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209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更何況明代以后,襄陽城又經過多次擴建和加強。 故而,即使以重炮之威,想要一兩日內打開突破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過和沐顯忠也做好了長久作戰的準備。 在炮營之后,所攜帶的彈藥輜重,數量頗大,隨軍除卻光復中軍、前軍的十六師人馬以外,還有正在武昌的外使宰相堵胤錫,從湖廣征發的三萬民夫組成的巨大后勤隊伍。 春耕開始以后,各個戰場所能使用的支前民夫數量大為減少,中路戰場只被分配了四萬人的份額,其中三萬都用在了襄陽方向,可見堵胤錫和李過也是孤注一擲了。 尤其是重炮營的補給,僅炮彈,就是幾十斤重的大鐵疙瘩,平均每門炮配屬五十發,就需要近兩千匹騾馬和三千民夫來進行轉運。 并且重炮發射準備周期長,相較于一般中型野炮,每個時辰十五發到二十發的射速,重炮每個時辰能發射五發就相當厲害了,一般為了炮管壽命考慮,都控制在四發以內。 用了兩刻多鐘,每門炮旁,十來個軍士官佐奮力伺候好大家伙后,在后方沐顯忠的統一命令下,點燃擊發火繩。 “咻……” 由于彈丸重量巨大,初速也不比野炮,看起來如同飛躍的羽毛球般,帶著火熱溫度,在空中劃出弧線。 “放炮,快!” 襄陽城墻上,僅剩的幾十個清軍炮位,也在身后將佐的勒令之下,點燃發炮,但那迸射的火光,在對面鋪天蓋地的霹靂雷霆映襯下,實在是微不足道,卑弱可憐。 “咔嚓!” 一枚重型彈丸,越過二百多丈距離,剛好沖到襄陽城角的城樓前,直接把城樓支柱撞斷,磚石瓦礫飛射出數丈遠,把周圍五六名軍士砸傷。 而失去了支柱的城樓,則在“吱呀”聲中緩緩傾斜倒塌,橫梁、磚瓦如瀑布般傾瀉而下,將還來不及反應的二十多名清兵活埋在下面,只是傳出幾聲慘叫呼救而已。 “蓬!” 城墻一旦被擊中,雖然不會發生坍塌,和較大的墻體破壞,但城墻表面的青磚,被大塊的剝離、破碎,化為煙塵碎礫,隨著陣陣顫動,滑落進護城河中,激起片片水花。 在這種地動山搖的顫動下,原本靜如平湖的護城河,都蕩漾起波紋。 至于城墻上面和后方的清兵,更是宛若身處六級地震一般,站立不穩,這年頭的人也大多沒啥科學意識,面對如此狀況,許多人心中都有些揣揣。 他們不是沒見過火炮,但如此排山倒海的架勢,還真是第一次見,很多年紀稍大的清兵,干脆跪在城垣角落,跪地合手念念有詞,生怕哪顆炮彈不長眼,往他這里竄。 其實這種炮擊對人員殺傷效果相當有限,就算打上一天,能殺傷個幾百人就不錯了。 只是對人的心理壓力實在是大。 其實不止清兵,明軍士卒隔著兩三里的距離,看到這番景象,也議論不止。 “乖乖,這怕不是請來了大仙作法?” 重型炮彈劃過空氣所發出的尖嘯聲,頃刻間變為清兵心中夢魘。 ------------------------------------- 炮擊持續半日,至傍晚收工,襄陽城墻還是比之前的承天府強得多,雖然所用的火力是攻承天府時的三倍,但依舊沒有對墻體造成致命傷害。 不過濟爾哈朗并不覺得慶幸,因為他讓人檢查后,發現幾處墻體已經出現變形…… 不過好在,襄陽城并非孤軍奮戰,北面的樊城,南面的鹿門山,都是可以依仗的支點。 三月初一,樊城清軍主動出擊,一個營的新軍從南門而出,隔江炮擊明軍襄陽圍城部隊側翼,由于此時明軍大部分炮營都聚集在襄陽城下,竟是一時沒有反應過來,造成不小損失,傷亡數百。 接著又憑借馬力,派遣三千騎兵,繞過襄水之畔,襲擊高一功所部的后勤補給線,雖然沒有造成太大損失,但也逼迫高一功分出兩個營,來維護從棗陽到襄陽的水陸補給線。 一波cao作下來,讓明軍側翼疲于奔命,充分說明了襄樊六郡,為什么襄陽和樊城不能分家。 樊城位于襄水之北,但距離襄陽城不足十里的距離,若是有軍隊圍攻襄陽,其側翼必然就暴露在樊城守軍的眼下,圍攻樊城,同樣如此。 故而,自古以來,欲圖襄樊者,必須要兩路齊下,如蒙元南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李過急令高一功,先將樊城圍起來。 古時圍繞襄樊六郡之地的征戰,除卻宋元以外,最著名的,莫過于關羽北伐的襄樊之戰。 所謂“水淹七軍”,就是此戰所出的典故。 關羽也是在此戰之中,得到《三國志》里,“威震華夏”的評價。 但事實上,其對手曹仁并非庸才,極為大膽的沒有將防守重心放在襄陽,而是親自引軍駐守一水之隔的樊城,最后在魏將于禁全軍覆沒的情況下,堅守樊城,直到關羽被孫權背刺。 關羽伐襄樊之役 由此可見,樊城之于襄陽,是不可逾越的屏障。 可現在明軍火炮主力都在襄陽城下,面對樊城頗為乏力,此番李過,也只能信賴高一功的能力了。 高一功為李自成妻弟,李過是李自成的侄子,故而二人不僅是舊交,也是親戚。 此時李自成妻子高氏還健在,光復南京以后,朱由榔非常大方的給予這位當初,于李自成身亡,順軍舊部飄搖之際,勇于挺身而出,憑借自己的身份,維持順軍余部團結的婦人充分尊重。 在當初隆武帝冊封一品節孝貞義夫人的基礎上,追加一品雍國夫人,加授義郡公,俸祿待遇,比郡王爵。 順軍余部,作為當初圍攻京師,逼死崇禎的“罪人”,其地位在明軍當中本就比較尷尬。 但朱由榔所展現出的胸懷還是讓他們感動。 李自成畢竟自立過,所以明廷方面縱使不再追究,也不好再追封什么爵位,故而朱由榔轉而厚待了他的遺孀和親屬,給予高夫人的封號是“義”,也表現了朱由榔的態度,雖然昔日兄弟鬩墻,順軍揭竿而起,不符合傳統意識形態的忠孝,但在大義之上,沒有降清,堅持抗爭,當得起一個“義”字。 所謂“公以國士待我,當以國士報之”,對于如此種種,如李過、高一功這些,原本是誅九族也沒話說的人,卻被天子如此優待,封公拜將,授以一軍節杖,提數十萬之師,心中又豈能不圖回報? 高一功從川陜之戰后,一直駐守湖廣,沒有再立下突出戰功,這幾年實在憋得慌,得到李過軍令,以偏師圖樊城,心中未嘗沒有證明自己的雄心。 順軍和西軍,早在李自成和張獻忠還在的時候,關系就不甚融洽,如今雖然并歸朝廷,但前軍和左軍之間,何嘗沒有競爭在? 這幾年李定國帶著左軍屢出風頭,眼見變成了“軍中第一人”,此番北伐,天子親征,御駕都往左軍所在的東路去,前軍上下將士,豈無砥礪之心? 高一功得令后,決心要在樊城打個漂亮仗,以告圣天子。 麾下所督四師人馬,先是圍攏樊城東、北兩側,卻是不急忙于攻城。 樊城作為襄陽之副,千年以來,也被砌成了一座堅城,而高一功手里并無李過那邊這么多重炮,強攻實屬不智。 高一功先是帶著親衛騎兵,在城外,圍繞一周,考量了大半日,未發一箭,就收兵回營。 直至晚間,盯著地圖沙盤瞅了大半個時辰,才忽地傳令。 “召各師總兵,兼炮營、馬營參將來議!” 第31章 舊計新施 夜色暮下,吹角連營,只剩外圍明暗哨卡按照cao典規定,依次配置,監視樊城和襄水南岸的清軍動向,營中大部分士卒已然休息,只剩零星火光幽幽。 正在此時,各師總兵,以及所屬的炮營、馬營參將被高一功派親信傳令招來。 一開始軍制改革時,朱由榔是非常反對軍中將領養親兵的,覺得這是一種軍閥做派,但后來被李定國、李過等人建議,朱由榔才逐漸理解。 這其實和什么軍閥做派關系不大,很多時候,一名中上層將佐,調動到新崗位上,沒有點親兵使喚,還真是不行,這主要是和此時的兵員素質相關。 古代兵卒,大多是文盲,如果沒有將領信得過的精干力量來壓陣,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故而朱由榔只是規定了一個具體數額,按照參將以上的各級將領職銜,來配屬親衛。 只不過不同于以前邊軍所用家丁制的,在于人員數量嚴格限制,且雖然這些親衛的薪餉比一般士卒要高,但也必須由朝廷撥發,將領不得私發軍餉,違者嚴懲。 按照規定,高一功作為都督,可以配備親兵六百,這些人大多都是當初民軍起事時的老弟兄,由于年紀大了,又都是文盲,缺乏指揮本領,高一功就收作親兵,也算給予一份保障。 隨著初春到來,驚蟄以后,整個長江中游就開始積蓄云霧,夜里也有些濕氣,眼看就要下雨了,江漢平原,即將進入春汛時節。 今年湖廣的氣候還不錯,并未春旱,雨量充沛,說不得有一場小豐收,只可惜由于多年戰亂,肥沃的江漢平原卻是拋荒多時。 燈火挑動,帳內光照明亮了些,十多名被點的將領都依次進入大帳。 帳中正立著襄樊周邊的沙盤,這是戰前樞密院根據錦衣衛情報折騰出來的玩意。 “樞帥剛才來了信,要我等必須盡快拿下樊城,諸位有何計較?都說說吧?!?/br> 李過給高一功下達的命令明明是讓他先把樊城圍起來,但高一功還是決定要尋機直接拿下樊城,以除后患,這也并非違背命令,因為李過信中也表明,若是能有機會攻下,自然更好,只是考慮到高一功手里只有四個師,且攻城火炮不足,還要防范南陽方向的清軍支援而已。 一旁的總兵黨守素出言道 “這樊城雖不如襄陽堅固,可亦非尋常府縣可比,我軍火炮有限,只怕能力未及啊?!?/br> 高一功面無表情的點了點頭,接著看向其他人。 總兵郭君鎮則言 “未必,前日我帶人打馬試探清軍守城兵卒,依我看,樊城狹隘,充其量,也就萬余守兵,我軍四師人馬,如何弱勢?” “且樊城不比襄陽,護城河狹窄,或可用渠道爆破之法!” 此言一出,又激起許多討論,有主張從李過那里借半個營重炮來的,也有主張在樊城北面高地堆個土坡,而后居高臨下用火銃壓制的。 大多都是以前明軍和順軍攻城時的常用伎倆 而高一功不發一言,一邊仔細聆聽麾下將領們的發言,一邊細細打量著眼前沙盤,足足過了半刻鐘,才突然出口問道。 “錦衣衛那邊的說法,清軍大量兵馬是聚集在南陽方面吧?” 高一功一語點出關鍵,攻取樊城,最麻煩的倒不是攻城,畢竟這事情明軍這些年干了不少,樊城也不是襄陽,有的是方法伺候。 麻煩的是如何一邊攻城一邊防范自己的菊花不會被清兵捅。 這才是濟爾哈朗采取策略的初衷,以少部分精銳扼守樊城、襄陽,而大部主力綠營及碩塞的鑲紅旗,則部署于南陽、新野等距離戰場偏遠些的側后。 如果明軍包圍樊城,那南陽方面的碩塞就會帶兵迅速南下,攻擊高一功背后,屆時前有堅城,后有敵軍,就十分棘手了。 而若是想一邊防范南陽清軍,一邊攻城,所謂“十則圍之”,明軍兵力不過是樊城守軍的四倍,若是再分出一半阻援,又缺乏攻城火力,實在難辦。 “要不,先把南陽的清兵引過來,解決這些個麻煩,再回頭攻城?” 郭君鎮思索試探道 一旁的黨守素連連搖頭 “那韃子將領又不是狗,哪有這么蠢?沒見到我們全力攻城,是不可能跑過來襲擊的?!?/br> 高一功站起身來,看著那沙盤默默無言,突然似是想起了些什么,向眾人問道 “離清明還有幾日?” 眾將一時面面相覷,這都督怎么還問上節氣了? 直到隊伍末尾的一名有些文化氣,四十出頭的中年將領回答 “回稟督帥,春分已過十日,尚有四日,便是清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