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書迷正在閱讀:把情敵的崽養歪了、游戲npc哪有什么小心機、退婚后對家祖宗成了我的金手指、掠食(強取豪奪)、舊時綺羅滿庭芳、反派師尊的忠犬又a又奶、與狼為鄰 (狼x兔)、風吹不進(1V2,H)、白桔梗(1v1,青梅竹馬,娛樂圈)、男后,皇上又翻你牌子了
簡穆當時攔住了暴怒的簡怡,也沒驚動主院,但簡穆可不信,簡老爺子這邊完全不知情。這事過去一日,簡穆見簡老爺子這邊沒動靜,這才繞著彎兒地提醒簡老爺子。 簡穆的言辭十分委婉,但簡老爺子仍然聽出簡穆的指責之意,忍不住笑了:“不錯?!?/br> 作者有話說: 求評論,求收藏; 趕萬字趕得……這幾章的評論就沒回復,但是都有看到,就作話這里統一感謝啦! 真的非常謝謝大家的評論和鼓勵——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94章 簡老爺子夸得是簡穆的行事, 簡穆沒有與簡憬琛大吵大鬧,也沒有質問長輩,而是用一種完全挑不出錯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看著簡穆疑惑的神情, 簡老爺子說道:“我已經吩咐簡永,接下去一年, 憬琛的月利減半?!焙喞蠣斪诱f的「減半」,可不僅僅說是簡憬琛每月那20兩月銀的減半,還完全刨除了簡爹和繼母幾乎每月都要給簡憬琛送來的各種補貼, 剩下那點兒銀子, 簡憬琛再想到處去參加文會就根本不可能了。 簡憬琛這事, 簡穆不追究則罷, 真追究,一個不孝的名頭,簡憬琛是跑不掉的。罰跪罰抄書什么的,在簡老爺子看來根本沒什么用,直接扣零花錢比說什么都管用。 簡穆聽完簡老爺子的話, 臉就紅了,起身給簡老爺子行禮:“是孫兒莽撞了?!焙喞蠣斪幼鍪逻€真是不聲不響。 簡老爺子擺擺手:“你做的沒有錯。簡穆,你是三房的嫡長子, 簡憬琛也是你的弟弟, 他若做錯事, 你不用顧慮太多,只管管教他?!焙喞蠣斪佑X得簡穆對簡憬琛有些冷漠,簡怡那種大發雷霆的架勢才是把簡憬琛當弟弟的表現。從表面上看,簡穆對簡憬琛要比簡怡好得多, 但細品下來, 就哪里都透著別扭。 簡穆沒聽出簡老爺子的話中深意, 只點頭應了。 簡憬琛知道這事后,想要發脾氣,被前來通知他這個「噩耗」的簡永委婉地勸住了,還是那句話,真惹火了簡穆,簡穆要是和簡憬琛認真計較起來,簡憬琛受到的責罰只會更重。 另一邊,何平與何安被通知要跟著武師傅去幽州交接蘇氏的嫁妝時的第一反應都是:“那少爺和二少爺怎么辦?” “有徐恒和徐常在,不用擔心?!弊钪匾氖?,簡穆調到京城絨花店的掌柜也在,真要辦什么事,那人也能辦。 簡穆點了點被他放在案幾上的大舅舅的信,把自己的要求說了,然后提醒何平何安,“閻王易見,小鬼難纏。死物也就罷了,莊子和店鋪里的人都是外祖母安排的,總會有些不一樣的想法,我們可以吃些虧,但真遇到不長眼的,也不必顧及誰的臉面?!?/br> 何平何安均躬身應諾。 然后,只剩下何平和簡穆時,何平就猶猶豫豫地看著簡穆,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何平很少這樣,簡穆讓他有話就說,何平就說了:“就是羅協……我昨天才發現,羅協臉上和前胸那里長了好多疹子?!?/br> 簡穆吃驚:“怎么回事?” 何平也是個心大的,還安慰簡穆:“不知道,可能是吃壞了什么東西?我和他待了這幾天也沒長疹子,應該不過人?!?/br> “幾天了?” “大概有四、五天了?!?/br> 簡穆揉了揉額頭,何平遲了這么久才發現,有何平性格的原因,那孩子也是個能忍的:“你一會兒回去光德坊,就去叫個大夫給他看看,妝……也暫時別上了,沒得耽誤了治病?!?/br> 何平一邊為自家少爺發愁,一邊又覺得自家少爺果然是個心善的,于是后面的話也說得更順溜了:“少爺,您不是一直想找個有畫畫天賦的人嗎,我看羅協的手就很巧?!?/br> 簡穆撩起眼皮看何平,何平從袖子里掏出兩張紙遞給簡穆,一張是簡穆畫的絨花盆栽設計圖,一張是羅協臨摹的畫——筆觸很稚嫩,但比例和細節都臨摹得與原圖都有五六分相似,對一個拿筆不足五個月又沒有人教導的人來說,的確難得。 簡穆確實是想找個會畫畫的人,把對方培養成設計師,好讓自己從絨花的生意掙脫出來,但羅協這個人選真是……簡穆想了一會兒,仍然有些猶豫,最后手一揮,決定暫時擱置這件事,他最近有更重要的事——年中考。 端午節過后就是田假,而田假過后就是年中考。今年的田假,簡怡沒再和趙晨去莊子上折騰他們的水稻,一直留在家里與簡穆一起備考年中考。 年中考的科目十分全面,簡穆與簡怡這次復習的重點全放在了經書上——簡穆簡怡之所以會把田假的時間用來復習,是因為二人想借這次年中考看一下自己各部經書的成績在六學的排位,好以此來決定今年歲舉時報考的明經科目。 同進士科一樣,明經科的考試內容也分為三個類目,一是帖經、二是試義、三是時務策。不提時務策,帖經與試義的考試內容根據考生報考的具體經書會有所區別,這其中又分了三檔,分別是五經、三經與二經。 以簡穆簡怡的目標——「三經」來舉例。所謂「三經」,就是考生需要在大、中、小經中各選一部出來進行考試——九經中《禮記》和《左傳》被歸類為大經,《詩》、《儀禮》、《周禮》是中經,《書》、《易》、《公羊傳》和《谷梁傳》則是小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