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級畫師的古代科舉日常(穿書) 第9節
“看我?”慕書玉聞言,表情若有所思,卻也顯出兩分不解。 她道:“您得到的畫作與我有關?其他原因又是什么?您……” 這名老者難道與她娘相識不成? 想到這里,慕書玉不由地瞥了眼莊子的方向。 老者注意到,一笑,卻先是招呼身后的一名隨從上前來,讓其解下背后背著的東西,繼而放在石桌上面。 慕書玉這才看見原來老者隨從的身上還背著三個畫筒。 畫筒在這里也被稱為“卷筒”。 筒,竹管也,就是由竹子制作而成的裝畫用具,而在書房里用來裝字畫的瓷器則叫做“書畫缸”,為文房用品。 由竹制作的畫筒需得打磨上漆,筒的一邊或者兩邊打通,換上塞頭,筒身雕飾出漂亮的花紋,或者復雜的竹刻鏤空浮雕。 這類外表看起來就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畫筒,拿出后在一定程度上還能顯示擁有者的身份地位。 就跟賣商品似的,有好看的禮盒包裝總會賣得貴一點,帶出去也有面子。 老者隨從帶著的三個畫筒無疑就是如此,可不像尋常普通的人能擁有。 慕書玉瞅了眼,道:“您說得到一幅畫作,總不能是要拿出來讓我一個才五歲的孩子來品鑒?!?/br> “但既然此刻已經擺在我面前了……” “這其中一個卷筒里面難不成裝的是我的畫?” 慕書玉一臉“我猜的對不對”的神情。 老者:“你這五歲的孩子可比大多數人都要聰明?!?/br> “怪不得旁人夸獎你早慧、聰明出眾?!?/br> “旁人”是誰? 慕書玉想了想,腦海中的人物暫時無法對上號。 “你猜的沒錯,但也不全然準確?!崩险咝χ^續說道:“不止一個卷筒,這三個卷筒里面裝著的都是你的畫作?!?/br> “其中一幅畫是我機緣巧合得到的,另外兩幅畫則是我主動去要來的?!?/br> “要來?” 數一數,她這一年半以來較為“有名”的畫作就那三幅。 慕書玉不由地睜了睜眼睛,脫口而出道:“您認識林知縣?” 林若,青州縣知縣大人,有一兒子叫做林興,比她大三歲,目前也正在縣學讀書,恰巧是她同窗,是她的好友之一。 慕書玉這神童之名能夠在青州縣里傳揚出去,期間大半多虧了林若林興兩父子,尤其是林興。 這一年半以來,自從她入了縣學,兩人成為朋友后,林興沒少在他父親面前、或者對其他人吹噓夸獎她,次次能當個捧場王。 是以,林若這個知縣大人對她也逐漸熟知。 后來,趕上林興生辰,慕書玉畫了兩幅畫當作賀禮送給了林興。 林興那時簡直喜上眉梢,隨即心滿意足的收下。 但沒過兩天,林興就表情失落沮喪的來找慕書玉,告訴她,那兩幅生辰賀禮全都被他父親要走了,一幅畫都沒給他留。 不過,倒是給了他不少零花錢。 但是銀錢也不能變出畫來。 所以林興依然“悲傷”得很,并用可憐巴巴的眼神一直望著慕書玉。 …… 再重新畫兩幅是不可能的,慕書玉不吃他這套。 可林興一直求著,既說好話又請客吃飯,慕書玉到底態度松動了,之后又給他送了別的新奇一點的禮物。 林興這才如愿以償。 再后來,另有一幅畫被她送給了好友之一的趙儉。 趙儉的父親趙三旺在青州縣里開酒樓,名為“有客來”,生意非常不錯,家里不缺錢。 原本這幅畫被趙三旺趙老板掛在了酒樓的大堂里,逢人就夸一通他兒子趙儉的同窗好友——也就是她有才。 但沒半個月,這幅畫就被人給買走了。 趙三旺托兒子趙儉還給慕書玉帶個話,表示一下歉意,說他本來不想賣,畢竟是兒子同窗送的禮物,掛在酒樓大堂里無非是想要顯擺一下。 可是誰能預料知曉到,后面竟然被人給瞧上眼了,不賣不行,買家人的身份他趙三旺惹不起。 不得不賣,就是對不住她這一份禮物的心意了。 趙三旺沒有因為她是孩子就不尊重她。 慕書玉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過是一幅畫,賣了就賣了,有人欣賞是好事,說不定她以后還能靠這賺錢呢。 當然,這是玩笑話,旨在寬寬趙儉小朋友不好意思的心。 畫被人買走,據趙儉聽他父親說,買畫之人也是商人。 商人也分三六九等。 那位買家出手挺闊綽,見趙三旺初時不想賣,便亮出商號,趙三旺這才為難的同意下來。 此刻,見老者隨從打開一個畫筒,倒出其中的畫作并展開,待慕書玉瞧清楚,認出來正是她先前送給趙儉的那幅畫。 緊接著,隨從又打開另外兩個畫筒,倒出畫同樣鋪展在石桌上面,也的確是林若林知縣家里的那兩幅畫。 慕書玉瞅完,抬眼看了看老者。 看來老者說的“機緣巧合”應該是別人獻給他的。 既然老者都能從知縣大人的手里“要”來兩幅畫,可見身份不低。 “老夫最近才認識的林知縣,幸而他肯割愛,這才讓老夫又得了兩幅畫?!崩险叩?。 慕書玉:“所以您因為畫過來找我,是想問什么?還是想做什么?” “老夫想問一問你,這三幅畫各自都取了什么名字?” “僅此而已?” “沒錯,僅此而已?!崩险咝χ哿宿酆毜?。 慕書玉:……雖然不是很理解,但說說也無妨。 “《東海龍宮取定海神針》、《地府強銷生死簿生年死月》、《裂山碎石,蹲坐山巔的齊天大圣》?!?/br> 慕書玉很淡定地說完,攤了攤手道:“這三幅畫就叫這個名字?!?/br> 老者身后的兩個隨從聽罷,表情有點一言難盡,到底是小孩子,取名真是“趣味”。 老者則是忍不住哈哈地笑了起來。 再看這三幅畫。 《東海龍宮取定海神針》——整幅畫面中,無數深淺不一的藍色組成了東海海底的景象,線條抽象朦朧、并不寫實。 可讓人一眼看過去,卻能夠立馬看明白冒著氣泡搖晃的海面下、深邃至昏暗的海水中寂靜矗立著煊赫神秘的東海龍宮。 而在最深的藍、幾近墨色當中,則有一抹璀璨的金色出現,由底部延伸到頂,正是定海神針的樣子。 慕書玉在畫中摻雜了現代的繪畫技法,以略微抽象、十分華麗為主,先奪人眼球,但風格并不細膩,反而有些粗糙。 畢竟在畫這一幅畫時,她也要考慮到自己的年齡。 再怎么神童,畫作也不能超神,得按照實際情況來規劃出一條并不出格的“滿分”線。 而她則根據這條線再來判定需得畫到哪種程度。 就是——以她這個年齡畫至最好、令人驚嘆,但仍有缺陷、不足之處。 畫中顏料部分更是她為了“添彩”而費心找來的,當然,是拜托娘多費點心,尋一些不太常見的顏料。 例如畫里所用的深淺不一、色度不同的藍,就有群青粉末、石青、石綠、由植物中提取的花青、藍靛色等。 定海神針的金色則是銅粉混合著其他材料,制成一種色澤金黃的漆料。 花青溶于水,能和畫面的底色融為一體,可表達陰影感,石青有覆蓋性,色澤也顯得更為亮麗,可用來表達·凸·出感。 其他的藍色在畫面里也運用的恰到好處,彼此和諧,深淺搭配適宜。 海底多是顏色濃重之處,卻看起來并不俗氣,反而因為這些藍相得益彰,奇妙的突出海底特有的冷感與深邃。 這幅畫雖有缺點,但卻可以忽略不計。 于老者而言,更多更應被注意到的是可以被人稱贊驚奇的繪畫技法、筆觸,整體顯出的韻致。 若不是提前知曉,實在是難以想象這幅畫作竟然會是出自一個孩子手下,可到令人拍案叫絕的水準。 作者有話說: 小知識: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代表著青綠山水發展的里程,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古代“青綠山水”里的青是指藍色哦,石青會從一種清冷純粹的深藍色,漸漸“綠化”,轉為一種較溫暖淺淡的湖藍色。 第9章 書畫所用的載體一般有絹、帛、紙等。 慕書玉畫這幅畫時用的自然不是紙,是絹。 至于另外兩幅畫,貫徹使用的也都是相同的繪畫技巧,各有各的震撼美感,風格獨具。 《地府強銷生死簿生年死月》——整體畫風陰森恐怖,畫面里也沒有人物存在,僅是由濃淡轉變的墨色渲染在白紙之上,其間點綴朱砂紅。 沒錯,這幅畫用的是宣紙,韌而能潤、光而不滑、紋理潔白純凈、并且搓折無損。 宣紙有“紙壽千年”的美稱,無論是寫字還是作畫,紙張制作細膩稠密,潤墨滲透極好,下筆可墨分五色、形神兼備。 在整幅畫作的中心位置,隱約可見一本攤開來的古書,便是那生死簿。 而在上方一點則懸空豎立著一根筆,正是判官筆,一抹朱砂紅恰好落于筆尖。 這幅畫作當然不是送給林興的生辰賀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