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86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必須要加快行動!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姜閣老,事不宜遲,必須馬上發動!一旦章于天從東城回來,我等必然事??!現今其人尚在東城,西城空虛,我們只要控制府衙,尚有一線生機!” 姜曰廣當初不過是個東林出身的文官,也沒帶過兵、打過仗,之前是見錦衣衛的安排問題不大,照章辦事而已,如今情況轉變,竟是六神無主。 那錦衣衛千戶直接提醒道 “姜閣老莫不是忘了,你一家老小都在南昌!一旦事敗,滿清是何等行事,難道不知道嗎?” 這話終于把姜曰廣從惶恐當中驚醒,迅速派出人手,通知各處。 東城本就是士紳的聚集居所所在,雖說并非光彩的事,但不得不說,此時的明廷之所以能夠得到江南地區廣泛的支持,士紳地主占很大一部分作用。 至于為什么會這樣,說起來好笑,因為這些士紳地主們發現,自己投了清廷后,居然要交稅! 是的,這種支持大多并非出于對異族政權的厭惡,而是出于一種對于清廷財政方面強硬態度的恐懼。 原因很簡單,不同于明廷,漢人士紳在初期的清廷的影響力和利益勾連太過弱小,面對清廷的稅收,他們沒有反抗的力量。 可明廷就不同了,即使他們知道朱由榔也會強令他們征稅,但另一方面而言,朱由榔也不得不用他們,因為在這個文盲率高達百分之九十的年代,作為一個漢人政權,想要進行有效統治,就不得不和士紳地主們聯手媾和。 尤其是明廷這個已經三百年的王朝,只要明廷回來,他們那世代家族所積累的功名、官位、裙帶關系就依舊有效,最多再活動一二十年,便可以過回萬歷年間的“好日子”。 于是乎,南昌城中的士紳在姜曰廣帶頭串聯下,迅速集結起來,懷著對于滿清這個“蔑視士紳”野蠻政權的刻骨仇恨,開始動員自己的力量。 明末的江南地區,大家大戶畜奴非常多(歷史上的明末還爆發了多起家奴起義,一些進步的平等思想得到啟蒙),各家士紳湊出近兩千家仆、家丁,而后城內幾處巡檢司和守城兵馬中也能動員出幾百人。 這些人馬來源復雜,單論戰斗力而言,恐怕難以和清兵正面相抗,但此時的章于天已經帶著大部分人馬進入東城,企圖剿滅金部殘余,西城防守空虛,錦衣衛帶著一眾“聯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了府衙。 錦衣衛千戶依舊緊張,他知道事情才剛剛開始,等不了多久,反應過來的章于天必然有所動作,這時候,天已經黑了。 城中火光滔天,錦衣衛派人通知西城中百姓,說清軍打算屠城,眼下東城恐怕已經遭受毒手,不愿意死的必須動員起來,以武力相抗。 當然,這種言論在動員民眾之前,首先讓民眾恐慌了起來,再加上東城的火光,更加渲染了危機氣氛。 大量民眾打算出城避難,街道上人潮來往,但姜曰廣他們還是又得到了一千五百多青壯。 民眾對于清軍屠城的消息并不疑慮,一方面是因為清軍在江西干過不少,百姓記憶猶新,另一方面,交戰的章于天、金聲桓雙方都還穿著清軍衣甲,剛剛割了辮子的金部士卒看起來也是個大禿頭,和清軍沒什么兩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聯軍迅速控制了最后一座石橋,此時城中也湊不出足夠的火藥來炸橋了,錦衣衛們只能指揮人手,將橋面全部撒滿火油,一旦清軍回援,就放火點燃,用于阻敵。 章于天此時一路追殺,直到永和門前,金聲桓部下四散逃竄,還能保持建制的實在不多,雖說無法威脅到章于天所部,但卻也難以被剿滅。 永和門南邊的順化門,最后一股成建制的金聲桓余部在此聚集。 參將馮勇申原本是順軍部將,后來被金聲桓兼并,他手下大多也是順軍出身,相較于兵痞占大多數的其他部隊,他麾下軍紀更好些,所以在潰敗當中還能聚集起大半部分。 “現在還有多少人?” “將軍,咱們周邊還能控制八百多?!?/br> “夠了” 馮勇申帶著八百多人一路往西,一路收攏潰兵,朝最后一座寶運橋而去,等到了橋邊,人數已經有了一千三百多。 他原本就是考慮到章于天人手不足,大軍跑到東城來,西城必然空虛,結果一到西城,才發現居然還有義軍,大喜過望,連忙派人聯系。 以為清軍打過來的姜曰廣和錦衣衛聞言大呼一口氣,欣喜地將這股生力軍接了過來。 如此,就是仿佛和金聲桓身死之前掉了個個,原本是金部基本控制東城,章于天控制西城,現在卻是章于天跑到了東城,聯軍控制西城。 時至午夜,城中卻無人敢入睡。 第56章 決戰陰云 沖天火光中,對峙持續到了第二天拂曉,得到了生力軍的聯軍,終于步步向前,重新奪取南昌城的每一片區域。 在過去一天當中,南昌至少有近五分之一的房屋被焚毀,大量潰兵和流氓地痞趁機搶劫,再加上各種消息滿天飛的恐慌,城中百姓大量外逃,剩下的也是緊閉門戶,竟是顯得有些空曠。 寶運橋東側空地上,拂曉后的第一場決戰,也是最后一場戰斗爆發了。 經過一晚上的折騰,雙方都已經重新認識了眼前局勢,章于天這才發現,自己背后竟是被偷了家,大半個南昌已然落入亂民之手。 他打算做最后一搏,兩千多清軍從寶運橋正面突破,確實被突發大火燒傷數十人,而后僵持了一個時辰后,兩軍碰撞在一塊。 “殺!” 聯軍人員復雜,戰斗力相當糟糕,除了馮勇申那一千多號比較能打外,其余皆是烏合之眾。 但蟻多咬死象,架不住人多??! 經過一晚動員乃至于直接抓壯丁的壯大,聯軍擴充到了五千人以上,但清兵雖然是正規軍,但也不過就是綠營而已,并非八旗精銳,遠遠達不到那種幾百人追著幾千步卒砍的水平。 馮勇申十分悍勇,帶著百余貫甲親兵突入敵陣,手中雙刀揮舞狠辣,結果了七八員清兵,渾身染血,指向章于天中軍而去。 “攔住他!攔住他!” 還沒等章于天反應過來,本就膽小的董學成卻已經慌了,連聲喚左右清兵抵擋。 馮勇申突入數十步,定眼瞧見這邊,抽出一柄利刃,竟是隔著二十步飛擲而來。 “嗖” 的一聲,董學成心中大駭,竟是連忙閃躲,最后身前一名清兵軍佐被擊中腹部,鮮血、腸子飛濺出來,董學成終于支撐不住,帶著親衛向后逃跑。 董學成周圍的崩潰猶如多米諾骨牌,迅速壓倒清軍士氣,演變為全面潰敗。 章于天沖上前去,做了最后的挽救努力,但錦衣衛執行隊瞅準機會,百十人趁機用掌雷襲擊中軍,章于天亂軍之中被炸死。 不同于之前章于天三千步卒就想追擊近萬金軍余部,這回聯軍占據人數優勢,很快就把清軍包圍,結束了最后的戰斗。 終于解決掉了最后一股清軍之后,姜曰廣和錦衣衛一眾官兵松了口氣,這次原本安排嚴謹的反正奪城計劃沒想到竟然演變成這個樣子。 好在雖然兇險萬分,最后的結果還是成功控制了南昌,接下來的事便是分派部隊,趕緊解決掉城中的潰兵、流氓地痞,重新恢復秩序,布置城防。 姜曰廣打出明廷旗幟,以假托“大明文華殿大學士,督撫江西”自居,這當然是出于扯大旗安撫人心的動作,但其中未嘗沒有姜曰廣本人的小心思,錦衣衛出于安撫士紳人心的需要也不拆穿,默認了姜曰廣的“逾制”。 …………………………………………………………………… 江西布政使司,饒州府,德興縣,銀山 這里往北不遠,便與南直隸接壤,此時,一支三千多人的騎兵已經踏上了銀山山下的土地,就著山坡高度差,遠眺對面鄱陽湖方向。 三千人俱是紅邊鑲白重甲加身,一人雙馬,其中三角鑲白繡龍旗幟迎風獵獵作響,軍容肅然。 為首將帥大約三十出頭的樣子,扎髯般濃須襯托下,一雙虎目兇狠沉騖。 正是滿清輔政叔德豫親王,總督江南軍政,權力結構中排名前三的擎天一柱,后來被乾隆評價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的多爾袞胞弟,愛新覺羅多鐸。 他淡淡對身旁將佐發問道 “九江方面沒問題吧?” “王爺放心,譚泰無論如何也不是那明廷小兒能打得動的,如今九江被圍已有快二十日,但依舊沒有破城跡象?!?/br> 多鐸頷首,而后吩咐道 “讓人通知譚泰,讓他隨時準備做好放棄九江的準備?!?/br> “王爺,這……” 多鐸虎目一橫,直接打斷 “就這般傳達!” 那將佐連忙低頭行禮 “嗻!” 多鐸的目的很簡單,在九江跟明軍耗著有什么用?就在前日,南昌失陷的消息傳來,九江作為江西北部門戶,再堅守意義已經不大。 而且這也絕非多鐸能夠接受的結果,如今滿清動員超過四十萬大軍,明軍滿打滿算不過二十萬,難道還要被動防守?他多鐸長得這么像縮頭王八嗎? 雖說又大大加派的稅餉,但隨著各地抗清勢力風起云涌,征收籌措工作相當困難,一直維持著四十萬大軍在江南和明軍拼消耗也絕不是什么明智之舉。 與其如此,不如憑借眼下的兵力優勢,直接逼迫明軍和自己決戰,一舉功成! 雖說此時距離《戰爭論》作者克勞塞維茨的出生還有一百多年,但自古到今的軍事家和杰出將領們早就發現了戰爭必須要由戰略決戰分判勝負的規律。 在自身條件不利的情況下拖延避免決戰,在自身條件有利的情況下,迅速尋求雙方決戰,是古代乃至現代戰爭中不變的鐵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眼下的情況是,清軍的優勢依然巨大,但會隨著時間流逝,江南抗清勢力的壯大而削弱,所以作為一名杰出的軍事將領,多鐸毫不猶豫的尋求雙方決戰。 而明軍這邊,分兵多股,各自為戰,而不將主力匯合,很明顯就是在拖延決戰,想等浙江、福建、江西各地的抗清運動進一步發酵。屆時清廷在江南統治逐漸衰弱,補給財政困難,軍隊四處奔忙疲乏,明軍大可以做最后一擊,所謂“持久戰”正是如此。 但可惜,多鐸不會給明軍這個機會。 讓出九江就是一步明謀,面對九江重鎮,明軍肯定不可能放棄占領,可一旦占領九江、南昌兩個燙手山芋后,一個必要而且很容易變成決戰地點的區域就暴露了出來,使明軍不得不為了保衛剛剛獲得的江西重鎮而和自己決戰。 這個地區就是——鄱陽湖。 鄱陽湖水域是長江中段最重要的戰略區域,向北可以直接控制切斷長江,江西北部大多數富庶的重要府縣都圍繞在它周圍,一旦控制鄱陽湖,就意味著控制了江西北部,控制切斷了自南直西部到湖廣之間的長江流域。 三百年前,盤踞在集慶(南京)的朱元璋和湖廣地區的陳友諒為了爭奪這一戰略要地展開決戰,雙方投入超過八十萬人,一戰抵定了江南歸屬,是朱元璋和大明創業史上最重要的一戰,而如今,想要再次中興的明廷,再一次以如此方式,在這個地點,和對手決一死戰。 只不過,雙方的位置剛好相反。 第57章 南湖嘴(上) 與此同時,德興北部的浮梁地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景德鎮所在,多鐸手下大將,江南提督,完顏葉臣統帥其余七千鑲白旗主力和六萬綠營大軍,正朝著鄱陽湖畔的饒州府城鄱陽縣進發。 多鐸的身后,還有兩萬綠營大軍,合計八旗兵將近萬,綠營大軍八萬,滿洲鑲白旗幾乎所有實力,這下子都全部拿了出來。 除此之外,江南長江流域上的安慶府、太平府,一支浩浩蕩蕩的內河船隊正在緩慢地逆流而上。 一艘旗艦之上,張字大旗懸掛其中,新任不久的滿清江南巡撫張存仁用單筒望遠鏡觀察兩岸。 明朝時期,西洋的各種光學儀器就已經傳入中國,到了明末,望遠鏡和眼鏡對于富貴人家和官員而言,已經不是什么稀罕事物了。 張存仁是八旗漢軍出身,當初跟隨祖大壽降清,在清廷投降漢人 的鄙視鏈當中,屬于那種頂端存在。 歷史上這廝最大的功勞,其一是跟著多鐸、勒克德渾攻略江浙,其二就是在順治八年時為了剿滅北方抗清的榆園軍起義,拔了黃河大堤,造孽無數。 但就從清廷方面看,張存仁確實屬于漢臣當中的干將了,按照原本的歷史,此時的張存仁應該是閩浙總督,但由于朱由榔的改變,滿清不得不重視江南防備,讓郡王博洛親領閩浙,而張存仁則分給多鐸、洪承疇打下手。 多鐸殘暴是不假,但必須承認,他是一名杰出的軍事統帥,在年前獲悉了多爾袞準備圍攻明廷戰略后,多鐸就在江南進行了充分準備。 其中之一便是讓張存仁督造戰船,江南之地,攻守交戰不可無水軍,尤其是江西、湖廣這兩個腹地圍繞著鄱陽、洞庭兩湖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