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錢的日子 第246節
當然,這些錢并不是明遠自己的——全都是客戶資金。 金銀鈔引鋪平時不會刻意吸儲,但是很多客戶為了結算方便,上一筆貨款收到之后,為了方便下一次購買貨物的款項,這貨款就放在金銀鈔引鋪里不取出來。 明遠對錢掌柜等人的要求是:客戶資金專門設賬記錄,并且定期與客戶的賬房進行對賬。 同時,客戶送到金銀鈔引鋪里的現錢,也會統一集中到廣州總店里來。 在這里,錢掌柜著人挖了一個地窖,用不透水的水泥將墻壁砌得嚴嚴實實。地窖里則放著明遠以前用過的那種銅制保險柜,柜門上的鎖也一如既往地復雜,需要兩人同時用鑰匙才能打開。 此外,廣州總店還雇傭了幾名“保安”,以保護店內財產的安全,以及錢鈔在向幾個辦事處運輸路上的安全。 明遠順便給自己的金銀鈔引鋪上了一份“財產安全險”。這消息傳出去了之后,竟引得城中的海商與富戶們紛紛來問,他們也想為自己在廣州的家宅上一份“安全險”——明郎君說的這種新險種,正式向市面上推出了嗎? 于是,明遠離開廣州的時候,竟有不少海商前來相送—— 有人請求明遠:“明郎君,自鳴鐘、懷表……下次帶貨再多帶一點吧!” 如今這等用于計時報時的設備已在廣南二路傳開,哪家有頭有臉的人家都想要為自家添置一臺。懷表更加不用說了,只是因為剛剛制出沒多久,產量還不大,價格也奇貴,尋常人輕易買不起罷了。 明遠沖來人一笑:“你如能物色幾名優秀的銅匠,或許我們可以合作?!?/br> 來人一聽,頓時喜得暈頭轉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親耳聽到的。 除了請托貨物的,也有不少人是來詢問保險和金銀鈔引事務的。 明遠來不及一一回應,只能將他們都一一交付給史尚。 “各位,我這位姓史的兄弟,會全權負責在廣州的事務,他至少要在這里待到今年秋天?!?/br> 所有來相送的商人們聞言,立即拋下明遠,轉向鬢邊簪了水仙花的史尚。找史尚說話的人立即圍了里三層外三層,史尚想要向明遠好生道別的機會都沒有。 明遠至此才能稍舒一口氣,轉頭來看他的兩個“跟班”—— 蕭揚站在船舷邊,依舊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而種師中則捧著一碟據說能預防暈船的蜜漬烏梅,正吃得津津有味。 明遠一行人在正月中旬乘坐海船返回杭州,沿途在泉州與福州停留。明遠將他在廣州做過的事又都照樣做了一遍,又結交了不少海商同行。 這么一耽擱,他們的船在二月下旬才將將抵達杭州。 船老大來告訴明遠,杭州還有兩日航程的時候,明遠正與蕭揚和種師中一起在甲板上聊天。 天氣正好,甲板上海風并不算猛烈。唯一遺憾的是,海面上的景致比較無聊——無論是蕭揚還是種師中,一個月來都面對這樣枯燥單調的茫茫水面,難免有些發悶,需要靠與明遠閑聊來緩解。 船老大話音一落,明遠忽見蕭揚雙眼發直,種師中也緊緊盯著海面。 “海上有船——” 幾乎同時,一名水手也大聲喊起。 “不……不會是??馨?!” 那名船長聲音發顫,聽起來他不像是個膽子很大的。 明遠心想:???? 自從蔡京建了水軍,并且用上了火器,杭州到明州一帶沿海,??軅兙投急淮笏嗡娮崤铝?。別說劫掠了,那些自倭國來的小船,見到大宋的福船,恨不得都繞著走——無他,生怕大宋水軍“偽裝”成普通商船來騙他們。畢竟主持水軍的那位,是個無比心狠手辣的主兒。 所以此刻明遠很難相信:距離杭州還有兩日水程的海面上,竟會有??艹鰶]。 于是他向前幾步,來到船頭,從懷中抽出1127牌單筒千里鏡,拉長了調整距離,瞬時將海面上的情形看得一清二楚。 “嗐,是官軍!” 明遠透過千里鏡認出了船只上的旗號。 “他們也看到我們這邊了。船長,讓懂旗語的水手去問問?!?/br> 自從蔡京的水軍發明了“旗語”,這種在海上傳遞信號的方法很快就傳到了海商的船隊之中。大宋的水軍官兵與商船水手掌握著同一套“旗語”系統,交流起來就只有更便利。 不一會兒,這海面上的隔空交流就有了結果。 “老大,似乎讓我們繞到他們船隊的側面去?!?/br> 明遠捧著千里鏡看了半天,也終于看出一點門道:“嗯,看起來他們是要準備‘演武’?!?/br> 明遠的千里鏡看得很清楚,在水軍最大的兩條“戰艦”側面,水面上浮浮沉沉的,是幾個類似浮標之類的東西。 很明顯,蔡京的水軍是在要求這邊的商船繞到遠離那些浮標的一面,避開水軍的演練場。 “這是……” 明遠情不自禁地看看蕭揚。 自始至終,他對于火器的研發,是始終瞞著蕭揚的。 但今天剛好趕上了。 不過,擇日不如撞日,借此機會讓蕭揚見識見識大宋水軍的火器也好。 “船長,盡快調整船帆,我們繞到另一側去——這邊畢竟都是官府的水軍?!?/br> 明遠提出要求,船長立即照辦。 然而蕭揚卻站在甲板上,雙手扶著船舷,面上流露出迷?!€不大明白:海面上的水道這么寬闊,何必要讓商船費事讓開? 不久,遠處的水軍船只給出了答案。 遠處火光迸現,傳來如悶雷一般隆隆巨響。 水軍此刻正在海上演練火炮。 只見距離主艦約有一千步的地方,平靜的海面上猛地騰起水柱,那水柱足有三四丈之高。早先飄浮在水面上浮標或是舢板等物,隨著被激起的水柱高高揚起, 蕭揚聞聲色變,隨即想起了什么,眼中帶著難以置信,猛地向明遠這邊回過頭。 兩人視線相觸,明遠眼神冷靜,面沉如水。 蕭揚顯然是想起了兩人在山陽鎮上的共同經歷,滿面震驚地盯著明遠看了半晌,遲遲回不過神。 明遠卻繼續手持千里鏡,待他所乘的船只從水軍主艦的另一邊船舷附近掠過時,仔細觀察水軍的裝備。 果然,在這一邊船舷他看見了預留的炮口,圓圓的,黑洞洞的炮口指著明遠的座船,乍看下令人心里發毛。 然而明遠卻看得心花怒放—— 這些炮口明顯全都是以精鐵鑄成,已經不再是“松木炮”的模樣。 “太好了!” 軍器監南方作坊已經能用“正式出產”裝備水軍了。 他大喜過望地抬起頭,卻見到蕭揚正用一種既震驚又駭異的眼神緊盯著自己。 當年在山陽鎮上能掀起巨石的震響,如今到了海上,不僅能指哪兒打哪兒,還能掀起巨浪?! 第231章 千萬貫 明遠到了杭州, 一問方知。 軍器監南方作坊的火炮已經研制成熟,但此次蔡京麾下水軍所用的火炮卻是北方作坊所產,通過公路運至杭州的。 論起鍛造大型器物的技術, 的確是背靠汴京山陽鎮的北方作坊的實力更強大些。 明遠從吳堅那里聽到了這消息,便饒有興致地問:“是嗎,通過公路運至杭州的?” “是,”吳堅點頭。 “特地造了六輪馬車, 才從汴京附近運抵杭州的?!?/br> 明遠頓時雙眼放光,問:“如此?那是發明了橡膠車輪了?” 吳堅頓時面露震驚,嘴張開, 像是剛吞了一個雞蛋似的, 半天方道:“明顧問料事如神?!?/br> 他還是沒能想明白, 怎么自己只提了個話頭, 明遠就知道發明了橡膠輪胎呢? 明遠那邊,卻在敦促吳堅將橡膠輪胎給他看看。 吳堅心中疑團未解, 但也只能帶著明遠去看那用來運送火炮的六輪馬車。如今這些馬車都泊在北高峰下山坳的庫房里。吳堅便提了一盞罩著玻璃燈罩的油燈,引明遠去看,順便向明遠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如果沒有橡膠輪胎,這么重的車駕上路,恐怕會連瀝青路面一起壓壞?!?/br> 這就是為什么軍器監為運送火炮特制了“六輪”馬車的緣故, 好將車身的重量更多分散至不同的輪子上。 吳堅便嘆, 他這腦筋,轉得確實沒有明遠快。 說著, 兩人到了略顯昏暗的庫房里,吳堅用事先點亮的油燈照亮馬車, 給明遠看車輪上套著的一圈橡膠“輪胎”。 “與我想象的一樣?!?/br> 軍器監眾人還沒能將“充氣輪胎”造出來?,F在的輪胎雖然已是用橡膠制成, 但都是實心的。 明遠面前, 那些特制的車輪上都有一個凹槽,凹槽里套著一圈橡膠圈,伸手觸碰,頗有彈性。 明遠便點頭:“很不錯!” 雖然橡膠的處理和定型技術還不過關,無法制出充氣的橡膠輪胎,但是能想到以橡膠這樣的材質作為緩沖,避免車輪直接碾壓地面,減小對瀝青地面的破壞,如今的軍器監,能做到這一點,已經非常厲害了。 他一抬頭,又發現了好東西,發出一聲類似“哇哦”的驚嘆。 只見那六輪馬車一側,還懸掛著兩枚車輪,車輪上分別套著橡膠圈——這顯然是兩個“備用”車輪。 吳堅趕緊解釋:“這是工匠們做來放在車上備用的。萬一哪一枚車輪有所損壞,只要將馬車趕到路邊休息區,將壞掉的車輪換下來,將這備用輪子換上,車駕就可以繼續趕路了?!?/br> 明遠連聲贊嘆,心想:古人才智的確不輸后世,就連自己也把“備胎”的事兒給忘了,這時候的工匠竟然能想起,創造力真是驚人! “對了,我們還有一件東西,預備了好久,就等您回來,想要給您看看?!?/br> 吳堅神神秘秘地說。 明遠有些好奇,便隨著吳堅,離開存放六輪馬車的庫房,前往守衛最為嚴密,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間“庫房”。 “哇!” 明遠將吳堅說的那枚物件接過來,放在手心中掂了掂,然后托在手中,指向屋內墻壁上掛著的一枚“靶子”,虛擬地瞄準了一下,隨后笑道: “棒極了!” * 洛陽,獨樂園里。 司馬光扶著墻,從地窖里走出來,腳步有些蹣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