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嬌百味 第91節
書迷正在閱讀:和前任魔尊私定終身后、我在無限片場當反派[無限]、霓裳帳暖、抽卡后郡王是基建狂魔、室友說他是直男、重回十一歲、炮灰進行時、和影帝在戀綜組CP后爆紅了、重生成貓后我踹了影帝、穿書文男主拒絕被攻略
他滿心顧念自己夢里夢外皆傾心于同一人,非她不可,全然忽略了jiejie的想法。 jiejie該不會……打算借他來拉攏什么權貴吧? 對上顧逸亭淚光未消的水眸,他心疼地抱緊她,“我、我一個都不會要的,你相信我!” 顧逸亭上一世的記憶中,寧王其人的確潔身自好、不近女色,就連對她這未婚妻,也冷淡得很,話沒說過兩句。 除了新平郡王羞辱她那一回,寧王忽然從樹叢后飛掠而出,一記重拳直揮堂兄面門,打得人撲翻在地。 那時,寧王俯視被打落大牙的郡王,嗓音冷如冰刀。 “哪怕顧家娘子未過門,本王也容不得旁人對她有一言半語的不敬。你若不滿,大可跟本王對戰,隨時奉陪!” 如今顧逸亭細味他所言,以及他發覺她在旁觀時頃刻間變軟的眼神……分明有情誼藏匿其中! 她怎就誤信說旁人所言,斷定“寧王娶她,純屬為好勝心切”,“維護她也出于維護寧王府的顏面”呢? 時至今日,顧逸亭方重新將那軀體精壯修長、黑臉蓄須的紫袍男子,與身畔的俊秀挺拔的小青年聯系起來。 霎時間,對前世那位怙恃雙失的冷峻少年,她倍感心疼。 由此記起新平郡王,顧逸亭免不了憶起,自己剛從一場迷亂中蘇醒,衣裳不整、頭發披散地奔走而出,卻看到那人輕佻而蔑視的笑…… 今生,她定要離此人遠遠的! 即便她已不是養在尚書府的貴女,新平郡王定然看不上她……但她能避則避,能裝丑盡量裝丑,絕對不招惹他! 宋顯維見顧逸亭神色變幻莫測,感傷與憤怒兼有,只當她為熙明帝大肆宣召貴女進京的事而吃醋,當下軟言安撫。 “亭亭,你別惱,我姐她……大概是沒收到我請旨的密函。我明兒回城,即刻向她稟報!” 顧逸亭勉力從前世紛擾中抽離,順著話題往下接:“萬一她不喜歡我,非要你娶旁人?那我只能恭喜你了!” “怎么可能?” 宋顯維幾欲想告訴她,在他的夢中,熙明帝與她很是投緣。 可夢中莫名其妙的結局,無論如何也不能宣諸于口。 他只得改口:“我姐很好,沒架子?!?/br> 顧逸亭莞爾一笑,沒作否認。 念及意中人曾形容自己“冷面心狠手辣”,宋顯維又補充道:“其實,我們兄弟和jiejie,性子略嫌仁慈溫和,一點兒也不適合端坐于廟堂之高、攪弄風云。 “長兄墮馬早逝,二哥沉穩但行為不端,三哥患病,四哥殘疾,五哥沒養大,我……胡鬧貪玩,jiejie才被迫扛起大任。 “前年重登皇位,她曾允諾,下一任儲君,將在她本人和眾弟兄的子女中選拔。因此,每逢回京,哥哥jiejie總要催我別亂跑!沒準兒,咱們明年就得被催生娃兒了!” 他笑嘻嘻地吻了吻顧逸亭guntang的臉頰,昏暗中見她羞澀垂眸,卻未曾留意,她眸底滑過的無盡感傷。 “娃兒”二字,如針一般扎進了顧逸亭的心。 她不忍心地閉上雙眼,告訴自己,那年逃亡路上,大夫的輕蔑,不慎打翻的湯藥的味兒、糾結難眠的夜晚……將不復存在。 ***** 次日天未亮,顧家人率先動身,帶上行李與花木離開京南別院,浩浩蕩蕩進城。 與顧逸亭上輩子所見類似,京中車水馬龍,繁華異常,士庶無不喜氣洋溢,一派盛世景致。 熙明帝正月下達詔令,將于四月舉辦牡丹群芳宴、于五月游湖采蓮宴等盛會,邀請貴女們來京赴會。 人人均知,女帝最看重幼弟寧王,此舉無疑是為挑選一位出類拔萃的弟媳。 因此,地方富商的千金即便未獲邀請,也趁探望親友之機,削尖了腦袋往京城擠,碰運氣看能否尋獲良機,把本就喧鬧非凡的內城堵得水泄不通。 而在旁人眼中,護送二叔公上京的顧逸亭和蘇莞綾,顯然成了“未受邀、卻不要臉湊上來”的未婚少女。 車馬經過大道時,風揚起紗簾,不凡容姿頻頻遭人窺覬;外加二叔公的花木換了名貴的花盆,自是惹來不少熱議。 因貴為尚書的大伯父尚在宮中議事,除七叔顧仲連回了自己的府邸,顧家一行人先去顧仲祁的府邸歇息。 主干道旁食店、酒肆、面攤、餅鋪、茶館、客舍雜列,臨近正午,叫賣聲、歡笑聲夾雜鮮活氣撲面而來。 “妹子!弟弟!瞧!那是娘的酒樓!”顧逸書騎馬走在馬車旁,刻意放緩了速度。 顧逸亭挽簾張望,意外的是,這絕非她前世所見的小飯館,而是一家金碧輝煌、雕梁畫棟的大酒樓,呈南北西三座連體樓宇,典雅氣派。 “咦……?”顧逸亭頗覺驚奇。 父母在穗州時各有不少家業。 上世便宜賣給了四叔后,父親入京為官,母親陳氏則在女帝新政扶持下,開設了粵菜飯館。 其時,粵菜的受眾群體為是商人,因而飯館設在商家林立的城東與達官貴人出沒的城西交界處。 也許這一世,她和弟弟沒來京城,母親在生意上傾注更多的心血,使得飯館于短短三年內成為城東有名的七十二家正店之一的酒樓,規模大了不下十倍,店內客似云來,門外車馬絡繹不絕。 顧逸亭心下暗忖,她的一個小小決定,影響超乎所料。 顧家一行人拐入城西。 如顧逸亭印象相類,父親入京后購置的宅院,位于在城西顧尚書府兩條街外。 當顧逸亭小心攙扶二叔公下馬車,抬頭見府門外迎候的十余人中,為首一人年近四十,容色仍十分嬌美,一身絳紫繡翠花絲錦緞褙子,下穿水紅寬錦裙,頭戴五寶金銀簪,正是母親陳氏。 顧逸亭眼底濕潤,心下欣慰——她不在,母親也過得有滋有味呢! “亭亭!峰峰!”陳氏細看姐弟二人時,淚水嘩啦啦地沖刷著臉上的濃妝,口中蹦出滿嘴方言。 “你兩個無良心!激死娘!咁多年都唔探望一下老娘……哎喲!二叔對唔??!我一見兩姐弟就想打人,忘記同您打招呼!失敬失敬!” 二叔公看著眼前又哭又笑的中年美婦,蹙眉打量她:“你……?” 陳氏急了:“二叔!我系書書娘??!” “噓噓?”二叔公半天才反應過來,“二侄媳,你咋穿金戴銀、花花綠綠,要去唱戲?” 陳氏目瞪口呆,尷尬笑道:“京城嘛!熱鬧、體面些好?!?/br> 她轉而瞪視一旁的顧逸亭和蘇莞綾:“你們年紀輕輕這么樸素!難怪嫁不出!” 顧逸亭今兒穿了影青綢紗褙子、月白羅裙,腰懸白玉牌,通身雅致清麗;蘇莞綾則換上宋昱所贈的粉綾裙,衣飾精致,何來的樸素? 顧逸亭啼笑皆非,挽了母親的手:“娘,咱們路上若打扮得光彩亮麗,豈不招賊?您這些年可好?” “娘!我好想您!看我長高了!”顧逸峰也樂呵呵拉住陳氏的另一只手。 陳氏沒忍住,站在自家門口開始嚎啕大哭,惹來路人駐足圍觀,最后由兒女和長媳邊哄邊簇擁入內。 ***** 顧仲祁當年在選房宅時,考慮的主要有兩點,一要住得下全家,包括遲遲沒來京城的長媳、女兒和幼子;二要離尚書府別太遠,便于兄弟間交流小聚。 前一世,因堂姐顧盈芷缺伴讀,顧逸亭長期居住在尚書府,久而久之,不少人忘了她的父親是掌管御膳的太官令,視她如真正的尚書府千金。 此番重臨京城的家,顧逸亭隨父母參觀,眼看院落寬敞,舒適雅致,連布置都與回憶基本重合,不由得會心一笑。 于偏廳落座,陳氏命人捧出各式精致美點,皆是大伙兒最熟悉的蝦餃、燒賣、蘿卜糕、白糖糕等南國風味,眾人不拘小節,邊聊邊吃。 淺抿仆役奉上的香茶,她唇邊噙笑,聽母親絮絮叨叨數落她故意拖著不來京城,應該改名為“顧逸拖”。 她忍俊不禁。 陳氏一貫說話直接不繞彎,刀子嘴豆腐心,訓斥了一炷香時分,改而把自家女兒里里外外夸了一遍,對她出落得越發美貌而沾沾自喜。 見陸望春素衣無妝,陳氏安撫道:“春兒,幾年來辛苦你啦!我家阿舟命苦,我不勉強你守住顧家,遇到合適的男人,趁青春好年華,快快改嫁吧!” 陸望春一怔,尚未回話,陳氏又把話鋒轉向蘇莞綾:“綾綾,你老大不小,得閑去你大舅家轉轉,撞見青年才俊,就快快嫁人啦!” 蘇莞綾茫然不知所措,唯唯諾諾,含糊應對。 陳氏繞了一圈,最終把目光放在千嬌百媚的女兒身上,語氣溢滿恨鐵不成鋼之意。 “早叫你來京,那陣子京城貴女大部分有婚約,以你的姿色,指不定早早嫁入皇家!現今好啦!涌來幾百號佳人!你娘我愁死了!白白給你好臉蛋!你唔好返穗州,望一下京城有無財貌俱全的好兒郎,快快嫁人啦!” 她連對陸望春、蘇莞綾、顧逸亭說了相似的催嫁之詞,余人面面相覷,均想說寧王和顧逸亭已定下口頭婚約。 未料顧逸亭清咳兩聲,用眼神制止兄弟、嫂子和表姐泄密。 以母親的性子,一旦知曉女兒與寧王生情,消息保準兒能在一日之內從酒樓傳遍京城每個角落。 目下城內擠滿心心念念嫁寧王的千金們,顧逸亭若公然宣稱寧王相中了自己……今時不同往日,沒了“顧氏姐妹花”的名頭護著,她豈不被仇恨的目光穿透、被挑剔的言論淹死? 在寧王別院待過的顧家上下,曾被再三叮囑,在事情未真正落實前,切莫漏口風,以免傳出不堪傳聞,節外生枝。 他們面對陳氏痛心疾首的埋怨,不約而同露出遺憾之情,實則心下暗搓搓等待寧王上門提親,給她制造的大驚大喜一刻。 聊著聊著,話題轉移至四叔四嬸和楊家的陰謀詭計上。 陳氏歷來和四嬸不睦,聽說女兒幾乎吃了大虧,激憤之下毫無儀態地捋起袖子,破口大罵:“老四想死??!居然敢欺負我亭亭!等我派人將他兩公婆的手腳剁了喂狗!” 顧逸亭連忙勸止:“娘,四叔四嬸以依律查處,您就別cao心了!” 陳氏一族在穗州扎根數百年,顧逸亭真怕母親一怒之下,煽動舅舅阿姨們濫用私刑。 “不!你能忍、你爹能忍,你娘我咽不下!”陳氏恨得咬牙切齒。 顧逸亭只好將宋顯維挺身而出阻止楊氏兄妹的詭計、讓“朋友”拿下四叔放火的人證物證,并徹底端了一窩攔路搶劫奪人的匪徒等式如實告知,更明言四叔一家與楊氏兄妹數罪并罰,已獲刑抄家流放。 陳氏聽說已有人替她出了惡氣,臉色稍稍緩和幾分。 大抵發覺女兒談起那叫“阿維”的小伙子時,眼角眉梢難掩綿綿柔情,唇畔不時流露甜蜜笑意,陳氏“哼”了一聲:“亭亭,老實講,你睇中人家?” 顧逸亭心頭一震,悶聲囁嚅:“有、有那么……明顯?” 顧逸書、陸望春、顧逸峰和蘇莞綾同時笑而點頭。 陳氏細心描摹的柳眉瞬即挑了挑。 “哪一年生的?家里做什么?父母健在?有無兄弟姐妹?” 顧逸亭躊躇未決,一直在吧唧吧唧吃點心的二叔公突然插口:“在說阿維??!老夫最了解!” 余人下意識捏了把汗——該不會頭一天就把宋顯維的寧王身份給供出來吧? 不料二叔公咧嘴一笑:“他康佑九年生,京城人士,家中從政,父親已離世十一年,母親健在,上有兩位兄長、一位jiejie!亭亭,看二叔公記性好吧?” 顧逸亭憋笑夸贊:“對對對!您一字不落,全背下來了!” 虧得二叔公常常今日忘了昨日事,偏生把他和宋顯維初次見面的對話牢記于心,倒背如流。 陳氏聽聞對方家在京城,且家里當官,面色柔和了三分。 “既然系京城人士,改日叫到府上,我過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