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書迷正在閱讀:把情敵的崽養歪了、游戲npc哪有什么小心機、退婚后對家祖宗成了我的金手指、掠食(強取豪奪)、舊時綺羅滿庭芳、反派師尊的忠犬又a又奶、與狼為鄰 (狼x兔)、風吹不進(1V2,H)、白桔梗(1v1,青梅竹馬,娛樂圈)、男后,皇上又翻你牌子了
簡怡轉轉眼珠,問簡穆:“哥,要不咱們給他們捐一些糧食?” 簡穆一時被問住了。 說實話,簡穆還真沒想過捐錢捐糧,一是簡穆認為這種級別的災禍本就該朝廷出錢出力,不然百姓干嘛要納稅啊,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源于他上一世某些不太愉快的經歷。 捐錢捐糧可以,但要如何確保這些錢糧確實被用在需要救助的人身上卻是個問題。 如今簡怡問他,簡穆盯著手里的米粥,想了想,反正他現在有人,大不了費點兒力氣,把東西直接送給災民:“行啊,不過糧食就算了,朝廷還管著,餓不死人,咱們捐一些被褥冬衣吧。除了咱們不穿的那些,再找人臨時做一些?!彼麄兊谋蝗於碌牧献右策€湊合,用完了還能賣掉。 簡怡點點頭:“哥,我覺得想捐糧捐物的肯定不止有咱們,咱們忙完下午的事后先去找王宇,然后一起去拜訪鄭學長吧?若是匯知閣出面,國子監里大家多多少少都能捐一些,能幫到的人更多?!?/br> 簡穆覺得動員一下親朋好友倒是可以,但要說國子監里有多少學生會想捐東西,簡穆還真拿不準,倒不是說國子監的同窗們就沒有愛心,而是思維方式的問題。 例如王宇,簡穆覺得,他們提出捐錢捐物,王宇就算手里有錢又想捐,第一個想到的也是找他爹答應,然后讓他娘出錢。捐款的名義也是王家的,而不是王宇的,因為王家的戶主是他爹,經濟大權則在他娘手里。哪怕王宇現在在京城,他爹不在,王宇多半想到的也會是他娘。 簡穆簡怡從小到大活得太獨立,簡家的家族觀念不像大部分家族那樣強,簡穆的行事風格又非常強烈地淡化了簡爹在簡怡心中的「戶主」形象。這樣多種原因的影響下,簡怡才會直接提出「咱們」捐糧食,簡怡甚至都沒想通過盧氏去安排布施。 不過簡穆不反對簡怡的提議,一是以鄭舒承表現出的性格,大概率不會反對由匯知閣統籌此事,這樣確實能湊集到更多的物資。二是以國子監全體學生的名義,他們可以要求縣衙發放完物資之后給他們發放物資的明細。 事情的經過和結果與簡穆預料的差不多,王宇聽到簡穆簡怡的提議后,第一句話就是:“我娘和我伯母已經準備在西市外設粥棚了?!?/br> 來找王宇之前,簡穆就和簡怡分析過各種可能,甚至包括匯知閣不想管這事,他們要怎么辦。 簡怡此時聽到王宇的話,忍不住就看了簡穆一眼,簡怡對簡穆的其他說法沒意見,但他覺得,王宇肯定會一口答應,結果王宇就給他扯后腿,簡怡很不開心。 “我問的是「你」!你你你!” 王宇被簡怡噴得莫名其妙,不過王宇沒較真:“行行行,不就是捐我自己和下人的冬衣被褥嗎,捐!” 簡怡滿意了,不過他們今日沒能去鄭家,時間太晚了,幾人一商量,只給鄭家送了一張帖子,提前約定明日午休時去找鄭舒承。 雖然理想情況下最好由匯知閣統籌,但事情是簡怡提的,簡穆三人就湊在一起,先把捐贈的細則列了下來。從捐贈的物資類目品質、捐資人的公開公布到與縣衙的協商、事后的明細等事都考慮了一遍。 王宇對要求縣衙記錄物品發放情況,并將記錄提交給匯知閣有些不解:“誰家捐東西還要這些???這不是擺明了不信任官府嗎?” 簡穆心想,可不就是不信任嗎,不過嘴上卻說:“這是一種做了善事,給善心人的正面反饋。舉個例子,王宇你捐了二兩銀子,「捐了以后得到一句感謝」和「捐了以后官府告訴你,他們用這二兩銀子買了70斗米,40個有名有姓的災民靠這些糧食安全渡過了西市重建的這一個月」,你覺得這兩種反饋,哪個讓你覺得,你這二兩銀子沒白捐?” 王宇覺得簡穆的話又道理,遂不再反對。 第二日中午散學,簡穆簡怡和王宇就去了匯知閣,鄭舒承等人果然等在那里。 給西市災民捐物這事,鄭舒承雖然接到消息時有些訝異,但這事在名聲上對國子監所有學生都有好處,自然沒什么可反對的,對簡穆他們商量出的提案,鄭舒承也只額外修改了幾處就答應了。 鄭舒承不同意要「回執」,鄭舒承決定和謝祭酒申請,收集完物資后,和長安縣縣衙商量好,到時候由國子監的學生直接將物資送去西市。 能直接送給災民的東西就直接送,不能直接送的,比如糧食,由國子監出幾個廚師齋夫,去那里設置粥棚。而他們的工錢就由這次的物資中折一部分出來。 如此更好,簡穆幾人自然也不會反對。 這種學生自發組織的捐款活動在國子監是首例,但是上有謝祭酒支持,下有鄭舒承號召,收集上來的物資著實不少,就是相當的雜。 簡穆幾人雖然之前也指定了類目和品質區分,但實際記錄時,其實還是有些混亂。 好在,愿意來捐贈的學生大多沒什么功利心,不是十分在意自己名字后的被褥被記成一等還是二等,自己捐贈的糧食到底是百斤還是九十五斤。 國子監的物資是一日一送,如此持續了整整一旬,國子監對西市災民送溫暖的活動才結束。 簡穆簡怡王宇是提議人,于是也跟著從頭忙到了尾,雖然耽誤了學習和跑馬、找未婚妻的時間,但幾人一點沒抱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