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73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這三門虎蹲炮是武備局的最新成果,在戚繼光的原有設計之上,融合了西式大炮的新技術,并且安裝了更易于調節的炮架,用鐵模法鑄造,為了輕便,采用全銅炮身,整個也就六七十斤的樣子,而且易于隱藏。 “二隊火銃,等火藥炸了以后,集火射擊,消滅敵外圍力量?!?/br> “弓弩組提前隱蔽起來,對付軍官將佐,挨個點名?!?/br> 兩隊共兩百四十人,其中一百多留在吳王身邊,其余都埋伏于別院周邊,對付鄭、黃二人親衛。 張名振等人也做好了準備,他們將五百多精銳士卒提前安排在三艘大船之上,偽裝成運送支援軍械的貨船,停泊在港口外,一旦事發,馬上進港參戰,包圍別院。 鄭彩和黃斌卿就這樣渾然不覺地走進了一個巨大陷阱當中,錦衣衛的執行司也迎來了自己第一個大型任務,所有隊員都摩拳擦掌,他們成分復雜,有??苌椒顺錾?,也有軍中斥候好手,均是手里沾過不少血的狠人。 “臣建國公鄭彩,請覲見吳王殿下!” “國公爺請進,這護衛就不必帶了吧?” “誒,如今清虜四處滲透破壞,誰知道會不會有jian邪之人驚擾殿下王駕呢?多些護衛也是為了安全著想嘛?!?/br> 鄭彩當然不愿意,只有帶著幾十名親衛一同進去,而門邊偽裝成看門守衛的雷汜卻是眼光一凝。 第34章 擒鄭 等鄭彩一行人從別院正門走入,門前偽裝為護衛的雷汜不動聲色,帶著四五人將正門堵住。 鄭彩此時還沒有發現什么不妥,等他到吳王朱以海所在大廳外時,遠處突然傳來 “砰砰砰……” 幾聲悶響,作為常年和炮艦打交道的鄭氏骨干,鄭彩當即皺眉,疑惑地向黃斌卿問到 “港外有戰船試炮?” “沒有啊,這幾天也沒有新炮,這不是浪費彈藥嘛?!?/br> 正待二人疑惑時,鄭彩忽然似是意識到了什么,連忙招呼身后護衛 “往回走!從后面殺出去!” 言罷,自己就一馬當先,往身后的大門處跑,可等待他的卻是數十支冷冰冰的火銃。 這是光烈元年式新火銃第一次實戰,數十枚彈丸隔著三四十步就潑了過來,最前方十來個親衛士卒當即慘叫著倒下,四處飚濺出鮮紅血液。 能夠選入錦衣衛的將士當然大都訓練有素,他們有條不紊抽出紙包彈藥繼續裝填,比起過去明軍那種用牛角傾倒火藥的裝填方式,快了三分之一以上。 對面還沒夠到自己,這邊就已經發射了兩輪彈藥。 刺鼻的硝煙將整個院子籠罩在內,雙方彼此都很難看清楚對方,只是憑借甲胄勉強區分。 “刺刀!” 為首軍官一聲高喝,數十名錦衣衛將士從腰間抽出一柄圓柄短劍,將火銃槍托抵地而放,把圓柄塞入槍口,用力捅實。 不到一分鐘,原本打完就成了燒火棍的火銃轉變為一桿六尺的長矛。 數十支銳利帶刺火銃結為小方陣,朝向對面猙獰叫囂的親衛士卒。 鄭黃二人親衛多是資深??艹錾?,這個年代的海戰中,接舷近身搏斗依然是主流戰術,故而這些個老海盜們,或許紀律上非常糟糕,但武藝和搏殺技藝卻是極為高超。 他們手持三尺余的砍刀,身上是輕便堅固的雙層皮甲,還有些裝備有短身管手銃,面向刺猬般的刺刀方陣,惡狠狠撲了上去。 “弟兄們殺出去!” 刀刃和甲胄、肢體碰撞的刺耳聲音與不時響起的銃聲連成一片。 “突!” 數十支長矛一齊攢刺,長柄兵器在結成陣勢之后,面對手持短兵的近戰士卒有著巨大優勢,當即讓對面留下六七具尸體,沖鋒的勢頭被一下子打了下去。 鄭彩帶著人沖了一回,發現對面訓練有素,技藝純熟,找不到突破口。 “如此大的動靜,外面那幾百弟兄呢?怎么沒反應?” 黃斌卿有些疑惑,雖說他們將大部分親衛留在了院外,但兩邊相距不過一百多米,快步之下,一分鐘就可支援過來,這邊動靜如此之大,怎么還毫無反應,二人不知道的是,院外的親衛恐怕比他們慘多了…… “快!帶人先往外沖出去,回營搬救兵!” 一名帶頭的將佐在前頭大呼,周邊卻是已然狼藉一片,斷肢殘臂到處都是,近百具尸體零落四處,血腥遍地。 空氣中那股硝煙味依舊刺鼻。 就在一刻鐘前,至少數十斤火藥在一眾士卒休息的空地下突然爆炸。 “轟!” 的一聲,整個隊伍都陷入了空前混亂,接著上百錦衣衛將士便從別院大門內沖了出來,這些人沒有馬上和他們交戰,而是掏出了身上的一種小竹筒,點燃引線后向被炸蒙了的親衛們扔去。 這些正是武備局的科研成果之一,早在明初時,就已經出現了類似于后世手榴彈的“掌心雷”,但這種掌心雷太過笨重,難以投擲太遠,而且不易持握。 在朱由榔高額的“發明激勵”下,一名武備局的工師提出用竹筒作為容器,在里面摻入一些石子,而后填裝火藥,裝配引線。 相較于傳統鐵殼的初始手雷—震天雷,這種新式手雷更加輕便,而且殺傷力雖有不如,卻也下降不大,一名士卒就可以攜帶兩三枚。 當然,在這個黑火藥的時代,這種武器殺傷力再大,也就是那么回事,威懾作用大于直接殺傷。 故而,這玩意更多的作用是制造硝煙,將戰場環境籠罩在內。 真正讓親衛士卒們吃癟的,是這些個錦衣衛身后抬出來的那三門小炮。 全新的設計讓虎蹲炮更易于攜帶,兩三個人就能抬起,而且隨時可以轉移。 這個距離都用不著實心彈,將碎石子、鐵屑一類塞進去,直接作為“霰彈”激發,覆蓋面極廣,一炮之下,周圍數人都是滿臉濺血。 這些個資深??懿皇菦]有見過霰彈發射,海戰中,兩艦接舷,也經常使用類似的射擊方法。 但他沒想到的是,對方的大炮居然如此輕便,若非挨了打,很多人都還沒發現對方陣列里有炮。 隨后就是一模一樣的套路了,火銃集火射擊,退后裝刺刀,結為方陣,反沖鋒。 “穩??!舉矛,刺!” 軍官統一的號令之下,上百錦衣將士的方陣穩如泰山,在對方一陣陣沖擊中不斷向前擠壓。 雷汜手擎帶刺火銃頂在最前面,手上不斷重復標準的刺殺動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這套刺殺法是兵部主持,結合軍中好手的槍矛技藝總結而出,經過軍中諸多將領不斷提意見修改,已經非常成熟,為了方便訓練,基本只有幾個動作,刺、收,再刺、再收,若是上百人一起使出,可謂密不透風。 觀察到對面打算沖出去通風報信后,又分出一部,前后攔截,將敵人大部夾在中間,猶如將rou放在砧板之上,快刀不斷落下,頓成碎末。 被圍的士卒愈加絕望,不斷丟下尸體,不到半個時辰,損失已然近半,他們快要頂不住了。 就在此時,外面遠處岑港那邊,一陣陣喊殺聲,由遠及近,慢慢傳來,終于,開始有士卒放下武器投降…… 鄭彩奮力搏殺之際,聽聞外面的喊殺聲,一開始還以為援兵已至,可又等了會兒才明悟發生了什么,頓時臉色煞白。 沉默良久,最終丟下武器,束手就擒。 別院內廳中,張名振、張煌言、王翊等人貫甲執刀,護衛著吳王朱以海從中出來。 已然被擒的鄭彩見狀情緒激烈 “我有何罪?我乃國家功臣,勛貴顯赫,豈能受今日之辱!” 張名振卻是淡淡回應道 “你敢說自己沒醉?當年隆武帝多次詔爾護駕,你卻退縮不前,坐視君父蒙難,吳王移駕舟山,你與黃斌卿仰仗軍勢,屢不聽調,自命威福,蔑視朝廷?!?/br> “若這都不算罪,如何算罪?如我所言不差,你是不是早已計劃想以兵變之名殺害一直與你作對的熊閣老?如何說無罪!” 鄭彩沉默了一會兒,而后哈哈大笑 “當初悔不該不聽諫言,提前動手!沒想到卻被他人搶了先!” “無論如何,就算處置我也該朝廷來做,你們本就是擅自僭越的罪臣,無權處置我!” 之前肇慶方面封朱以海為吳王,就他反對得最激烈,如今被擒,又反過來表示浙東這里是“非法政權”了。 張煌言在旁笑道 “放心,不會殺你,只等海軍朱都督過來,自會將你交于他處置!” 鄭彩聞言面容僵硬,當初鄭成功等人勸過他,但他還是執意帶著人北上企圖控制魯王做傀儡。他不怕浙東這些人,卻害怕鄭成功,因為鄭成功是鄭芝龍的兒子,由他出面兼并收編自己的部下,軍中都不會有意見。 畢竟在外人看來,兩人都姓鄭不是? 很快,擒住鄭彩等人后,張名振一行兵分多路,安撫住群龍無首的鄭、黃諸部,只表示肇慶方面給二人升了官,要調回朝中任事。 這當然不可能堵住悠悠之口,但張名振也沒想這么多,只要能穩住一時就行,兩日以后,鄭成功的艦隊便抵達了舟山…… 第35章 合同承包 鄭彩、黃斌卿等人被擒對于浙東政權而言算是解決了一大內部隱患,穩住了一萬四千多所部士卒之后,鄭彩和他的弟弟鄭聯被押送給鄭成功那里,畢竟是他們鄭氏的人。 黃斌卿則被軟禁了起來,聽候肇慶方面的發落。 軍隊得到整合之后,新一輪敵后斗爭也開始了,有了肇慶方面源源不斷的糧食、銀餉、武器支援,舟山的明軍沒了后顧之憂。 他們選擇和鄭成功的海軍相配合,在浙南山區臨海州縣打開突破口。 對于未來的戰略方針,吳王麾下文武商議一通,覺得還是得在岸上建立一個穩固根據地,否則就會像現在這樣,一旦被封鎖就會變成海外的孤魂野鬼。 最終,張煌言自告奮勇,王翊決定一起去配合他,二人選擇帶上一兩千精銳,通過錦衣衛的關系網,聯系當地還在抵抗的義軍武裝。 對于這種可以牽制破壞清軍后方的事情,錦衣衛當然義不容辭,并且他們也想靠這個突破口打開江南地下工作的局面。 朱之瑜手持一根用竹子做的簡易拐杖,走在山路上,身后上千明軍將士輕裝簡從,在山路中綿延不絕。 這里是溫州府與臺州府的交界地,稱為北雁蕩山,后世常常稱之為“東南第一山”,“寰中絕勝”。 在江浙地區,溫州和臺州是溫暖富庶的江淮平原下一個例外,因為這兩個府的海岸線極其復雜、支離破碎,船只很容易就能藏起來或是隱蔽登陸,故而當初倭寇劫掠江南時,最喜歡從這里登陸。 除此之外,丘陵密布、山勢崎嶇的地形也讓兵力的隱蔽和埋伏變得容易,在鄭成功的艦隊掩護下,兩千多精銳明軍成功從玉環、溫嶺各地悄悄登陸,在北雁蕩山東部集結。 這是當年倭寇的戰術,用戰船掩護,部隊分為小股各地登陸,而后在山區集結后劫掠州縣。 但明軍的目標并非是劫掠各地州縣,他們的目標是處州、溫州、臺州三府交界之地,這里是仙都山的余脈,沒有大的縣城,是天賜的絕佳根據地。 與此同時,錦衣衛聯絡了周邊府縣打算參與反清的士紳,其中溫州的本地豪紳周氏支持最大,其人本就是走私海貿起家,滿清海禁嚴苛,讓他十分痛恨,幾乎散盡家財,還將自己家的工人、仆人武裝了起來,也有七八百人。 負責前往浙南開拓的明軍領導人為張煌言、王翊,朱之瑜是王翊的部下,故而此次一同出發,原本王翊是勸他留在舟山的,他們二人不僅是上下級,同樣也是好友,后世歷史上王翊抗清犧牲于中秋之日,朱舜水逃亡日本后,從此不再過中秋節,乃至于王翊這個中國歷史上并不知名的歷史人物,在日本倒是有不少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