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書迷正在閱讀:女配自救攻略[快穿]、成為邪神的祭品后、我直播算命爆火、金牌歸你,你歸我、救了貓后我懷崽了、謀殺現場3、不想當主播的明星不是好廚師、穿成炮灰渣A后,甜寵女主、我當陰陽先生的那幾年、誰說我要回頭
為了避免轄制,本該進魏公之后就建立公國的曹cao,這回徹底下定決心遷出許都。他逼漢帝將自己晉為魏王,都城定在鄴城,跟隨他的文武官員一并遷到鄴城,留下了空殼皇帝和那群老頑固,又派了人監視。 當上魏王后,便有官員請立世子,原本曹cao想都不會想,就會立曹昂的,可這一次卻猶豫了,只先壓下不議,又嘗試性地將一些權力交給曹丕。 曹cao在北面一通忙活,消息很快傳到南方。劉玥剛帶兵回到益州,人還沒休息幾天,就看到諸葛亮和自己的桌案上堆滿了竹簡,文武官員上書的目的都只有一個:請劉玥稱王。 當年漢高祖劉邦曾留下遺詔: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曹cao公然稱王,那就是被“擊”的那個,但劉玥沒關系啊,她姓劉,還是正兒八經查得到族譜的宗室。劉玥稱王名正言順,又加上她已經一統南方,其實力本身也足夠稱王。 劉玥有些猶豫,只推辭“天下未定,清除了漢賊之后,再談這個也不遲?!?/br> 諸葛亮勸道:“明公為王,并不僅是為自己,也是為安治下臣子百姓之心?!?/br> 南面并不是一派太平的,家家有自己的麻煩,別的不說。就最近這段時間,因為劉玥不在益州,而和曹cao打得激烈,世家人心不穩,江東余孽叢生,南蠻部族作亂……人們需要劉玥做出強硬的姿態,來安一下心。 不然,曹cao為什么這么迫不及待地要做魏王?他已經等了那么久,難道還在意晚個幾年嗎?不過一來是為了脫離許都的轄制,二來是給手下文臣武將們一點信心,他晉升魏王之后,自然要給百官大肆封賞,不就籠絡住人心了嗎? 劉玥想了想,這才應下。 既然要自封為王,那么各種各樣的儀式都不能少,還要選定封國,封賞百官,祭天酬神,擬定封號,請立世子。 好在這么多頭痛的事情,不用劉玥自己一一cao心。 她只要選個封號和國都就行了。國都第一是不能選在益州,益州太過偏僻,政令不通;二是不能選在江東,因為江東剛打下來不安全;選在荊州倒也無妨,只是荊州地勢平坦不好防御。 最終,荀攸還是挑了成都、建業、九江、襄陽等地,讓劉玥自己選。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劉玥最終還是選在襄陽,自封為“南武王”。 一切都挺順心的,除了百官們看到她,就喜氣洋洋地行禮道:“恭賀大王?!?/br> 劉玥:……不要叫我大王,聽起來像土匪 57.南蠻入侵 要說稱王有什么好處, 除了名氣更顯, 排場更大之外,大概就是個“大王”這個令人牙疼的稱呼了。雖然聽上去怪像土匪的,但這也要聽是誰叫。 要是一溜兒帶刀將士齊聲大叫, 劉玥只會嘴角抽一抽,但要是換做自家相公含羞帶怯……啊劃掉, 是自家孔明恭謙有禮地喊一聲“大王”,那真是讓人骨頭都能酥掉。 只是諸葛亮喊“大王”時,一般都在公眾場合,不方便劉玥實踐自己滿腦子的齷齪思想。劉玥坐在案后,帶著王侯的冠冕, 修長的手指輕輕叩擊著案板, 聽著手下大臣一個個出列匯報各地各方面的情況。 文武官員皆分左右站立,文官之首仍舊是荀攸,其次才是諸葛亮,再后面才站著賈詡等人。至于陸遜、徐庶等,也就是她加封為王的時候來了一次,之后又被打發去各地當太守和督軍了。畢竟地方上和王都一樣需要人才, 也更容易出頭。 不過今天劉玥的心情不太美麗, 連出列的諸葛亮一聲接一聲的“大王”都不那么動聽了。原因無他, 還是前段日子的南蠻叛亂,因當地官員沒有妥善處理, 倒讓這把火越燒越旺。 自古以來,民.族問題都是不好解決的。壓制得狠了, 人家和你魚死網破,稍微退讓一些,又會被蠻族認為軟弱可欺。而且南蠻完全不像傳言中那般愚鈍無知,這群“野蠻人”狡猾機靈著呢。 “既然如此?!眲h伸出一只手,打斷了諸葛亮的話,眾臣皆看向她,只見南武王微微側頭,冠冕上的垂珠隨之搖動,后半句話也慢慢說出:“那便派兵去平亂?!?/br> 大王做了決定,即便聲音不響,但態度卻不容人忤逆。更何況,滿朝臣子都對南蠻沒有好感,也多有看不起之輩。所以誰也沒打算拒絕,只是爭吵著要讓誰去,又要派多少兵去? 朝堂上吵著吵著,便混亂成一團,因劉玥不曾出言阻止,只見堂上氣氛越來越激烈。賈詡根本一句話都沒說,就站在一邊假裝是泥塑的。荀攸看了諸葛亮一眼,后者皺眉,卻看向上座的劉玥,卻見自家大王渾然不在意地把玩著眼前的垂珠。 諸葛亮一時吃不準劉玥的意思。 但他和荀攸都不是傻子,他冷眼旁觀著這次爭吵的人分為三派,一派官員出自荊州本地世家,一派是益州大本營帶來的世家官,最后一派是各地來投奔的,甚至還有幾個庶族出身。 本地勢力和外來勢力,世家勢力和庶族勢力,士人和武將……這一層層的關系,猶如一張張密密麻麻的網,平日里潛伏在暗處,如今才在劉玥縱容下,浮現在朝堂之上。其錯綜復雜的程度,令人嘆為觀止的同時,又頭大不已。 即便唯我獨尊如劉玥和曹cao,可能都不敢直接與之對抗。因為作為手握兵權的王侯,他們可以殺光一個世家,也可以滅了三四個家族,卻萬不可能將每個士人都干掉。而這年頭但凡是讀書人,就沒幾個和世家沒關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