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錢的日子 第193節
“最好將關注點放在海外有哪些出產,哪些物價便宜,而哪些價格較高,以及山川地理氣候一類的信息……” 明遠看著戴朋興的表情,就知道這家伙的思想已經“跑偏”了,趕緊往回收一收。 “除此之外,我這邊與杭州市舶司還有些關系,市舶司中頒布的最新法令,各種貨物的稅率,也會時不時整理出來,刊印在《海事新聞》上。你可以以此為亮點,吸引更多的海商到這件‘海事茶館’里來,也可以鼓勵他們多買這份報紙?!?/br> 戴朋興連連點頭:如果隱隱約約能夠透露出東家在市舶司里“有人”,那他這間“海事茶館”幾乎板上釘釘,必定會是主顧盈門的了。 “怎么樣,朋興兄,我讓你一人打理這茶館,忙得過來嗎?要不要再為你安排些人手?” “不……不必了。內子原是茶農之女,茶館經營的事,讓她來便好。小人來為明郎君處理那些與海商打交道的事?!?/br> 戴朋興臉上一紅。 他其實是想為妻子也討個職位。 明遠卻非常大方,轉頭對史尚說:“替我記下,為戴娘子也開一份工錢?!?/br> 史尚笑嘻嘻地應下。 戴朋興沒有想到,明遠竟然這么大方。 他一直在等,等明遠交待自己,在收集這些信息之外,他還能再做些什么。 誰知道明遠卻看似把該說的都說完了,起身要走。 戴朋興睜大眼,連忙問:“明郎君……東家,我……我要怎樣才能賺回需要還的錢?” 他身上還背著七萬貫的債務……七萬貫呢! 他只有靠自己的雙手,償還完所有債務,才能成為一個信譽上沒有缺憾的人,他才能重新積累財富,才能再次購置船只,才能駛向他摯愛的大海。 所以戴朋興很著急。 明遠卻一點兒也不急,起身笑道:“這不還有三年呢,急什么?” “放心,三年之內你換不了錢我也得跟著受累——所以我不會忘記你的事的?!?/br> 明遠為戴朋興提供了債務擔保,如果戴朋興還不上,明遠就得自己出。 戴朋興便一下子訕訕的,什么話都說不出了。 明遠卻轉了轉眼珠,將眼光投于戴朋興臉上。 他問:“戴朋興,你將全部身家都傾注在你的海船上,甚至還借了巨額的外債……現在,你后悔嗎?” 戴朋興低頭想了想,緩緩抬起頭,說:“不,我不后悔?!?/br> 他眉眼一凜,認真地道:“歷來富貴險中求,不冒這樣的風險怎可能有這樣的回報,想我戴朋興,昔日也不過是一讀書不成的窮小子。若是成功了,自然能讓光宗耀祖,為子孫后代掙下一大爿家業;如今不過是虧個精光,但我戴朋興還有命在,焉知我就不能東山再起?” 明遠擊掌叫了一聲好:“果然我沒有看錯人?!?/br> “不過,朋興兄,如果你出海之前,先簽了一份契約——若是萬一你的船與貨物,都傾沒于波濤之中,簽署契約的另一方,會按船與貨物的價值,將錢盡數賠付給你,這份契約……你愿意簽嗎?” 戴朋興聽聞,頓時睜大了眼睛,盯著明遠。 他當然愿意簽。 如果他真的葬身于萬里海疆,那他至少希望妻女的后半生能夠有所依托,不至于因他受苦…… 可是—— 戴朋興始終想不通:明知海上風險巨大,稍欠運氣那船只便會葬身魚腹,永不歸來,怎么還會有人愿意為他做這種保證? “怎么會有人做這種事……提供這種契約?這……這不是傻嗎?” * 明遠離開“海事茶館”之后不久,就收到了1127的信息。 “親愛的宿主,這是1127第一次向您發出‘進度條’警告?!?/br> 明遠憑空想象了一下:……進度條警告? “您此前在京兆府與汴京,都是一開始便進展順利,大手筆的錢鈔馬上順利地被花出去了——” “然而您現在到了杭州,在過去這一段時間里,您的花錢進度都還不到目前階段額度的百分之一……親愛的宿主,您需要加把勁兒呀!” 明遠聽著,心里吐槽:現階段他得花掉一千萬貫,一千萬的百分之一,也有十萬貫了好嗎? 杭州無論是地價還是物價,都比不上汴京,他來之后,花錢的速度慢上一點,這難道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但明遠盡管心里吐槽,臉上卻依舊露著雍容的微笑,說:“1127,憑你的閱歷與智商,難道看不出,我現在正在籌備的是什么嗎?” 1127猶豫了一下,有些不太肯定地答道:“您……似乎想要在杭州口岸開展海商保險業務?!?/br> 明遠:“正是!你認為,我要能夠成為一位能為海上船運提供保險的大保險商,需要多少資本金?” 1127頓時犯了難:“這個……親愛的宿主,1127沒有什么概念……1127以前接觸過的試驗者,都沒有考慮過您現在計劃中的這個行業!” “100萬貫有嗎?” 1127發出沒有什么底氣的猜測聲。 明遠很有把握地說:“如果我能把宋朝的遠洋航運保險業建立起來,大宋的海上運輸與遠洋貿易額至少比現在翻上三倍?!?/br> “屆時海商出海,更無后顧之憂。甚至可以將海運直接交給專業人士?!?/br> “而我預計將在此項目上投入大約500萬貫?!?/br> 500萬貫,這就是現階段任務的一半。 這個金額,是在杭州買房子買地,建瓦子開酒樓……都遠遠無法企及的。 “500萬貫——” 1127也像是倒抽了一口冷氣,口氣也瞬間轉為諂媚,并發出類似“失敬失敬”的嘆息聲。 “您早說嘛!” 第176章 千萬貫 明遠將“海事茶館”交與戴朋興之后, 當真放手不管,任由戴朋興自己打理。 剛開始時史尚還小小地為這間茶館擔了一把心,但很快就不得不佩服明遠看人的眼光一流。 “海事茶館”隆重開業之后沒多久, 就立即吸引來一大批海商, 有杭州本地的商人, 有泉州、廣州、密州等地到此的商人,也有好些海上而來的胡商。 這些人幾乎每天從早到晚都坐在茶館中,談天說地, 交流信息。很快只靠戴朋興的渾家一人就忙不過來了,又從杭州城里專門請來了一名廚子, 專門烹飪些主食, 讓聚在此地的海商在交流信息之余,也能填填肚子。 據海商們說, 這間“海事茶館”的店內裝潢, 令他們一入內, 便感到這就是屬于他們海商的地方。 墻上懸掛的海疆圖,各處擺放的大小船只模型,都令海商們感到非常親切。 而茶館內那面被漆成黑色的木板, 如今是海商們最重要的, 交流信息的工具。 戴朋興每天都會把進港和出港的船只數量標在黑板上, 然后將海商們有意收購的商品品類記在左邊, 將有意拋售的品類記在右邊。 他只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讓到此的海商們迅速了解市場行情。 很快,這里出沒的客人就不止是跑海路的商人,連有意對外出售貨品, 或是做轉口貿易生意的本地商人, 聞訊也都來了, 人人都想從這里了解他們最關心的信息。 這樣一來,當第一份《海事新聞》刊印出來,擺在“海事茶館”中發售的時候,立即供不應求,不得已,又加印了200份。 除了每三日一刊的《海事新聞》之外,明遠陳放在茶館里的《航海書》也非常受歡迎。 不少海商帶著他們的船長和大副,趕來這茶館里借閱這本《航海書》以及沈括所作的《增補版》,甚至還有人將自己船上的觀星和指北儀器都從船上拆下來,帶到這里,與書上注明的使用方法做對照。 “這真是好東西!” 海商們提到這本《航海書》都贊不絕口:“若是將上面的經驗都記牢了,不止行船要快上幾分,怕是還能少好些事故?!?/br> 唯一令人感到不便的是,這套《航海書》只有一冊,放在“海事茶館”里,只能現場借閱,并不出借。 頓時有海商通過戴朋興建議明遠排版印刷——更多的海商表示同意:他們聲稱,哪怕再貴,也一定要買一套回去,這都是可以傳給子孫后代的,重要的技術與經驗。 明遠這邊當然沒問題:《航海書》放在海事茶館里,原本就是為了吸引海商來此聚會?,F在海商已經全都來了,《航海書》難道還有必要作為“孤本”存在嗎? 于是明遠決定,出版這本《航海書》的漢語譯本,連同沈括所做磁力學原理在內,作為“增補”。 待到譯本付梓印刷時,經常到這“海事茶館”做客的海商們紛紛解囊,連胡商也不例外——他們表示,將這漢語版本的《航海書》帶回去之后,自會找懂得漢語的人士,譯成自己的文字。 因為這套《航海書》是明遠主持印制的,這些胡商還主動給書籍名字加了兩個字:《中華航海書》。 明遠:效果有點出乎意料啊。 不過,這本書籍本就是他花錢請人翻譯成為漢語,而后又請了沈括,不僅增補了內容,還校正了原書中兩處明顯的謬誤。 因此可以說,中華人士對這本書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既然海商們主動將其冠名“中華航海書”,明遠也就笑納了。 * 除了《航海書》的付梓印刷是一件大事以外,戴朋興那里,也按照明遠的要求,收集了不少海外風土人情的信息,雜七雜八的都一概記了下來。 有趣的是,海商們口頭敘述的這些信息里,很快就同時出現了非虛構與虛構的兩種信息。 有些是能與海疆圖一一對上號的海外王國與海港的信息,也有些是海商們口中所傳說的“仙山”。 戴朋興因為受明遠所托,連海商們所講的這些“故事”也都全方位地記了下來。 但他人很聰明,自己主動做了一個篩選:聽起來不那么靠譜,像是傳說故事的,都專門整理成了一個集子交給明遠。 明遠閑來無事,抽空一翻,見那集子里全都是聽過的地名和人名:薩桑王國、山魯佐德、神燈、阿拉丁…… 他忍不住以手扶額。 老天爺,這《一千零一夜》1的故事,這么早就已經出現了嗎? 不過,這對他來說是一件好事。 最近汴京那里的朱家橋瓦子,正在探索排演新的“新式雜劇”。他們如今要人才有人才,要舞美有舞美,唯一缺的就是好的腳本。 明遠遙想一下,若是將海外的故事也搬上汴京的勾欄大舞臺,是不是又能給漸漸習慣了新式雜劇的汴京市民又注入一劑新鮮? 只不過,這件事不能由戴朋興來做。 一來戴朋興忙于收集和整理海商之間的商品信息,二來他本不是文學造詣深厚之士,記故事用的都是大白話,易懂是易懂了,但缺乏美感。 明遠想了想,自然是去向杭州府學內,蘇軾掛名社長的“文學社”求援。 而秦觀現在正由蘇軾“委托”,主持“文學社”的日常工作——日常不過是寫唱和應酬,和韻寫詩之類的活動,時間久了也悶。 現在秦觀聽說明遠想要將“一千零一夜”的海外故事,改編成為用中華方式表達的雜劇——這個工作特別具有挑戰性,比之前的“文學社”日常要有趣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