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錢的日子 第177節
而明遠恰逢其時, 正趕上“百年翻譯運動”進入尾聲, 大量的典籍被翻譯完成的時代。 于是明遠轉頭看向達伊爾,問:“我聽聞海外有一國曰黑衣大食2,黑衣大食的天子……或許也叫哈里發,曾經在過去幾百年間,翻譯過不少源自各文明古國的學術典籍?!?/br> 史尚此刻頭戴一朵新掐下的蜀葵,正一頭霧水地站在明遠身邊。他追隨明遠日久,但是還從來沒有聽明遠說起過海外之事。 達伊爾聽見明遠說出“黑衣大食”的名號,便知道明遠對大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不管隨便糊弄,認認真真地回答:“確有其事……我們的,哈里發……天子,在巴格達,建了‘智慧宮’……有很多很多……典籍?!?/br> 聽達伊爾這么說,明遠眼中更是熱切,頓時跨上一步,說:“與這一抄本同屬一系列的著作,應該總共有十三卷。不知你手里是否還有其他的?!?/br> “另外,黑衣大食國哈里發請人翻譯的,都是極其重要的學術著作,你是否有認識的海商,可否托他們送出消息——我想要大量收購‘智慧宮’中翻譯自他國的典籍,不管是手抄本,還是印刷本……” “我想,你應該不會懷疑我的慷慨和財力吧!” 明遠雙目灼灼,努力用最熱切的眼神望著達伊爾。 達伊爾伸手摸了摸下巴上修理整齊的胡須,望著明遠手中的那本紙色深沉的《幾何原本》手抄本。 “200貫……一卷?!?/br> 明遠給出報價。 達伊爾頓時雙眼發直。 剛才那柄吹毫斷發的大馬士革鋼腰刀,明遠也不過是出了200貫,還要求他提供一只精美的配套木匣。 而現在,“智慧宮”里流傳出的一本薄薄的典籍,就也價值200貫。 而且……這小小的一本,在往來的海船里,能裝多少冊??! 達伊爾發呆的同時,1127也悄然上線了。 “親愛的宿主,聽說您為《幾何原本》的阿拉伯文抄本提出了200貫一卷的報價?!?/br> 明遠果斷答復:“是的,千金市骨的手段?!?/br> ……200貫,按照宋人的說法,是二十萬金了。 若是按現在汴京的印刷品價格,這么薄薄的一本小冊子,別說是200貫,200文就買下來了。 但他在嘗試用利益打動眼前的海商,為了以后能源源不斷地收到來自阿拉伯地區的翻譯作品,所以他第一次開價絕對不能開得低了。 1127悄悄地回復:“我就是來告訴您,這個價格并不過分,就算是開得再高一點,也在‘等價交換’的范圍內?!?/br> 明遠這下有了底氣。 1127能給出這樣的通知,想必是試驗方也認可“引進典籍”的重要意義。 就拿《幾何原本》來說吧,它的重要意義不止是給出了若干公理、假設和命題,更在于它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公理演繹體系。這樣嚴密的邏輯思維,絕對是發展自然科學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 達伊爾呆了好一會兒,才緩了過來,問道:“蕭郎君……這一本好像還有幾卷,都放在小店的庫房里,都……200貫嗎?” 明遠頓時失笑,點頭道:“當然……不會要你打折的?!?/br> 達伊爾頓時喜笑顏開,與夏塞里奧相視一笑,兩人嘰里咕嚕地用外語說了幾句。 但明遠也從他們臉上的表情都看出來,這倆正在為“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而感到歡欣雀躍。 ——表情語言與肢體語言是世界上最容易理解的語言。 等拿到了七八冊《幾何原本》的抄本,明遠沒忘了提醒達伊爾:“如果能給與閣下相熟的商人遞個消息,能從黑衣大食帶來更多的抄本,我決不食言……有多少我收購多少?!?/br> 達伊爾撓撓頭,說:“當然,當然……但是,蕭郎君能不能……給個書單?!?/br> 明遠頓時傻眼。 他只記得最有名的那些。 哪兒能把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翻譯的那么多著作盡數列出來? “1127,有推薦的道具嗎?” 1127這回沒有任何推銷道具的意思:“親愛的宿主,請相信您,一定能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案的?!?/br> 明遠咬牙—— 書到用時方恨少,系統到用時便欠打。 但最后他還是想出了一個不錯的辦法。 夏塞里奧會說大食語言,能寫大食文字,對希臘人名也很熟悉——所以明遠依靠“歐幾里得”這個譯名就能與他對上“暗號”。 于是明遠又說了好幾個人名: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玻菲利、畢達哥拉斯、希波克拉底3…… 夏塞里奧再把這些重要的名字再用大食文字寫下來,交給達伊爾,再由達伊爾交給來自黑衣大食的商人,托他們回去,按“名”索驥,將這些希臘科學巨匠的阿拉伯文譯本帶到中國來。 他們在這里商量的時候,史尚已經去了一趟杭州城內的“金銀鈔引鋪”,取來了明遠需要支付的所有錢鈔:200貫換一把大馬士革鋼鑄的腰刀,1600貫換八本薄薄的手抄本書冊。 所有的錢都換成了足額的黃金,史尚甚至隨身帶著戥子,當面稱給達伊爾看。 達伊爾對明遠這說到做到的做派非常滿意,但看見史尚拿來的是黃金,不由還是有一點點遺憾。 明遠頓時笑道:“別遺憾,就算是給你銅錢,你們也無法將銅錢帶出去。再說,杭州城里兌換錢幣那么方便,你還愁換不到銅錢嗎?” 明遠說的,是大宋的“銅禁”,也就是不允許將銅錢帶至海外。 主要原因是大宋的銅錢太過精美,經久耐用,即使在海外也很受歡迎。大食的商船南下經過交趾、真臘、占城、三佛齊……銅錢在那里都很受歡迎。因此只要一出海,宋鑄銅錢便如rou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明遠這么一說,達伊爾頓時也釋然了,他伸手在額頭上摸了一下,然后躬身彎腰,向明遠行禮致意,說:“明蕭郎君,看來你真是一個熟悉海事的……有錢人!我想邀請您明天去杭州市舶司,參觀……大食來的商船……” 這正合明遠的心意。 他沖達伊爾微笑頷首,并且約好了第二天見面的時間。 晚間見了蘇軾與種師中。 蘇軾抵達杭州,自然是先去拜見了杭州太守沈立,自有一番應酬。 但蘇軾也沒忘了帶種師中去拜見杭州學官,種師中從此可以入府學讀書。 “只是我觀端孺之才學,便不在府學中讀書,也沒什么問題?!?/br> 蘇軾拈著胡須笑吟吟地說,沒忘了與種小朋友偷偷使個眼色。 種師中便眼巴巴地望著明遠。 三個呼吸之后,明遠投降了:“好好好,端孺明日隨我去城外市舶司看看去?!?/br> “市舶司?” 蘇軾與種師中同時問。 于是明遠給他們講了今日的經歷,并且展示了200貫的大馬士革鋼腰刀和1600貫的幾本“外語”手抄本。 蘇軾望著那“1600貫”默默無語,應當是再一次被明遠的“鈔能力”所震撼。 待到明遠講起黑衣大食和百年翻譯運動,蘇軾才來了興致,將那幾本抄本翻了又翻,好奇地問明遠:“遠之是如何聽說這些的?” 明遠卻早已準備好了說辭:“家父就喜歡這個,此前來信也提過,他來杭州,一來為了生意上的事,二來也為了尋訪古籍,也包括別國歷史上的重要典籍?!?/br> 至此,他完全立穩了自己四處尋訪古籍善本的“人設”。 以前在大相國寺尋訪古籍的“光輝事跡”,如今也從旁為他添了佐證。 而蘇軾是個傳統的士大夫,從未想過他國歷史上也如中華一般,會有重要的典籍流傳。此刻翻著翻著,雖然看不懂,但是看著書頁上洋洋灑灑的全是根本看不懂的文字,又附有很多繪制復雜的圖形,不知為何便肅然起敬,道:“原來如此!” 他瞥瞥明遠,見這少年郎如此熱心,頓時想起那天在平山堂上發生的事。 蘇軾頓時意識到了什么,拈著胡子問明遠: “遠之,不知有否可能將這古籍再翻譯成中華文字?” “當然——” 明遠下一步就要安排這個。他和懂大食文字,漢語水平也較高的夏塞里奧商量好了,會配給夏塞里奧一名有數算背景的抄寫官。兩人合作,看能否先把《幾何原本》已經得來的幾卷翻譯出來。 “子瞻公,能否將這兩人暫時掛職掛在府學里?” “府學?” 蘇軾險些將自己的胡子當場拈斷兩根。 “是!” 明遠嬉皮笑臉地相求。 “一切開銷都可以包在小弟身上,但是能不能讓他們與‘府學’能扯上些干系?” 明遠當然知道自己有一點為難蘇軾—— 因為要翻譯的可不止眼前這幾本手抄小冊子,后面還有一堆重要典籍呢。 如果能把這項翻譯工作掛在府學名下,將來頒布成果的時候,也能師出有名。 只見蘇軾凝神思考了片刻,再瞅瞅那本寫滿繁復文字的抄本,眼光轉過來,在明遠面上認真地轉了兩轉。 只見他點頭答應:“好,明日我幫你去問問本地學官?!?/br> * 第二天,達伊爾守信,來明遠所住的驛館,接上明遠和種師中、史尚三人,一起前往杭州港。 誰知他們一行人卻先上了一條小型帆船。 船上的船工扯動深色帆布制成的風帆,看準風向,船便搖搖晃晃地離開岸邊,向更廣闊的水域駛去。 達伊爾用生硬的漢語向眾人介紹:“杭州城附近……水淺,大船進不來。所以……走一段……水路,大船在外面?!?/br> 明遠料想是因為杭州城附近淺灘眾多,大型海船駛近會有擱淺的風險,因此泊在比較遠的深水區。 他和種、史三人都沒有料到這個。 史尚在上次渡長江時坐過船,但是還從來沒有行駛在靠近外海、風浪劇烈的錢塘水面上。因此他緊張得要命,恨不得找來一根繩索,把自己捆在船板上——真要捆了,估計又會怕這船若是沉了,會把自己一起帶下去。 而種師中一臉鎮定,手扶桅桿,伴著獵獵的江風向船頭眺望。 只有明遠注意到他摳著桅桿的手上指節發白。 至于明遠…… 達伊爾稱贊他:“蕭郎君,你好像一點都……不怕?!?/br> 明遠微笑,在心里悄悄地回應:以前開過游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