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錢的日子 第163節
他也不能保證,自己將來不會把師兄拋在腦后,而他也怕……他也怕師兄終有一日會忘了自己。 時空的距離,是這個世上最可怕的東西。 “小遠,你之后想要去哪里?” 種建中終于松開了纏緊的雙臂,低頭看著懷里的人,看著他臉紅紅地抬起頭來,看見他頸中的肌膚也與臉龐一樣,漲得微紅。 “去杭州。家父在那里等著?!?/br> “一定要去嗎?” “一定要去!” 明遠這可不止是想要把資金池里剩下的都花出去。 他想要扭轉這個時空的宿命——雖然不知成敗,但是不試一試,總是不能甘心。 至于即將到來的離別—— 明遠原本對“感情”這件事是有所防備的,可是如今在種建中面前,卻又像是毫不設防般地淪陷了。 種建中卻用雙手捧起明遠的臉,望著他漲成粉紅色的白皙肌膚和已經微腫的雙眼,放輕聲量,溫柔地開口: “為什么我們不試一試呢?” “各自去做必須去做的事,卻將彼此放在各自心里?!?/br> “遠之,萬里關山等閑度,我就不信,我在西北,你在東南,我們同在宋境,難道還如同隔著迢迢河漢不成?” 種建中說著說著,語氣變得不容置疑,似乎他與明遠的感情,已成為一種信念。 明遠雙目凝視眼前那對真摯的雙眼,突然低下頭去,唇角忍不住揚起—— 種建中剛才就像是在說:你不可能忘記我,就像我絕不可能錯失你。 其實明遠對自己都沒那么有信心。 但現在他真正見證了“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1。 他雙手攥緊了師兄的前襟,輕輕地點了點頭:“好!” 種建中頓時大喜。 然而這時他再想要像剛才那樣將明遠緊緊擁住,卻突然感到不好意思,生怕唐突了身前這個紅著眼眶,緊緊攥著自己衣襟的小郎君。 “咳咳——” 閤子門外突然響起一陣大聲咳嗽。 明遠“嗖”地松手,飛快地抬手整理自己的頭發、逍遙巾,周身衣物。 種建中則伸出手,默默地幫他把圓領直裰領口的扣子仔細扣上,然后才沉聲喝道:“進來?!?/br> 進來的人是史尚,他一進閤子,視線在種明兩人身上轉了一轉,仿佛便知就里,唇角笑容勾起,卻不點破。 “郎君,王大衙內來赴宴了,蘇子瞻公看起來拘束得緊,那邊都盼著您去解圍?!?/br> 明遠伸手扶額。 王雱竟然來了,不知是不是為了敦促自己“履行承諾”的。 蘇軾一向怕見比他小十多歲的王雱,縱然是他那般樂天灑脫的個性竟也免不了——可見一物降一物,有時確實會產生“無厘頭”的效果。 他略想了想,就轉頭問史尚:“董三娘子在嗎?” 史尚點點頭。 “那就先請三娘子去我們那一席唱幾支曲子吧!” 明遠說完,見史尚的視線還未離開自己,只得點點頭:“我與師兄說過了話,現在就去席上?!?/br> 史尚應聲去了。 明遠則由種建中幫著,檢查了周身再沒有什么“破綻”。師兄弟兩個,這才一起離開這間令人難忘的小閤子,返回席間。 那邊席上,蘇軾見了王雱,頓時如坐針氈,尷尬得手都不知道該往哪兒放。 偏偏此前王雱曾代表新黨,向蘇軾釋放了不少善意。此刻蘇軾若是再“臨席脫逃”,似乎實在是不大像話。 好在董三娘抱著琵琶過來,向官人們盈盈行了一禮,然后隨手撥弦,唱起一支輕松愉快的小令。 “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玉容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 剛好明遠過來,而且為了掩飾他微紅的雙眼與雙頰,隨手揮開那柄寫有“大食數字”的扇子,權當做便面。 席上眾人:……有點應景。 “……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2” 琵琶聲一收,董三娘強忍著笑意,起身朝重新入座的明遠與種建中福了福。 明遠苦笑著向她點頭致意,心里想:這可真是應景,自己以后幾年恐怕真是“春草昭陽路斷”了。 他一坐下,王雱便關切地將視線轉過來。 明遠疲憊地點了點頭。 王雱便似舒了一口氣的樣子。 而席間尚有賀鑄等人,與種明兩人走得近的,大多也能猜出是怎么回事。 果然,種建中隨即宣布了他的決定。 因此,這一席,不僅是為蘇軾送別,也是為即將返回陜西西軍的種建中。 蘇軾之前卻不知道這個消息,乍一聽聞,便即肅然。 蘇軾曾經在鳳翔做過簽判,陜西邊地的軍旅生活他也非常了解。 略想了想,蘇軾便起身,向董三娘拱了拱手:“娘子請奏,《漁家傲》?!?/br> 董三娘肅然應下,手指一動,泠泠曲聲頓時從她指下流出。 只聽蘇軾開口,曼聲吟誦:“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br> 蘇軾的方法不是“唱”,而是“誦”,他本就聲音渾厚,抑揚頓挫,在琵琶的伴奏之下,吟誦起這首表現邊地風光、軍旅生活的詞作,效果竟比“唱”還要好。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br> 在蘇軾開口之前,明遠便知文名滿天下的蘇子瞻到底還是選了這一首范仲淹填的《漁家傲》來為種建中餞行。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蘇軾誦到此處,舉座之人無不感動,齊齊起身,舉起手中杯盞,隨著蘇軾齊聲念誦:“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3” 這就是范仲淹的千古名篇,一向溫柔小意的小令到此時方如唐時邊塞詩一樣,擁有了沉雄開闊的意象,蒼涼悲壯的氣概。且詞中道盡了邊庭之苦,郁郁悲憤之意,溢于言表。 蘇軾此刻面對種建中誦這首詞,既有勉勵,亦有強烈的不舍——畢竟種建中以后過的便是這樣的生活。 但是又如何,這世上注定要有這樣一群人,不到止息兵戈的那一日,便不能安安穩穩地待在家中,或是守在愛人身側。 種建中在眾人的注視之下,舉手將面前盞中的一盞新酒一飲而盡。 隨即他亦向董三娘頷首致意,道:“請奏《定風波》?!?/br> 明遠此刻就在種建中身邊,聽見“定風波”三個字,雙眼一亮。 董三娘手下,琵琶聲調一轉,叮叮咚咚地再次響起。 只見種建中望著手中空空如也的酒盞,凝神沉思片刻,開口也誦道: “攻書學劍能幾何?爭如沙場騁僂啰。手持綠沉槍似鐵,明月,龍泉三尺斬新磨?!?/br> 蘇軾一聽,頓時拍手叫好,連聲道:“要說豪邁氣壯,誰也比不上我們種彝叔?!?/br> 明遠卻伸手執壺,為種建中重新斟上新酒,也為自己斟滿了,沖著種建中舉杯。 兩人同時開口唱起那豪邁無比的下闕。 “堪羨昔時軍伍,漫夸儒士德能多……” 明遠眼光中含著狡黠的笑意,轉向蘇軾。 蘇軾立刻也想到了,哈哈一笑,抬手已經自飲了一杯相陪。 “……四塞互聞狼煙起,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波!4” 昔時范文正公敢的。 今日種家好兒郎,亦不可能推脫。 第148章 千萬貫 種建中與蘇軾轉官和出外的安排都終于定下, 而明遠也趁機公布了他在端午節前就將啟程,遠赴杭州。 蘇軾自然是高興壞了,每天去開封府上班都幾乎是唱著歌去的。 “遠之, 這太好了, 我們到杭州, 正好與蔡元長會合?!?/br> 明遠:…… 他想了想,弱弱地提醒蘇軾:“蔡元長出任錢塘尉,錢塘與杭州,也不是同一個地方吧……” 蘇軾嘻嘻一笑:“無妨!錢塘尉的治所就在杭州?!?/br> 明遠:! 他怎么不曉得有這回事? “只不過蔡元長任錢塘尉有巡視之責, 不能長久留在杭州?!?/br> 蘇軾又補充了一句, 想到蔡京不能在杭州久留, 他就流露出愀然不樂的神情。 明遠:巡視好??!蔡元長最好天天在外地巡視,不要回杭州! 而種建中聽說明遠去杭州可能會遇見蔡京時, 倒沒有對明遠說:“不許與蔡元長見面”“不要聽信那家伙的甜言蜜語”之類, 而是鄭重告訴明遠: “小遠, 若是蔡京那家伙再欺負你, 只管寫信告訴師兄, 縱使在千里之外, 我種建中也要奔到杭州,為你痛揍此人?!?/br> 明遠:……咦?莫名有點感動怎么回事? 不過他沒有多少時間與朋友們相聚了。一旦行程定下,他在汴京的所有產業生意就都要交給可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