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184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言罷,朱由榔突然站立身來,面前琉冕搖動,拔出腰間天子劍 “锃!” 一聲劃過,銳利的鋒刃竟是將身側一具香爐分作兩瓣。 咔嚓之后,滾落在地。 “朕意已決,再有言和者,斬!” …… 茲令光復大都督府同知,武威郡王李定國,為征虜大將軍,領光復左軍、后軍,自江淮北上,進克齊魯,同時統籌各路北伐大軍。 樞密使李過為副將軍,領光復前軍、中軍,自武昌北上,劍指襄樊、河南。 文安之掛征虜大將軍府長史銜,督理光復右軍、騎軍,并督撫蒙古諸部,自關中東出,直往河東、河南。 鄭成功加征東將軍銜,以水師,從遼東方向側擊滿清后背。 天子朱由榔親自坐鎮東路。 北伐不是一般的局部戰爭,而是全面沖突,除了軍中將帥外,大量文官也要隨行,負責后勤和督撫事宜。 西面文安之軍政一把抓自然不用管,鄭成功那邊戰斗規模不大,又有朝鮮作后方,也無需多費心,有陳貞慧加冒襄即可。 但中、東兩路還是需要一番部屬的。 最后,由堵胤錫出鎮湖廣,隨李過一同北上,王夫之出鎮江淮,隨天子和李定國一同北上。 其余六部之中也有大量官員隨行御駕,基本每個部門都得出一個侍郎、郎中。 同時等秋闈以后,吏部方面已經儲備了一批預備官員,只等北伐光復就地后,馬上就地重建政權。 第87章 出鞘(下) 十月初四,滿清使團在一陣罵聲中離開南京城。 十月初五,天子車駕出皇城,往城外東南面的大祀壇而去。 先是昭告太廟,獻出祭祀,而后又在大祀壇昭告天地,朗誦焚燒北伐檄文。 “胡罪貫盈,皇天震怒,命我天子肅將天威,創建義旗,掃除妖孽,廓清華夏,恭行天罰。言乎遠,言乎近,孰無左袒之心;或為官,或為民,當急揚徽之志。甲胄干戈,載義聲而生色;夫婦男女,攄公憤以前驅?!?/br> “爾偽署文武將吏,皆系大明赤子,誰非中國紳衿?時窮勢屈,委質虜廷,察其本懷,寧無隱忍?天經地義,華夷之辨甚明;木本水源,忠孝之良自在!至如遼人,受我朝三百年之豢養,遭逆虜三十載之摧殘。祖父既受其刑毒,母妻甚被其宣yin。爾二三孤兒,尚為旗下之奴;百千弱女,竟作胡中之婦。報仇雪恥,豈待異時?歸正反邪,端在今日!” “則張良報韓,先揮博浪之椎;朱序歸晉,遂成淮激之捷?;蛳葯C革面,或臨敵改圖。以全省全部來歸者,不吝分茅裂土;以一邑一鎮來歸者,定與度地紀勛?!?/br> “若蒙古、女真,世受國家撫賞之恩,原非一類,共在天地覆載之內,亦有同仇,無懷二心,視之一體。不但休屠歸漢,名高日;且如回紇扶唐,烈光葉護矣。本朝仁義素著,賞罰久明。先機者有不次之賞,后至者有不測之誅?!?/br> “黃河帶地,明余旦旦之言;皎日麗天,知我勤勤之意。布告海內,咸使聞知!” (當然不是我寫的,張煌言原文改) 接著昭告天地祖宗,上報孝陵,而后朱由榔親駕車馬,閱兵于神烈山(紫金山)前。 光復左軍、后軍駐扎在京畿的兩個師,兩萬四千余將士,站成八個方陣。 刀矛鋒銳,閃爍淋漓,甲堅盾立,儼然威武。 經過三年整備,全軍著甲率超過四成,幾乎所有一線刀矛盾牌的冷兵器將士,都裝備了甲胄,部分前排火銃手也有配備。 整齊嶄新的赤紅色軍服匯聚在一起,猶如一片火海涌動。 其間數百旗幟在秋日疾風下高高揚起,上面繪龍紋虎,張牙舞爪,其中還不乏一些特殊稱號。 與組建每兩年的光復后軍不同,光復左軍從光烈元年以來,奮戰數載,之前兵部和樞密院商議,給部分杰出功勛部隊授予稱號,和榮譽旗幟,光復左軍、前軍、中軍得的最多。 比如這支左軍師中,就有好幾面寫有文字的榮譽旗幟 “泰山哨” 這是當初參與堅守桂林的部隊 “平滇營” 這是當年在李定國帶領下,伏擊鰲拜,驅逐沙定洲,攻克昆明的部隊。 朱由榔站在六駟馬車之上,身披御制精良甲胄,手擎天子劍。 身后是那桿從肇慶一路搏殺到南京的高聳龍纛。 年輕的皇帝拔出鋒刃,向將士們致意 兩萬多士卒均以拳擊甲 “萬勝!” “萬勝!” …… 瞿式耜、陳子壯、姜曰廣三人留守南京,總攝政務,李過、堵胤錫已經出發前往武昌。 朱由榔和李定國、王夫之一同,帶軍進駐江浦,準備渡江。 而在江淮前線,后軍都督張名振和都督長史張煌言,已經和清軍開始交手了。 ------------------------------------- 北京城中,多爾袞倒是也沒對和談報以什么太大期望,在圖海二人南下的同時,已經開始著手準備軍事部署。 一封封千里急遞,發往徐州、襄樊、河南、山西前線。 此時的滿清,隨著代善、多鐸、尼堪、博洛等開國宗室名將凋零,許多非宗室出身,和新生代將領開始充當主帥。 湖廣方面還是由濟爾哈朗負責,碩塞為副,配以鑲藍旗、鑲紅旗兩部。 山東、徐州方面以代善之子,多羅謙郡王瓦克達為主,鑲白旗旗主岳樂為副,配以正紅、鑲白兩旗。 山西、河南方面,以阿濟格為主,滿達海為副,加以正白旗,鑲黃旗部屬。 還有就是豪格的正藍旗了。 自從丟失川陜后,原本就和多爾袞不對付的豪格,日子更加難過。 但多爾袞倒也沒有把他怎么樣,畢竟此時滿清大難當頭,沒必要搞出些幺蛾子,大敵在前,還是團結為要。 于是乎,豪格只是被剝奪了親王爵,從肅親王變成了肅郡王。 不過之前川陜,正藍旗也損失不小,好在孟喬芳頂住了姜鑲的壓力,才給他開出一條生路。 退入河南后,經過兩年多的補充休整,編制倒是基本恢復了,但戰斗力肯定已不如前。 此番被安置在河南,也算是預備隊了,隨時準備支援東西南三面的戰場。 還有正黃旗,則留守北直隸,多爾袞也不敢輕易動這支最后的機動力量,畢竟關外還有鄭成功在遼東虎視眈眈呢。 八旗之外還有綠營兵馬,主要分為舊制綠營和綠營新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從多爾袞在軍中搞起改革以后,舊制綠營兵馬的日子就越來越難過了。 這也不難理解,畢竟北方這幾個省,每年就這點錢糧,新軍多用一分,舊軍自然就得少一分。 軍糧倒是供給齊全,不至于向晚明時期那樣飯都吃不飽,但軍餉和裝備上嘛……就不太盡如人意了。 體現就是,雖然名義上還有二十萬綠營,但事實上,許多部隊都有不少空缺,估計實際數量只有十六七萬,而且這剩下的人馬里,也大多是新軍挑剩下的歪瓜裂棗。 估計只能承擔一些輔助任務,跟在八旗和新軍屁股后面打打順風仗,想要獨當一面是不可能的。 但到時新編了三年多的新軍,被多爾袞寄予厚望。 新軍共有十二鎮,每鎮效仿明軍,下設三個步營,每營三千眾,外加一支炮兵,一支騎兵,合計約一萬三千人。 全軍共十五萬,裝備有近六萬支火銃,四百門火炮。 在訓練和武器制造上,得到了荷蘭人的指導,戰斗力相當可觀。 雖然明廷方面多次警告荷蘭,但荷蘭人不傻,一旦坐視明廷統一全國,按照那年輕皇帝的尿性,下一個遭殃的絕對是占據了臺灣的荷蘭。 所以無論如何,荷蘭也通過各方關系,悄悄給滿清提供技術支持。 一開始還借機敲了滿清一筆,但后來隨著明廷實力的膨脹,他們也加大了援助力度,甚至將兩艘二十四門炮的大型武裝商船上的全部火炮、火銃,折價一萬五千兩賣給了清軍。 而多爾袞也挺給力,他頂住朝中壓力,提拔了一批有本領的漢人將領。 如趙良棟、張勇、孫思克、陳福等。 大膽的將他們提拔分配在各鎮新軍中,同時又任用了一批年輕的八旗驍將,如遏必隆、穆占、賚塔等。 此舉倒是相當有效,其實這些青年將領,大多都是在歷史上平定三藩和蒙古時涌現出來的人才,此時提前用在了與明廷的戰爭中,也算是有些“拔苗助長”了。 關內三個戰場中,東線最多,配屬了五鎮新軍,外加八萬綠營,中線湖廣方面,配屬四鎮新軍,六萬綠營,西線最少,三鎮新軍,加五萬綠營。 但只從總兵力上來說,還是要比明軍略多的。 多爾袞通過小皇帝下旨,冊封瓦克達為定東大將軍,濟爾哈朗為定南大將軍,阿濟格為定西大將軍。 總理三路軍務。 同時,孟喬芳出鎮河南總督,正黃旗內大臣索尼加封直隸總督,黨崇雅加授山西總督,圖海一回到北面,就被加授為山東總督,此時他才二十多歲,算是越級拔擢了。 明清對峙圖 可以說不僅僅是明廷這邊壓上了全部籌碼,滿清同樣是把所有精英都推了出來。 一邊是李定國、鄭成功、張煌言、堵胤錫等等,青史中的明末英烈璀璨;一邊是滿達海、索尼、圖海、岳樂等等,歷史上清初開國勛臣閃爍。 風云際會,棋逢對手;龍虎相斗,將遇良才。 “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br> “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寫在第三卷 后的話 第三卷 就此結束 這也意味著,這本書的大半劇情已經基本寫完,接下來,第四卷 主要是北伐中原,掃蕩滿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