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50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無奈之下,李過只得帶人朝白石潭方向退,想利用這邊胡一青部的“游擊隊”拖一下。 結果這會兒便傳來清軍大部崩潰的消息,看到尼堪要跑路,李過二話不說,下令全軍,必須把他們死死纏??!不能放跑一個八旗兵! 說起來李過麾下的原闖軍老營將士們和八旗兵乃是多年宿敵了,當初被清兵一路從北京追到這,可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在尼堪看來,李過行為實在是找死!數千精騎,僅僅只是掉了個頭,又向李過的明軍沖來! 面對明軍陣列近一人高的大盾和那鋒芒畢露的長矛,那些個八旗精騎竟渾然不懼,頂著各式火銃、弓弩沖殺到距離軍陣僅有二三十步的距離,依舊毫無退散跡象,甚至還能保持騎兵沖鋒的陣型! 他們身上的甲胄極其精良,有些中了兩三箭依舊如同沒事人般,有的則被火銃擊中后即使血流不止卻毫無反應,一聲不吭,勒馬目視前方。 前排騎兵掏出馬鞍下的短火銃,向著明軍陣列就是“噼里啪啦”一陣彈雨,而后排騎兵則彎弓搭箭,瞬間掀起一陣重箭構成的飆風。 “頂??!頂??!” 明軍將佐在隊伍中不斷嘶吼,可惜隨著數百名士卒的突然倒下,依舊留出了一個巨大缺口。 尼堪一聲令下,眾多騎兵發出各種怪叫聲,抽出近戰武器,向那缺口涌入! 真正的近身搏斗這才開始,殘肢斷臂時不時飛濺開來,八旗兵標志性的短柄花骨朵不斷在軍陣中飛舞,不少明軍士卒被那兇橫的兵器與騎兵巨大的沖擊力砸成碎rou。 尼堪并未參與到作戰一線,明軍光步兵就是清兵的兩倍,還有一支三千人的騎兵,目前他們突破的不過是其中一半步兵的陣列而已。 李過手中馬韁已經被汗水打濕,面色漲紅,他知道在這支強悍到可怕的騎兵面前,自己是真的可能全軍崩潰,但沒有辦法,一旦放尼堪回到主戰場,后果不堪設想。 他只能奮力一搏!好在,也不是全無希望。 若是在江南、中原乃至于湖廣等地,面對尼堪大部騎兵沖擊,他最多也就是等死而已,可惜,這里是廣西啊…… 見前方戰事陷入膠著,他立馬讓人擊鼓傳令,頂在最前面的五千明軍步兵聽到象征撤退的命令,毫無懸念的迅速崩潰了。 按事前的說明,他們大多都是往西面逃去,已然殺紅眼的八旗兵們一路追砍,就這樣,雙方撞進了,白石潭西側,山腰下的一大片水田當中…… 第72章 殲敵十萬,兩蹶名王 當尼堪看到自己麾下騎兵跟著潰散明軍鉆到山腰處時就暗道不妙,連忙讓人傳令,命騎兵大隊停下來??沈T兵沖鋒這玩意兒,哪有說停就停的? 明軍那邊說撤就撤,那是因為這些步兵本來就快頂不住了!可清軍這邊正追得起勁,沖殺在前,眼見至少能吞下三四千步卒,等尼堪的命令傳過去,兩軍已經進入山腰下的水田地帶了…… 廣西這地方相當離譜,至少對于東北出身的八旗兵們來說是這樣的。 比如他們馬蹄下的這片水田,從岸上看去,只是薄薄的一層,撐死不過一兩尺深而已,可當你一旦踏入進去,下面的田土非常松軟,馬蹄立刻就陷入其中。 倒不是說完全不能動,但馬掌本來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就小,而連人帶馬加起來卻至少有五六百斤,一個簡單的物理知識,這些騎兵自然就越陷越深…… 眼見清軍騎兵逐漸喪失了行動能力,明軍步兵大部馬上又纏了過來,他們受了當地老百姓指點,進入水田前,將自己身上甲胄脫掉,并且光著雙腳,行動能力大大增強。 才經過暴雨積蓄的水田,越往深處越深,因為廣西地勢崎嶇,田地也不可能完全平坦,之間是有一定斜度的,暴雨之后,自然也就有深有淺。 而更讓清兵絕望的是,那山腰后面,出現了一眾穿著各式奇裝異服,包著黑色頭巾的山民沖了下來。 這些人同樣光著腳,有些干脆就沒穿上衣,手上拿著的耥耙和柴刀,還有用藤條編織的盾牌,他們很少有弓箭,但使用一種投石索,可以將尖銳的石塊投擲十來丈遠…… 這些正是胡一青麾下的壯族山民武裝。 一開始,清兵見自己這邊難以行動,便干脆就地停下,朝對面放箭。 八旗兵箭術相當精準,而且此時明軍又脫下了甲胄,不一會兒居然就死傷過百,將水塘都染成了紅色。 但清軍難以行動,明兵能動啊,隨著兩軍近身rou搏,弓箭沒了卵用,就連槍矛這種長兵器都很難在泥漿混雜的水田中施展開來,只有身上的短兵器可以使用。 清兵不得不丟棄戰馬,但絕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上沉重的甲胄也是妨礙。而等到那些個壯民也加入戰場后,他們才發現這一點…… 壯民們不用長矛,他們手中的耥耙看似只是農具,但由于比清兵手中的槍矛要短得多,卻又比刀劍和短錘要長,大約剛好四五尺的樣子,在水田里既施展得開,又對清兵有長度優勢,實在刁鉆得很。 兩廣山多田少,為了爭奪各種農業資源,宗族、地域之間械斗不斷,對于這些壯民而言,最為擅長的便是這種毫無陣型組織可言的“群毆式”械斗。 他們相當狡猾,面對戰力強悍的八旗兵,往往不直接與其交戰。而是拿著武器,在水田里和清兵周旋,待對方在泥漿中深一腳淺一腳折騰得氣喘吁吁時,尋機用耥耙將對方鉤倒。只要清兵一旦摔倒在水田當中,麻煩的鎧甲讓他們很難動作,而上身**的壯民們則拿著柴刀撲上去,狠狠壓住。 要么被刀捅死,要么被活活淹死。 明軍士卒也有樣學樣,而且他們戰斗力更強些,還能替壯民們吸引清兵注意力,讓對方偷襲得手。 水田岸上,尼堪目瞪口呆,他發現自己的騎兵陷入明軍陷阱后,他沒有第一時間下去支援,因為他知道這于事無補。 緊急思忖一番后,尼堪迅速瞄向了山腰上李過所在的地方,只有先把對方指揮中樞先摧毀掉,才有可能全身而退。 而李過早就等著他了,此時尼堪身邊還有約計千名八旗精騎,李過這邊則有三千騎兵。 雙方主將一聲令下,兩支騎兵在半山腰的一片小開闊地碰撞到了一起。 尼堪那邊雖是八旗精銳,但李過手下卻也不凡,這些都是當年從陜北一路輾轉剩下的闖軍老卒,不僅身經百戰,對滿清也是咬牙切齒。 雙方沒有什么多余的花哨動作,只是以最直接,最野蠻的方式沖撞在一起,短柄戰錘和刀劍交錯碰撞,入rou切割聲、慘叫聲、尸體落地聲接連不斷,這就是騎兵的對決。 李過遠遠便盯住了被白甲兵扈從在內的尼堪,這些滿洲巴牙喇勇士,是每旗當中最為兇悍的將士,他們從小就被作為最優秀的獵人培養,長大之后跟隨父兄征戰四方,歷經重重選拔,最終成為八旗當中的佼佼者。 他咬牙喝道 “劉體純主持戰局,來亨,帶著親衛跟我來!” 李來亨是李過的養子,年方二十,在闖軍當中一向以勇力聞名,雖不如郝搖旗那般威名大,但也是一員驍將。 李過和李來亨帶著兩百親衛,從側翼繞開戰場,直撲中軍尼堪處。 尼堪不是孔有德,他早已戰心熾熱,親率七十名白甲精銳,迎了上去。 毫無疑問,相較于白甲兵而言,李過手下親衛還是不如的。僅僅交戰不過一刻,明軍這邊就倒下了二十幾人,而白甲兵不過傷亡七八人而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李過被一名白甲兵中的牛錄章京帶人纏住,左右親兵奮勇護衛,戰成一團,他們棄掉長柄,短兵相接,一時間難分勝負。 而李來亨卻瞅準機會,只身撲向身邊沒幾個人了的尼堪! 這位努爾哈赤之孫,后來被評價“國初開創,櫛風沐雨,以百戰定天下,系諸王是庸?!钡拇笄寰粗斂ね跷渌囅喈斄说?,只是一交手,李來亨就覺得虎口陣痛,險些沒接下來。 二人又以短兵相戰幾合,李來亨見找不到破綻,干脆直接棄馬撲向騎在馬上的尼堪。 尼堪此時畢竟已經四十多歲了,直接被李來亨撞下馬來,什么兵器此時也沒用了,兩人干脆扭打在一起,難解難分。 可惜作為身經百戰的滿清宗室名將,論戰斗技巧,尼堪還是比李來亨要強,不一會兒,便將李來亨壓在身下,兩手猛力掐住其脖子。 李來亨只覺呼吸困難,最終干脆將尼堪緊緊抱住,而后奮力向山腰下滾去…… 尼堪沒想到這小子居然打算玉石俱焚! 兩人在碎石、灌木叢生的山坡上不斷摔滾,在身上劃出無數大大小小的傷口,滾動長達數十米后才撲通一聲掉入水田。 二人身上都還穿著甲胄,算是沒被山坡上的木石要了性命,但在水田當中還是摔得四仰八叉,掙扎了好半會兒才勉強站起來。 傷痕累累的兩人又開始近身搏斗,你一拳,我一爪,猶如泥猴般摔打一起! 渾濁的泥水之中,非常消耗人的力氣,到底是年輕氣壯的李來亨更甚一籌,翻身將尼堪按在水田當中。 兩人被山坡上的石塊折騰得滿身是傷,身上的血液與水漬混雜在一起,看不出表情來。 終于,那邊已經取得戰果的壯民和明兵察覺到了這邊動靜,連忙過來幫忙。 “快幫我按住他??!” 李來亨一聲暴喝,手臂上青筋跳動,而尼堪也同樣用盡渾身力氣奮力掙扎,多次差點掙脫開來。 漫長的半刻鐘過去,數名壯民和明兵趕到,在李來亨的呼喊下,一起撲了上去…… 可憐的尼堪王爺,就這樣被按在了數尺深的泥塘當中動彈不得,屢次要掙扎站起,又屢次被按了下去,嘴里“咕嚕咕?!辈粩啾粠е勰嗟乃嗳?,又不會憋氣,最終窒息而亡…… 而與此同時,在整個堯山到海陽山的戰場上,明軍已經取得了全部勝利,六七萬清兵要么投降,要么潰散,要么早就被殺,戰斗已然進入抓俘虜的收尾階段。 此役,歷時近兩月,明軍殲敵十萬,兩厥名王! 從此,整個江南地區的抗清形勢都將被徹底扭轉! 第73章 乘勝追擊,席卷湖廣 明軍勝利了 無論用何種語言來夸耀,都不為過的勝利。 如果說,在過去的大半年內,朱由榔只是在歷史既定的軌道內,稍稍推動了幾個無關緊要的位置。 那么在這一刻開始,歷史車輪將從此向真正未知的方向疾馳而去! 隨著滿清敬謹郡王尼堪被斬的消息從白石潭那邊傳來,整個桂北戰場都進入了尾聲。 此戰若是從李定國南下,與孔有德交戰算起,共殲滅清軍六萬人,而若是清軍南下全州開始算的話,前后約十二萬清兵被消滅在廣西、湖南的廣闊戰場上。 清軍統帥孔有德、尼堪被殺,其下還有續順公沈志祥、梅勒章京屯泰、總兵李養性、馬雄、全節、孫龍等一眾高級將領授首,總兵王允成率部投降。 以及尚可喜、總兵張國柱被俘。(救兵尼堪所部被殲滅后,左翼清軍徹底無援,清軍總兵王允成見機率部投降,順路將尚可喜、張國柱俘虜。) 再從地域上看,整個湖廣的清軍為之一空,幾乎全省都淪為無主之地,明軍在李定國的兵鋒下,已經將長沙以南的絕大部分地區劃入明廷勢力范圍。 堵胤錫也正在積極向北面防守空虛的岳州拓展,可以說,此戰之前,肇慶朝廷所處四面危機,隨時可能被威脅攻滅的戰略形勢得到巨大緩解。 甚至還擁有了湖廣這個西圖川陜,東進江南,同時還能提供大量錢糧的進攻基地與財稅大省。 桂林,簡直就是肇慶朝廷的斯大林格勒!我們且稱呼為“桂林格勒戰役”吧(^▽^)。 朱由榔畢竟也只是個二十來歲的小年輕,聽到一份份捷報傳來,可謂是喜形于色,恨不得仰天大笑。 李定國作為戰役總指揮官,卻沒時間像天子那般無聊,而是開始組織打掃戰場。 足足用了一天一夜,戰果才初步統計出來。 總共約七萬清軍(含尼堪部),斬殺了一萬七千余人,耿仲明拉走了四千多,還有一萬余人潰散各地,目前還沒找到,剩下約三萬五千人全是俘虜。 其中既有跟著王允成等主動率部投降的,也有大軍崩潰后,被動被俘的,還有戰后搜山找出來的。 無論哪種,如何處置俘虜,很顯然不屬于李定國的職權范圍,很快便交給了朱由榔定奪。 朱由榔思忖一陣,又參考了李定國、高一功、李過他們的意見,最后做出決定。 首先是主動投降的,諸如王允成等人,除了手中血債累累之輩,其余均不處置,只是將軍官全部降一級而后隨部隊打散,分入各軍。 其余都是戰后被俘的,高級軍官(千總以上),全部砍了,中下層軍官,手中有血債的砍了,其余和士兵一同打散安置。 不過尚可喜還是要留著的,說不定以后還能做點其它文章。 至于怎么才算是血債?朱由榔干脆讓王夫之擬定一篇誥文,以作為日后的投降、俘虜政策和對敵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