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秦溯理直氣壯地開口。 “來人!傳淑妃齊美人過來!” 永樂帝二話不說,當即傳召。 “尋兒莫要生氣,父皇定然給你討個公道,快喝些茶壓一壓?!?/br> 永樂帝先讓秦溯進御書房坐下,又傳了茶來。 秦溯暫且坐在御書房,等著那二人,視線看向永樂帝的案桌。 “父皇,近日可是有大事發生?怎天天這么多折子遞上來?” 永樂帝倒也不避諱秦溯,坐在旁邊搖搖頭,“尋兒不知道,這科舉殿試近在眼前,浮梁使者下月初旬便要抵京,本就忙得不可開交,又有江南郡守遞上帖子,說是堤防春汛,想要撥款加固河堤,還有諸多此類事,倒像是約好了一同上奏一般,看得朕頭都大了,如今國庫空虛,哪來那么多錢給他們撥款?處處都要朕撥款,真是不知道養他們這群廢物是干什么的!” 提起這些國事,永樂帝便覺頭疼。 秦溯聽著永樂帝的抱怨,仔細回想起前世來,似乎在前世這時候,也是多事之時,再加上自己籌備出兵浮梁,父皇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到最后國庫僅剩的款項也撥給了自己,充當軍餉,倒是其他地方皆未得到撥款,導致出了些亂子。 看來大雍走下坡路越走越快的節點是在這里,秦溯低頭想了想。 “父皇,此次浮梁進京,他們作為戰敗方,必然是要進貢,倒是還能填補些許虧空,不如先將要緊的撥款下發,就像江南春汛,兒臣記得江南富饒,但是亦多受澇災,若是加緊治理,少了天災,定當能多些稅收,便可補上此次撥款的銀兩,豈不是好事?” 永樂帝看著秦溯,似乎也在思考此事,“尋兒說得有理,只是這要求撥款的并非江南一處,若是一碗水端平,那國庫撐不起,若是厚此薄彼,恐百姓會不愿意,這該如何是好?” “自然不可一碗水端平,各地有各地的難處,倒不如父皇給兒臣看看,到底是所謂何事,也好分開處理,各看急緩?!?/br> 秦溯揉著自己的太陽xue,跟永樂帝二人就那一堆的折子,開始思考批改。 也許秦溯并沒有學過多少的帝王之術,但是她前世同百姓一起相處多年,切身地感知民情,明白地知道百姓需要什么,明白朝廷能為百姓做些什么,也明白該如何拉攏民心,改善民生。 前世秦溯沒有這個機會,但是現在改變一切的契機擺在她面前,她斷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兩人就這樣一邊商量著,一邊在折子上批改,大概有半個時辰,總算是完成了,重要的折子都處理完了,連永樂帝也松了口氣。 “還是多虧了尋兒,只是這戶部尚書怕是又要頭疼一陣子了?!?/br> 永樂帝撫掌大笑,撥出的款項并不多,更多的是采用了缺什么撥什么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用銀錢,然后以就近原則,相互調度,便能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這樣朝廷也能緩口氣,各地方的燃眉之急也能解決,無非是過段時間再調度一遍銀錢的事,等到那時候,國庫又有收入,便不必像現在這般捉襟見肘。 秦溯這主意出得確實是幫了永樂帝大忙。 “能替父皇解憂,兒臣也是高興的,”秦溯正得意著,又想起了自己的正事,“父皇,兒臣險些忘了來這干什么的了,那淑妃娘娘和齊美人何時能到?” “父皇也險些忘了,小李子!” 永樂帝也回過神來,將門外的李公公叫了進來,“淑妃?齊美人還未到?” “回陛下,二位娘娘早已經恭候多時,只是未得傳召,不敢打擾?!?/br> 李公公也是出了一頭冷汗,就看秦溯來的時候這個動靜,再加上永樂帝生氣的樣子,真是嚇死個人,馬不停蹄地將兩位娘娘叫來,二人同樣也是驚疑不定,卻不想陛下和長公主始終未曾開口宣見,也無人敢去稟報,眾人便如此擔驚受怕地在院子里等了這么久,動也不敢動。 “讓她們進來?!?/br> 永樂帝也才想起這事,將人叫了進來。 秦溯也在旁邊坐好。 淑妃身后跟著齊美人,進了御書房,對永樂帝行了禮后,忐忑地看了一眼坐在一旁喝茶的秦溯,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二人可知錯?” 永樂帝黑著臉,既不賜坐,也不免禮,上來便開口問責。 這下更是將二人嚇了一跳,“妾身何錯,請陛下明示?!?/br> 永樂帝看了一眼秦溯,秦溯又將在永樂帝面前說的那一套再次復述了一遍,等說到老七老八罵狗還咒斷腿的時候,兩人幾乎被嚇得站立不穩。 “這……汶兒怎能干出此事?”齊美人手中的帕子都在抖,她出身低微,好不容易生了個七皇子,總算日子好過些,卻不想這捅婁子的也是他。 “峻兒也斷不能干出此事,說出此話啊,請……” 淑妃話未說完,秦溯便站了起來,“淑妃娘娘的意思是本宮冤枉他二人了? 當時就在太學院門口,來來往往,內院外院那么多人都聽見了,還想抵賴不成?不服便同本宮去太學院好好問問如何?!” 秦溯此話一出,二人頓時啞口無言,這大庭廣眾之下,想來秦溯也不會說這種瞎話。 “你們還有什么好說的?” 永樂帝在旁邊開口。 “任憑陛下處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