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141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做好衛生工作,幾千號人全都擠在那小小號間里,吃喝拉撒五六天,不染病才怪。 第二日,毛奇齡就已經完成了第一科六篇經義,謄抄到卷子上,在寂靜一片只有紙筆刷刷聲的考場中,埋頭呼呼大睡。 但從第四天開始,毛奇齡才算是稍稍又打起了精神。 策論考試分上下兩策,考生依據題目各做一文。 第一題是,子曰“有教無類”,朝政大事,教化為本,若爾牧守一縣,當以何推廣文教? 第二問,賈誼五餌三表之說,班固譏其疏。然秦穆嘗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說亦以戒單于,其說未嘗不效論。 賈誼是西漢名臣,曾經給漢文帝寫過關于防御匈奴的策略,“五餌三表”大概意思就是,用美食、美女、華屋、財務、奴婢這些奢侈享受作為誘餌,誘導匈奴人投降,皇帝再親自善待撫恤他們,匈奴人自然就不足為慮了。 這番言論后來被班固嘲笑,覺得賈誼實在異想天開,不切實際。 但實際上,春秋時期的秦穆公用美女誘降西戎,越王勾踐憑借西施禍亂吳國,中行說投降匈奴以后,多次進諫單于不要喜愛漢朝人的絲綢、華屋、美女,說明中行說也認為這些東西會威脅匈奴。 那么賈誼和班固到底誰對誰錯呢?策論就像后世的議論文一樣,讓考生自行選取角度,提出觀點,論述理由。 這道題看似是個價值觀問題,好像賈誼就是“媾和派”,班固則是“主戰派”,但其實沒有這么簡單,背后真正考察的,是考生對于外交政策的認識。 因為賈誼和班固其實都是正確的,關鍵在于,他們所處的時代不一樣,漢文帝時期,國家大亂剛定,休養生息,國力尚還頹弱,就需要和匈奴緩和關系,哪怕忍辱負重,也要爭取時間。班固則處在東漢初年,匈奴早已四分五裂,漢軍橫掃漠北,自然不用講什么妥協。 問題就是在考察,這些學禮教綱常長大,先論立場,后論對錯,以及主流價值觀“外圣內王”的朝貢外交熏陶下的士子,能不能體會到背后,國家實力、利益對于外交政策變化的影響。 外交政策要服務于國家利益,和形勢變化。 很顯然,大部分人都沒有領悟到這一層。 雖然支持兩種觀點的人都有,但都流于表面,站賈誼這邊的,自然是“外圣內王”,蠻夷不服王化,那就修文德以服之嘛。 而站班固那邊的,自然是漢匈世仇,前有白登之恥,若如此屈膝求和,何以士大夫氣節自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雖然看似激進,但本質上也沒有超脫以道德倫理先于實際問題的理學觀點,沒有從國家利益得失的角度去分析問題。 毛奇齡這才打起精神,覺得頗有些意思。 以往的會試也會考策論,但大部分都是中規中矩,對于四書一些問題的延伸罷了,而且題目也都是符合宋明理學價值觀的老生常談。 可這次卻顯得離經叛道起來,頗合毛奇齡胃口。 第五日,最后一科,明算。 如果說策論好歹還能讓人寫幾句,那么這明算科就實在難為人了。 即使狂傲如毛奇齡,也第一次體會到了啥叫挫敗感。 這都是些啥? 一共二十道題,前十道還算正常,大多都是些《九章算術》里的問題,最難水平也就是求圓周、雞兔同籠之類。 但到了第十一題以后,絕越加離譜起來。 從一元二次方程,到一些稍復雜的幾何問題,成功將難度上升到初一,如果只是看過《九章算術》,也未必會做了。 而最后壓軸的,是一道大殺器,后世高一內容的數列求和。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雖然現代的數列是由高斯發現的,但事實上,中國古代也有過類似研究,《周髀算經》、《孫子算經》里都有所闡述。 雖然只是最簡單的等差數列,但也足夠難住絕大部分考生。 反正明算科也只做參考,朱由榔并沒有打算讓每個人都能答出,只要能選拔出部分有天賦的,糊弄進翰林院給自己搞科研就行。 毛奇齡被勾起了興致,越算越起勁,筆頭一刻不停,很多士子隨便寫了前面幾題,就望洋興嘆,最后干脆提前交卷,或者呆滯。 唯有寥寥幾十個人如魚得水,奮筆疾書。 直到象征考試結束的鼓聲響起。 所有人收卷后,依次從大門離開,回到各自住處,等待十四日后放榜。 所有試卷全部用泥糊住名字,分散打亂后,送往貢院中間的十八間同考官和主考、副考所在。 接下來十多天里,他們都不能離開這個院落,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批改試卷。 經義的卷子前天就開始了,光復江南后,禮部還是征辟了好一批天啟、崇禎時前科進士出身的官員,這些人年紀都頗大了,但經義水平都相當不錯,足以判卷。 每個同考官一天閱讀工作量不下七八萬字,而且都是文言文,每篇都會寫十幾到幾十字不等的批文,同一篇文章,要有兩名同考官批閱過,如果兩人批語相左,那就得請示主考、副考。 好在八股文這東西,文法結構都限定死了,對于資深科場老將而言,好不好其實一眼就能看出來。 至于策論,這玩意就比較主觀了,每個人的觀感未必相同。 但事前也考慮到了這個狀況,關鍵在于考生有沒有找到重點。 比如第一題講教化,光空談道理的為下乘,能提出具體措施的優良。 第二題講外交政策,能從國家實力、利益角度出發的優良,其余跑偏到宗法道德問題的下乘。 而明算科的卷子批起來更簡單,照著標準答案,圈圈點點,幾分鐘搞定一張,反正答案就一個,看看答案對不對,給一半,過程有幾步給一半。 ------------------------------------- “噼里啪啦,放榜啦!” “恭喜趙老爺榮登金榜!” 六月初四 毛奇齡還在客棧里呼呼大睡,結果窗外就傳來真正嘈雜。 他才想起今天是金榜放榜之時,連忙翻身,胡亂穿起衣裳,登著鞋就往外面去。 結果迎頭就撞上了報喜的童子,自己同客棧的一位姓趙舉子早早花錢派人幫忙盯著,這邊就傳來消息了 毛奇齡連忙上前問 “有毛奇齡名字嗎?” “這位老爺……好像沒,沒看到啊?!?/br> 毛奇齡心下大慌,帶著尚還散亂的衣裳和歪歪扭扭的頭巾,奔張榜的夫子廟旁而去。 第29章 川陜(上) 夫子廟旁,一堵白墻之上,丈余長的絹帛被拉開,成百上千的士子擠在墻前,嘰嘰喳喳。 時而有人痛哭流涕,時而有人歡呼大笑。 毛奇齡勉強擠過人群,在墻上諸多名字中尋找自己的痕跡。 足足過去了七八分鐘,也沒有發現痕跡,直到他一直向前看到盡頭。 那皇榜之下的第一個名字 毛奇齡 他是今科會元 “閣下就是毛奇齡毛兄?” “恭喜恭喜” 縱使狂傲如毛奇齡,面對這般驚喜,也是欣喜若狂 他家資不算豐厚,但出手卻是大手大腳,當即在一眾士子簇擁下進了酒樓。 ------------------------------------- 此番會試,共取貢士五百七十四員,超過了大明往年的最高記錄(475),錄取率達到十分之一。 其中佼佼者,如毛奇齡、夏完淳、陳貞慧、章瑜等人都名列前茅。 夏完淳等人還好,都在前二十名的范疇,不要小看會試排名,一般情況下,和殿試以后的進士排名,差距不會很大,除非誰惹皇帝不喜歡,否則那種會試前幾名,變成倒數的情況很少。 基本也就是上下幾名的變動。 朱由榔此時正在武英殿當中,月前,文華殿終于重新修復完成了。 當初洪承疇在皇宮里放火,除了奉天殿被焚外,文華殿、春和宮都受到不同程度損害。 年初的時候,內閣提出補休,但朱由榔考慮到奉天殿實在太大了,而且其職能也不是無法取代,就放在最后重建,先把文華殿這種的確有用的內閣駐地弄起來。 修復完成后,原本合署辦公的地方分開來,內閣在文華殿辦公,樞密院和大都督府在武英殿辦公。 武英殿正殿之內,寬闊的地板上是用十六個分塊拼接成的巨大沙盤。 早在東漢時期,伏波將軍馬援就開始使用沙盤進行軍事推演了。 這個沙盤,算是樞密院那幫承旨和工部合作的成果,大致列出川陜、云貴和湖廣的地形。 這些地方都是曾經左軍、前軍從北方向南轉戰經歷的地方,并不生分。 以泥土、砂石和木片搭建起來,非常形象,上面插滿了密密麻麻的紅藍兩色小旗,都是錦衣衛過去兩年所獲取的信息。 樞密院都承旨李來亨手提長棍,對著沙盤向朱由榔解釋道 “高都督(高一功)已至夔州府,與文撫臺匯合,川東方面,有前軍袁宗第、秦佐明、王光興、譚文、楊展五部?!?/br> “其中袁宗第、譚文兩部聚集在萬縣以東的夔州府地界,王光興、楊展、秦佐明則位于石砫宣慰司以東區域?!?/br> 而后目光一轉,又往南邊言道 “劉都督(劉文秀)所部共四個師,白文選、王復臣所部進駐播州(今遵義地區),武大定、趙榮貴駐守滇北?!?/br> “南北兩線,合計軍士八萬五千余眾,野炮一百零八門,彈藥已經儲備四個多月了,打上一年都不成問題,只是山地崎嶇,糧食運輸比較麻煩?!?/br> 朱由榔頷首問道 “樞密院的建議呢?” “糧食問題,建議內閣派遣督撫,總攝湖廣,從岳陽等地征集民夫?!?/br> “至于戰略上,則以選取重慶,后取成都,播州、夔州兩路其下,圍攻重慶,滇北所部則北上建昌衛,威脅成都南面?!?/br> 四川 四川盆地易守難攻,自古有言“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就是說這里地形特殊,和平時期,要防范駐守在這的將領官員割據自立,而戰亂結束,這里卻又往往是最后被統一的地方。 但縱觀歷史上各個王朝的入川戰爭,就會發現規律所在,那就是當對方沒有打進來之前,由于地理優勢,相當難啃,但只要大軍打進去以后,便所向披靡,望風而降。 以明初入川戰爭為例,元末群雄當中,四川為割據政權明氏所建立的夏國所占,和明軍對壘就集中在夔州一帶,一旦夔州失陷,軍隊就迅速潰敗,猶如泄氣皮球般一瀉千里。 因為四川盆地的險要之處都在外圍,一旦大軍突入內部,就無險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