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最后一首協奏曲 1
成宇光拿著這個月新出的《樂響》雜志,這一期的主題是「音樂里的童話故事」封面畫著美人魚、黑天鵝的插畫,還畫著一隻狼與一個小孩,他想,應該是普羅高飛夫的《彼得與狼》吧。 這一期的雜志畫風十分可愛,相信如果是年齡層較小的讀者會喜歡吧。 他打開雜志,從目錄中找到黎心潔文章的頁碼后,翻過去閱讀她這個月寫的文章。 這個月,她的主題是「美人魚與她深愛的大?!?,以童話故事為主題,介紹了德布西的《?!犯兑骨防锏拿廊唆~。 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 相信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多少都有聽過一些童話故事或是寓言故事,那你有發現,有些作曲家樂曲的曲名跟這些童話有一點關係嗎?儘管音樂里跟童話故事里的內容并沒有任何關係,但筆者還是想藉由此篇跟大家好好介紹,這位音樂像畫一般的印象派作曲家——德布西的作品。 這次要介紹的是德布西的管弦樂曲《?!?,以及《夜曲》中的第三樂章〈美人魚〉。 從標題應該可以得知,本篇的童話故事為《人魚公主》,不知道大家喜歡這種凄美、帶點淡淡哀傷的結局嗎?筆者私心是喜歡的,很多時候,我們在對的時間遇上錯的人,或是在錯的時間遇上對的人,都是有緣無份。能同時有緣又有份的人實在太難了,這個結局雖然傷感,但同時也很現實。 你心中也有個有緣無份的人嗎? 你心中也有無法言喻的難過嗎? 坐下來,好好聽德布西的《?!钒?,海能包容一切的難過與憂傷,聽著《?!?,好好把所有你無法訴說的那些深沉心事,都交給海吧。 成宇光乖乖地打開電腦,在youtube上搜尋了《?!穪眈雎?。 這個曲子由三首樂章構成,分別是:「海上的黎明到正午」、「波浪的嬉戲」、「風與海的對話」。 有人說,德布西從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浮世繪名作《神奈川沖浪里》獲得靈感,出版于一八三二年的《神奈川沖浪里》,于十九世紀后期流傳至歐洲,在這幅浮世繪中可以看到船工在細小的漁船上,為了生存,奮力與大海巨浪拼搏的情景,畫作色彩濃厚之于,也極具層次感。而德布西甚至將畫作設為《?!芬痪农栁迥甑某醢孀V封面上,可見《神奈川沖浪里》對《?!返挠绊?。 大部分的作曲家用音樂以主觀角度來描述事物,但《?!纷⒅亍赣∠蟪尸F」,拋棄了以往古典音樂機械式的描寫方法,一層一層堆疊起來的海的磅礴和平靜,呈現了栩栩如生的海洋。 聽德布西的作品,彷彿有一幅畫、一部動畫在你面前以音樂呈現,而那蔚藍、無邊無際的海,帶給了聽眾許多想像空間,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印象來詮釋作品。 現在在聽《?!返哪?,有什么感覺呢? 平靜的感覺,成宇光心想。 他也很喜歡德布西的作品。在那年代,德布西的創作并不被當時的人們所認同,過多的平行音程、不和諧和弦等,在那時候過于前衛,但也很幸好德布西一直堅持自己心中理想的音樂,過了百年后,才能讓世人所聽見、流傳。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頁《夜曲》第三樂章的〈美人魚〉。 在這樂章,描述夢境中所見到的美人魚,曲中環繞著無歌詞的女聲,在幕后八聲部的女聲合唱,呈現波光粼粼的音樂海景,是最富有創意的音樂畫作之一,而德布西採用無歌詞女聲的合唱,表現出神秘、飄渺的感覺。 這首的原文翻譯應是海妖,但筆者更喜歡以美人魚來詮釋這首歌曲,如上段所說,德布西的樂曲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印象來詮釋。 那現在閱讀這段的你,喜歡美人魚,還是海妖呢? 成宇光喜歡美人魚,海妖的故事他并不喜歡,覺得海妖用歌聲迷惑人類有些可怕,儘管那只是個故事。 謝謝閱讀到這邊的你,不知道你有沒有藉由此篇介紹的兩曲,喚醒了你對童話故事中的美好記憶呢?如果有的話就太好了,希望我們無論到了多大的年紀,都還能保留一點純真,這是筆者的自我期許,也是給讀者們的,希望讀者們能藉由此篇更認識這位音樂如畫的作曲家——德布西。 成宇光看完黎心潔的文章后,馬上就上《樂響》的網站留言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