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錢的日子 第234節
明遠卻沖勞忠實點點頭,后者立即從包袱里取出一枚繪有靛藍色花紋的圓形瓷盤,推到韓慕華面前。 明遠和氣地問:“如果我國燒造的瓷器,繪制上這樣的花紋,貴國的商人會喜歡嗎?” 韓慕華的眼睛已經挪不開那樣深沉的海藍色紋樣,明遠問著話,他卻像是腦子宕機了一樣,隔了好一陣才反應過來,連連點著頭,道:“喜歡……喜歡!” “這個好……明麗!大氣!” “窩國的商人,深知窩國貴族們的喜好,他們喜歡濃烈、鮮明一些的顏色……以前貴國的瓷器,不是說不好……都是頂頂叫呱呱好的,但是……素雅,素雅了一點……” 明遠聽著韓慕華將“頂頂好呱呱叫”說錯,也不糾正,只是從旁觀察韓慕華的表情。 如果韓慕華眼中帶有一絲一毫的猶豫,明遠都有可能會改變注意,取消他昨晚剛剛想出的計劃。 可偏偏韓慕華面露欣喜,雙手抱著那只表面繪有青藍花紋的瓷盤,愛不釋手地撫來撫去。 “這種瓷器的燒造,需要‘蘇麻離青’這種顏料?!?/br> 明遠笑著解釋:“如果貴國愿意向我國的窯場供應‘蘇麻離青’,我國便有能力向貴國提供更多這樣的瓷器……”他好一通勸。 然而就在這時候,韓慕華將手中的盤子放下,猶猶豫豫地向明遠開口:“蕭郎君……” “窩唯一只有一點擔心,就是怕這樣的圖案窩國的主顧們會覺得太規整了,有億點點……普通?!?/br> 原來是覺得纏枝牡丹紋樣太平庸了。 明遠低頭思考了一下,再看看戴朋興的神色。戴朋興也在一旁點頭,似乎在佐證韓慕華的觀點:大食那里的客商似乎都認為重疊反復出現的紋樣略顯平庸,不足以吸引本國客商的眼球。 明遠想了想,與勞忠實低聲商量了兩句。勞忠實便隨手打開了身邊一疊用干荷葉包起的包裹,露出里面畫在桑皮紙上的繪畫。 韓慕華和戴朋興一起湊過去,只見畫上的場景正是昨晚米市橋瓦子上演的雜劇《白娘子傳奇》中的場景。場景活靈活現,而人物惟妙惟肖。只要是去米市橋瓦子看過雜劇的,必然知道那就是里面的場景。 桑皮紙上的繪畫原本只有黑白兩色,但是因為深淺力度不同,顏色各異的“灰色”繪出了光與影子,也表現了不同色彩之間的區別。 韓慕華張大了嘴,下巴頦上的胡子在微微顫動。 “韓兄,如果真有人能夠將這樣的畫,搬到瓷器上,然后經過燒制。讓它成為像這樣的青藍色花紋的瓷器。您覺得……在貴國會有比較好的銷路嗎?” 明遠趕緊追加了一句問話。 “豈止……豈止是比較好的銷路!” “將會是人人爭搶的商品,然后我們的哈里發,會站出來把流入國內的所有瓷器都買回去,這樣的珍品,理應只有哈里發一人收藏……” “要知道,東方??!在窩們的國土上,有多少人想要親眼看見‘東方’的真實模樣?!?/br> “而這畫……好像真的……” “就好像畫上的人兒現在正站在窩面前一樣……” 明遠點點頭,而老實巴交的勞忠實聽見這樣誠懇的夸獎,也終于咧了咧嘴。 勞忠實的畫技一定程度上借鑒了“界畫”中的畫法,因此比例精準得當;同時“界畫”中的透視畫法也一定程度上被勞忠實搬到了這張鉛筆繪就圖案的桑皮紙上,遠處的景物小,近處景物大,主體十分突出,同時景深也很深遠。 因此韓慕華才會覺得畫中的人物就像是活了過來,隨時能夠走出畫紙,來到他面前。 “窩國的主顧們,的確非常歡喜帶有異國情調的人物圖案,尤其是你們這里……神秘的東方!” “但是……” 韓慕華的表情顯示他還是有點疑慮。 “這……畫,真的能燒在瓷器上嗎?” 勞忠實一時也沒有答話,他與韓慕華兩人一起都看著明遠。 而明遠笑著道:“你們兩位……愿意試試嗎?” “您——韓慕華兄,手上有不少這種‘蘇麻離青’染料,但正愁在中華賣不上價錢……” “而您——勞忠實兄,能夠制出美麗的青花紋樣瓷器,卻始終找不到買主。而平日里你們景德鎮窯燒出來的粗瓷白瓷,大批量地交給韓慕華這樣的海商發賣,也一樣賣不上價錢?!?/br> “所以你們為何不一起聯手試試呢?” “勞兄按照韓兄所說的,用‘蘇麻離青’顏料在瓷器泥胎上繪制這張稿紙上的圖案,然后嘗試燒出帶有圖案的瓷器?!?/br> “而您,韓兄,運來‘蘇麻離青’染料,交到勞兄手中。這樣豈不就是互利共贏嗎?” “說得對!” 戴朋興在一旁插嘴。 他在旁聽了半天,已經漸漸摸到了明遠的思路,所以能夠冒出來幫忙一起說嘴。 “以后,韓兄完全可以染料的價值作為一部分訂金,讓勞兄按照您的要求訂制一批瓷器,然后您直接運回大食銷售。利潤想必要比之前的粗瓷與白瓷要多很多?!?/br> “真的可以嗎?” 勞忠實顯得很震動——他大約還從未與夷人海商們談成這么大的生意。 但很明顯,韓慕華還是有些疑慮:“窩想要看看這種瓷器真正被制出來的樣子?!?/br> 但是勞忠實愁眉苦臉:“那我需要回浮梁才能試燒才行?!?/br> 卻見明遠搖手:“不必!” “我有瓷窯可以借給你?!?/br> 勞忠實與戴朋興,連同韓慕華,全都驚呆了。 但明遠確實是有一座瓷窯的,而且就在他鳳凰山的住宅附近。 位于杭州的玻璃作坊就選址在鳳凰山腳下,當初建作坊的時候明遠就讓也砌了一座燒瓷的瓷窯出來。 開玩笑,這里在后來看是南宋官窯的風水寶地,不少傳世珍品都是在這里誕生的。不過明遠順帶手建了這樣一座窯,當時并沒有想到這么快能派上用場。 于是,雙方就于當天在海事茶館中達成了口頭意向。 由韓慕華先行提供少量蘇麻離青,而勞忠實在明遠的鳳凰山下瓷窯試燒一批“青花瓷”。 如果勞忠實試制出的成品能夠令韓慕華滿意,那么韓慕華便下定金,由勞忠實返回浮梁景德鎮,按照合約燒制一匹適合“出口”的“青花瓷”出來。 明遠聽見雙方在自己的引導下,逐漸都將這種使用進口“蘇麻離青”顏料燒制而成的瓷器改口叫做“青花瓷”,心中還頗有幾分小得意—— 這個時空里這種瓷器品類是因為他才得名的。 韓慕華因為船期的關系,還會在杭州待上一個月左右。不過他已去信給在福州和泉州停泊的“友商”了,看看能不能先調一批蘇麻離青到杭州來。 而勞忠實從此絕足再也不去杭州城內的瓦舍勾欄,而是吃住在鳳凰山下的瓷窯跟前,幾乎沒有半步離開過那一口瓷窯。 明遠則帶了那件勞忠實出品的纏枝牡丹紋青花大瓷盤給蘇軾鑒賞,請他看看這種瓷器在華夏本地要如何才能有市場。 誰知蘇軾第一眼見到,便連連搖頭,道:“俗!” 明遠:…… 他本以為蘇軾是很能接受這種紋樣的瓷器的——畢竟蘇軾自己就用墨濃烈,甚至被人稱為“墨豬”。 誰知蘇軾面對這種鮮艷而明快的藍色,還是搖搖頭,表示太耀眼了。 “遠之啊,不是某潑你冷水,這種寶藍色實在太過顯眼,富貴氣象雖然濃重,但委實太張揚了些?!?/br> 明遠此刻卻在暗自估價:如果手中這枚貨真價實的“宋青花大盤”,穩穩妥妥地傳到后世,上拍賣會可以拍出多高的價格—— 他聽見蘇軾的話,稍許皺了皺鼻子,然后瞅瞅蘇軾,心想——哼,子瞻公,您聽過一句話嗎? 真香定律永不過時。 第219章 千萬貫 八月初的杭州, 暑熱已漸漸退去,秋意漸濃,金風送爽, 丹桂盛開。 勞忠實果然沒有辜負明遠的厚望,真的將“青花瓷”燒制出來了。 不止是將涂有“蘇麻離青”顏料的瓷器燒出,勞忠實還嘗試了調整“青花”的色調, 他按照明遠的要求, 將青花的釉色從明艷亮眼的正藍色, 調整成為藍中略帶灰黑色。 這藍色頓時顯得恢弘大氣,相應的, 勞忠實燒制出的“青花瓷”,便也多了幾分宋時文人士大夫的高雅氣質。 勞忠實按照事先約定,將他在米市橋瓦子畫下的一幅“寫生”, 搬到了青花大瓷盤上。 明遠見到這枚大瓷盤,當時便拍案叫絕。 這瓷盤上繪制的人與景,實在是栩栩如生:白娘子與許宣共同撐著一柄傘,雖然看不清眉眼表情,但是衣著與發飾都宛然呈現, 而且就兩人的姿態來看, 竟自有一種恩愛之意隱隱流露。 而周圍的布景雖然只是寥寥數筆予以點染, 卻已經能令人遙想見西湖盛景, 耳邊情不自禁地響起船夫的歌聲:“西湖美景三月天……” 此時此刻,明遠幾乎想要買斷勞忠實所制的這一批“白娘子傳奇款”青花瓷,將它們作為朱家橋瓦子排演雜劇的“周邊”, 贈送給鐵桿粉絲。 不過既然這是夷人海商韓慕華所事先預訂的, 明遠便不能奪人所愛。 當他與勞忠實一起將這枚“青花大瓷盤”送去給韓慕華過目的時候, 那胡商滿眼驚異, 忍不住伸出手去輕撫瓷盤光潔的表面。 “窩……窩怎么覺得……平、平娘子、郝娘子……能從上面走下來似的?!?/br> 看起來這韓慕華也已經成為平郝兩人的粉絲之一,竟能叫得出扮演者的姓名。 當然,這也要歸功于勞忠實的畫法獨特,才會令觀者感到如此逼真,似乎盤上那不是繪畫,就是演技精湛的兩個活人。 “韓兄,如何?這樣的瓷盤,在貴國中能有銷路嗎?” 韓慕華連連點頭,眼神根本離不開盤上的圖案。 “不過……如果器型能夠再變化一下就更好了……” 韓慕華連比帶劃,表示他們大食國內的貴族都喜歡厚腹而窄頸的細高水瓶。盤子什么的,似乎并不那么實用。因此他希望勞忠實能夠將器型再調整一下,改為大食人日常更常見的器皿形態。 明遠瞅瞅韓慕華,心想:這個滿嘴跑馬車的家伙! 他當即代勞忠實回復:“韓兄,我看這樣:這是雙方第一次合作,一切就都從最簡單的器型做起。勞兄就只管在瓷盤上繪制韓兄認可的那幾張圖樣,而韓兄將這幾種瓷盤帶回國內,也正好確認一下有無銷路?!?/br> 明遠估計韓慕華故意在器型上挑毛病,可能是想將勞忠實拿捏在手里,只讓勞忠實只燒制一些冷門的器型,自己好更為穩定地控制這個獨一無二的供貨源。 但明遠相信:瓷盤這種放眼全世界都一樣的器型,絕對是走到哪里都不會出錯的。 “等下次韓兄再來中華時,再與勞兄敲定具體生產哪種復雜器型也不遲?!?/br> 說一千道一萬,萬一這批青花大瓷盤滯銷了,明遠也可以自己買下來,送到朱家橋瓦子去,當成“周邊”販賣。 勞忠實不諳商事,而且明遠是他的同胞,這時自然信明遠多過信韓慕華。 韓慕華卻望著明遠暗恨,知道很快就會有和自己一樣的大食商人來和自己競爭。但只要想象一下這顏色清麗絕俗,圖案精美絕倫的瓷器將會受到怎樣的追捧,韓慕華便也只能將這口氣趕緊咽下去,在臉上堆滿笑容,道:“同意!窩同意!” 于是,這筆生意水到渠成,雙方訂立契約,由韓慕華交給勞忠實一定數量的蘇麻離青作為定金,并約定了明年春天在杭州交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