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56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這將是中國歷朝歷代以來前所未有的經濟改革!在不久的未來,它將徹底改變整個國家的經濟形勢! 而自己,將成為這場巨大變革的掌舵人! 張同敞在家庭教育之下,從小就將挽救了明朝中后期財政和經濟崩潰的曾祖作為偶像,而如今,他將領導一場比曾祖所做更加宏偉的經濟改革。 想到這些,他心潮澎湃,躊躇滿志,張同敞真的實在太佩服皇帝了,怪不得人家是天子呢?就是能看到凡人看不到的遠見…… 十日之后,在海內外商人的萬分好奇與驚訝中,廣州港北部的一處大院內,大明洋務院廣州市舶司關于廣州自由貿易區的土地租賃權拍賣會正式開始! “此次共計拍賣商業用地共三千畝,起拍價每畝五兩一月,租期十五年,價高者得!” “甲子目第一號地,五兩起派,請各位開始競價!” “葉氏商行出七兩!” “荷蘭東印度公司出九兩!” “惠遠商行十兩!” …… 張同敞站在高處,遠遠眺望正在如火如荼建設起來的自貿區。 就在幾天前,關于廣州自貿區的土地租賃拍賣,才不到三天就被全部拍完。 最為金貴的臨港土地,一度達到三十兩每畝每月的高價!其余最便宜的也有九兩每畝每月。 這三千畝地原本都不過只是海邊的灘涂和鹽堿地而已,連莊稼都不長,除了少數漁民外,老百姓都瞧不上。 而現在,他即將變成整個中國最重要的經濟發動機!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等張同敞的折子遞回了肇慶時,朱由榔臉都笑歪了,這次廣州自貿港建設,光土地租賃,每年就能收到約六十萬兩白銀,再加上關稅、商稅,起碼得有將近四百萬兩每年,而且這還只是廣州一港,其他還有三個港口正在籌備呢…… 更讓朱由榔差點沒笑死的是,就在上個月,滿清主持江南的多鐸和洪承疇,面對鄭成功日復一日的沿海sao擾,終于下達了嚴厲的禁海政策,要求沿海百姓大規模內遷。 此舉直接嚴重打擊浙江、南直隸、閩北的海外走私貿易,也就是說,從此以后,他朱由榔治下的廣東和閩南就成為了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窗口。 朱由榔一聽到這個消息,恨不得馬上在廟里給多鐸塑個金身,這哪是什么滿清鐵帽子王啊,這是我大明的財神爺! 這命令一下,整個江南一片嘩然,要知道明中期以后,中國的瓷器、絲綢、茶葉等本土產業都極其依賴對外市場!后世就在廣東、福建、浙江等地發現過大量專門用于外貿的瓷器古董。 多鐸這下不是要斷人家財路嗎?好啊,龍有龍道,鼠有鼠道,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各種走私團伙立馬就活躍了起來! 大量的江南商賈組織走私隊伍,從江西、湖廣、福建進入南面明廷的港口,滿清太低估商人為了利潤所爆發的能量了。 沿途官吏幾乎都被銀彈攻勢打通,朱由榔更是下令,讓湖廣總督堵胤錫和閩南巡撫張家玉,全力配合和保護這些走私商人!一路開綠燈,專門設立接待處不說,必要時刻,還可以派出小股部隊進入清軍控制地界加以掩護。 不過幸福的煩惱也是有的,比如一個急迫的問題,張同敞這邊又是好幾個港口,又是自貿區,又是關稅的。 人手不夠用了。 雖然這半年他在廣州港培養了一批經濟財政人才,但現在顯然不夠用了。 “陳卿,你去通知各省,朝廷統一招聘官吏,不拘泥于功名,秀才、舉人都可!湖廣不是這么多讀書人嗎?都閑著干嘛?” “凡是童生以上,均可參加招聘,秀才以下自從九品的市舶司辦事員做起,舉人以上可以應聘八品的主簿等職?!?/br> 正如小說《儒林外史》寫的那樣,明朝科舉,雖然優待讀書人,但這個讀書人主要是指舉人和進士,而更加廣大的秀才和童生們一旦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鄉試中落敗,又不會其它生存技能的他們,過得是相當凄慘的。故而才有“窮秀才”之稱,如今朱由榔居然愿意給這些本來仕途無望的“窮秀才們”出路,哪怕只是一個區區九品小官,他們也會趨之若鶩。 無論是農業還是經濟,整個明廷統治范圍內都沸騰熱鬧了,肇慶朝廷仿佛給大明經濟裝上了一個火箭引擎,以百倍的加速度飛馳起來! 第4章 那個男人來了 雖然經濟和農業建設如火如荼,但這并不意味著一眾君臣就可以從此高枕無憂,清軍雖然短時間內無法反攻,但對南明限制和嚴防死守的策略卻已然開始了。 關于如何進一步鞏固現有局勢,并且為日后進軍江南的戰略方向做準備,也成為了朝廷當中的主要討論問題。 呂大器建議先拿下云貴再說,雖然貴州一直都在明廷手中,但明代的貴州和后世不同,只有一小塊,其它很多后世屬于貴州的地方目前都還在湖廣、云南、四川境內。 明代對于云南的開發還是不錯的,今年年初的時候,本來西軍已經準備和歷史上一樣,進入云南,卻被朱由榔截了胡,主力東進改編成了光復軍參加桂北決戰。 而原本很快就被西軍搞定的云南沙定洲之亂,在這個位面卻有些愈演愈烈之態。沙定洲原是云南王弄土司沙源之子,后來由于阿迷州土司普名聲的遺孀萬氏聯姻,趁著明亂之際圖謀云南。 其他不說,那原本替大明朝“永鎮云南”的沐國公府已經被端了,當代沐國公沐天波怕是已經兇多吉少,明廷這邊再不介入,這云南就要真的歸沙定洲了。 拿下夔東、貴州、云南這三個西面屏障對于限制四川的吳三桂、豪格東進有重大意義,否則到時候朱由榔這邊剛剛興師攻打江南,背后就被吳三桂捅了菊花。 而對于西南攻略,呂大器建議道 “陛下若欲限制四川清虜,乃至于日后收復四川,不可不用夔州的忠貞侯!” 朱由榔知道他口中的馬夫人便是一代女中豪杰——秦良玉。 其實早在朱由榔還是監國,自己還沒穿越過來時,原本的永歷君臣就已經冊封秦良玉為太子太傅、四川招討使、鎮東將軍。 但此時的秦良玉已經七十三歲了,身體虛弱,怎么可能上陣殺敵? 不過秦氏、馬氏在夔州和四川,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影響力卻是相當了得,若是能得此兩家臂助,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說完,君臣最終決定,派一個使者和夔州的秦氏、馬氏聯絡,至少要見秦良玉一面,表示表示慰問也好,畢竟人家為了你朱家江山打拼了這么多年,犧牲了這么多家人,起碼得表示表示吧。 而云南問題,朱由榔卻想起了一個很久都沒有提及,差點就忘了的名字。 孫可望 ------------------------------------- 顧炎武跟隨一隊從浙江到達閩南的走私商南下,一路上也在向這些商人打聽南面的事。 “大哥,聽說這南面的光烈皇帝不僅不禁海,還歡迎洋人來廣州?” 顧炎武對商隊頭子好奇問道 他是陳子龍托關系讓相識的商號一路帶著南下的,這些商賈對他也倒頗為尊敬。 “這位舉子老爺有所不知,南邊不僅不禁海,而且還鼓勵出海!” “我上次來的時候就聽說啊,這南邊的衙門要學紅毛鬼一樣,組織一個什么公司,鼓勵所有本土商號入股,組成個大船隊,去越南、緬甸還有倭國去做生意!” 顧炎武卻有些疑惑 “話說你們以前禁海之時,做生意也不用交稅,如今南邊雖然開海,但我聽說那關稅卻重得很,你們也愿意?” “顧老爺,以前咱們做生意確實不用交稅,可不意味著不花錢哪!臨海臨港的縣衙要不要打點?還有巡檢司、府衙、沿海衛所,乃至于布政司、南京那些個衙門,都是要送上孝敬的!” “如今雖說要收關稅,卻只挨這一刀哇,所有和洋人的商貿都在那什么自貿區里進行,旁的衙門都摻和不了的,林林總總算起來,卻是要比以前少花三四成?!?/br> 聽到這里,顧炎武對于這個南邊的新朝廷有了更多認識。 商隊行進途中,又偶遇了一家子同樣要南下的人。自從桂北大捷的消息傳遍江南后,幾乎每個月都有上百讀書人南下投奔新朝廷,大大緩解了光烈朝廷的人事危機。 不過像眼前這種居家南下的還真是少見。 在外頭的是兩個年輕人,其余家眷都坐在馬車上。 顧炎武連忙上去打招呼 “兩位兄臺也是南下投奔朝廷?” 其中一位看起來年長些的禮貌答道 “正是,在下宋士慧,字靜生,這是舍弟宋士意,字誠生?!?/br> “兩位宋兄,幸會幸會!在下顧絳字炎武,也正是在江南聽說了朝廷桂北大捷,心潮澎湃,打算南下相助啊?!?/br> “呵呵,我等兄弟也是受家父囑托,帶一家老小南下,北面韃虜肆虐,非久居之地?!?/br> “令尊也是氣節之士啊?!?/br> 三人正說得熱鬧,后面馬車上傳來一個稍顯蒼老但中氣十足的聲音。 “慧兒,意兒,前面怎么了?” “父親,沒什么,遇到一個一同南下的士子?!?/br> “哦?” 那老者掀開簾子,走下馬車,顧炎武連忙見禮,而后以晚輩身份又自我介紹了一番。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你就是顧炎武?我聽說過你的名字?!?/br> “老先生還聽說過學生?” 顧炎武訝然 那老者撫須長笑 “歸奇顧怪嘛!怎么不知道???你和那歸莊,當初在復社也是挺有名氣的?!?/br> “那本《天下郡國利弊書》寫的很好,我在南直隸時見到過,可惜就是有關農田、水利方面謬誤不少?!?/br> “先生竟然讀過我的書?” 顧炎武驚喜,他當初搜集各種史籍、實錄、方志、奏疏,寫成了一部考察各地山川要塞、風土民情的著作,就是出于明代“虛而不實”的文人風氣的反感。但很顯然,這玩意又不能拿來考科舉,刊印之后,除了一些朋友收藏了幾本,影響并不大。 那老者哈哈笑起來 “我當初在南直隸時,和你一樣,也喜歡收集這些沒人看的‘雜書’,偶然之間,在南京找到,細細翻閱了幾次?!?/br> “這大明朝讀書人千千萬,可像你我這般喜歡‘不務正業’的確實不多,今日相遇也算是緣分吧!” “對了,忘了給你說了,老夫名喚宋應星,字長庚,原是亳州知州,崇禎十七年辭官返鄉,如今局勢動蕩,又聽聞天子在南,這才想著舉家南下。一方面兒子長大成人,也該報效朝廷了,再說韃虜實在暴虐,也不是久居之地?!?/br> 宋應星解釋道 “唉,當初弘光朝初立,我和我兄長何嘗沒有想過投身危難,期待恢復河山,可惜啊,可惜,讓人失望啊?!?/br> “如今聽說肇慶這位新天子大有不同,莫要讓人再失望才好?!?/br> 宋應星有些落寞地感嘆著,他的兄長宋應昇,去年清兵南下福建,隆武朝廷即將覆滅之時,寧死不降,服毒自盡,這也是他的傷心事。從此便起了隱居避世之心,但月前又傳來桂北大捷,滿清被重創,官軍已經收復湖廣的消息,他還是決定舉家南下,說到底,依然心有不甘啊。 顧炎武卻是回道 “長庚先生,這光烈朝如何,咱們這一路南下,不正就可以細細看到了嗎?” 宋應星微微頷首 “確實如此,一看便知??!” 說完后,一行人繼續南下,即將進入閩南和廣東地界,他們都充滿了期待,不知道那個傳說在桂北“親冒矢石”,御駕親征,最后殲滅滿清十萬大軍,兩厥名王的新天子,治下是否真的有中興大明的勃勃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