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錢的日子 第38節
而朱雀門樓下,這突如其來的好消息顯然為人們增添了歡慶的理由。 人們不斷高呼著“萬勝”。而寬達數百步數百步的朱雀大街上,不知從哪里突然涌出數百名雜耍藝人,他們有的踩高蹺,有的攀云梯,有的向空中拋出五色彩球,又無一例外地迅速收回手里…… 就在人們歡呼聲驚嘆聲此起彼伏的時候,忽聽一聲巨響,長安城正南的城門外,一枚明亮耀眼的煙花騰上夜空,瞬間綻放成千朵萬朵。 這絢麗多姿的煙花吸引了所有長安百姓的眼光。在人們的驚嘆聲中,第二枚煙花又隨著一聲響亮的嘯聲縱上深色的夜空,在那里盛放。 明遠身邊,李復嘆道:“洛陽吳氏的‘千朵萬朵壓枝低’,京兆府今年肯下本錢??!” 洛陽吳氏應是制作煙花的大行家,曾經與明遠打過交道的那些“硝民”們就提過,他們采出的硝石,有不少就是專門銷往洛陽,送到吳氏作坊的。 明遠看得嘖嘖稱贊。 在他看來,這煙花的制作水平,甚至已經不遜于后世。 他正感到心潮起伏,忽然聽到系統1127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親愛的宿主,眼前這副景象您還感到滿意嗎?” “滿意!”明遠背著手點著頭。 “那您有沒有想要時光就此停住,永遠不再流逝的感覺?”1127的聲音里蘊著興奮。 “這……倒還不至于吧!” 此時此刻,明遠確實是心潮起伏,雙眼也幾乎無法從長安城中的美妙夜色跟前轉開。 但明遠終究是一個現代人,真要讓他的時間永遠停住,停住這里,他一時還不太能接受。 “哦……這樣??!” 1127的聲音里頗有些受挫。 明遠則好心好意地出言安慰:“1127,不要氣餒,也許我到了汴京,就能感受到了呢?” 他的系統頓時打起了精神:“的確……尊敬的宿主,您真是一個樂觀而……高要求的人。您一定能在汴京花出一百萬貫的?!?/br> 明遠吐吐舌頭。 他在長安城花出十萬貫用了整整一年。 而汴京則是當今第一大都市,無論是人口還是繁華程度,放眼整個世界,沒有其它城市能夠與之比肩。 他又會如何花出接下來的百萬貫呢? * 上元夜那一晚歡慶之后,明遠很快收到了父親明高義派人遞來的書信。 明高義終于在信上挑明了,希望明遠前往汴京。明高義這樣安排主要是為了明遠的學業。渣爹在信上說,已在京中打通了關節,幫明遠爭取到了汴京的學籍,將來可以在開封府參加科舉考試。 明遠萬萬沒想到,自己在這個時空竟然也能當上一回“高考移民”。 他將信件讀了半天,總算反應過來:明高義以這個名義要求明遠前往汴京,比起純粹從孝義上要求明遠離開家鄉,前往汴京,要有力得多。 這是為了明遠的前途考慮。明遠的母親舒氏娘子望子成龍,不可能不答應。 而明遠要遠赴汴京參加科舉,橫渠書院的師長們也不可能有任何理由阻攔。 果然,張載聽了這個消息,望著明遠頻頻點頭,目露期許。而呂大臨則恍然大悟,自以為明白了明遠所說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是什么意思。 舒氏娘子和十二娘都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并且開始著手為明遠收拾行裝。 明遠則悄悄地問系統1127:“我真的要參加高考……科舉嗎?” 系統1127用一種一板一眼的腔調回答:“不會,當您到了汴京,就會發現這學籍已經被別的富貴人家子弟擠掉了?!?/br> 明遠:…… “但是如果您愿意花錢,可以再買回來?!?/br> 明遠扶額:這樣也能算在他的消費總額里? “當然了,您如果能攢夠足夠的蝴蝶值,我們可以為您提供‘金榜題名’這張道具卡,但是需要的蝴蝶值特別高哦!” 明遠一橫心:不考了。 用不屬于他的知識去考試,還不如用屬于他的知識去花錢。 “不考也行,憑借您的身家,日后只要交錢,可以直接捐個官?!?/br> 明遠伸手扶額,心想:難怪先生張載提起時政弊病,總會提到“冗官”“冗兵”“冗費”這“三冗”,大宋朝的“冗官”,竟然是這么來的嗎? “如何,親愛的宿主,您難道不想體驗一下在大宋做官的快樂嗎?” 第36章 百萬貫【第九更】 在大宋做官? 明遠稍許考慮了一下, 就斷然回絕了1127給的選項。 “朝中新舊黨爭激烈,我才不去淌那趟渾水呢!” 幻化成硯臺形狀的系統1127打趣明遠:“宿主,您不像是會擔心朝爭這種事的人??!” 明遠嘿嘿干笑兩聲:“被你看出來了!” 他主要是擔心做官會影響他花錢。 別人不說, 只看那位司馬光,便是處處節儉。這位大學士日常道德品行無可指摘, 據說連城里新近開始流行的吉貝布也是舍不得買的。 試想, 司馬光天天勸說官家裁減用度, 反對奢靡之風, 他自己也是斷然不肯隨隨便便去改善自己的生活。朝中官員有這樣固執的老臣和御史臺盯著,想要稍稍炫一下富, 顯擺一下估計都得提心吊膽。 而明遠的看法與司馬光相左,他認為適當的消費能夠帶動提升整個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 他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方式受到限制,也不愿意將自己置于他人的眼光之下, 供他人評價、監督。 因此明遠對當官沒有任何興趣。 反正北宋也不歧視商人, 明遠就懶得改變他眼下的社會階層。 “其實吧……宿主如果您當了官, 就會發現當官也有花錢的方法。不過, 1127尊重您的選擇?!?/br> 因此, 前往汴京的大致計劃就定下來了。 明遠抵達汴京時,不會再像剛來這個時空那會兒, 一窮二白, 身上一文不名。他將作為陜西一位小有名氣的年輕“實業家”, 前往汴京“尋父”, 見識一下大宋首都的繁盛風物之外, 再看看有什么產業可以投資的。 計劃雖然成型, 但明遠還不能馬上離開。 長安城里, 他還有很多事需要善后, 很多“尾款”需要花完。 二月春風似剪刀, 長安城中,嫩綠的柳葉被一片片地裁剪而出。鳳翔府那里已是雪融冰消,井田終于可供耕種。 橫渠門下弟子便跟隨張載,整體搬遷去了鳳翔府橫渠鎮的“橫渠書院”,開始了他們的耕讀生涯。 這時明遠已經包下一家京兆府的車馬行,在這家所有的馬車上都安裝了“減震片簧”。 橫渠一門浩浩蕩蕩地往鳳翔府過去的時候,橫渠弟子們便都發現這馬車行來格外平穩,即便在較為顛簸的路面上迅速行駛,車駕也沒有原先那種,能把整個人都顛散架的感覺。 張載身體依舊孱弱,但也平平安安地到了目的地,沒出半點茬子。 到了橫渠鎮,學生們便和當地農民一道,開始他們的井田實驗。 明遠則拜別老師和師兄弟們。 最為依依不舍的自然是種師中。小家伙一旦得知明遠要遠赴汴京之后,便愀然不樂。 明遠只好偷偷告訴種師中,可以去橫渠書院旁的舒家蹭飯——他將阿關姐好幾道拿手菜的方子給了擅長烹飪的二舅母舒阿周。 師中小朋友頓時破涕為笑,連連拍手稱好,表現得沒心沒肺。 明遠:……敢情我還不如一位手藝出眾廚娘? 拜別師友后他便獨自回到長安城,處理名下的兩件生意。 刻印坊那邊,每日固定承接“小廣告”業務。 因有豆腐坊、綢緞店等商家的“成功先例”在,刻印坊的小廣告很是紅火。毛利基本上能夠抵償各種開銷和工匠們的工錢。 當年羅壽說的“這買賣不賺錢”的斷言算是徹底被打破了。 甚至有別家看著羨慕,想要效仿的,卻發現他們怎么也沒法兒像明家刻印坊這樣,在一天之內就制出雕版,開工印刷的。 明遠去刻印坊看時,發現那里的工匠們已經將“七巧板”式的“活板”印刷術使用得很好。但工匠們對于將來是用“銅活字”還是“泥活字”印刷術還有爭論,正在探索。 明遠:不著急,慢慢探索就好。 煤炭加工廠這邊,“蜂窩煤”生意在經過了冬季的大紅大紫之后,終于開始顯得清閑。畢竟長安市民的取暖需求降低了不少。 但接下來的這段時間里,蜂窩煤銷量還會保持穩定,或許還會穩中有升。畢竟長安城中的老百姓生火做飯的需求是永遠在那里的。而且城中不少酒肆飯鋪意識到了這種燃料于烹飪一道的好處,“大宗采購”正在穩步上升。 明遠回到長安,卻拜托炭行,別出心裁地開展了一項有償“回收煤渣”的活動。 煤渣就是蜂窩煤燒完之后的殘余物。明遠通知長安城中的炭行,打算以兩文錢十斤的價格,回購煤渣。 這消息一出,整個長安城都動起來了。 剛剛過去的冬天里,誰家沒燒過蜂窩煤,誰家沒燒出過煤渣?這東西擱在墻根也是擱著,送去炭行竟然還能換錢。 一時間炭行收到的煤渣,比每天能賣出去的蜂窩煤還多。 明遠將這些煤渣收到之后,指揮工人用碾子將煤渣碾碎,篩成不同顆粒度的“篩土”,賣給專門燒制磚塊的磚窯,用來制磚。 磚作匠人王老漢頓時舒了一口氣,他為長安城里各家各戶盤炕,燒磚的材料緊缺。明遠此舉,簡直是雪中送炭。 還有一部分篩土則被明遠賣給了官府,供官府制作“水泥”,以輔助京兆府各處修路。 此舉令陜西路轉運使李參對明遠更加賞識,而永興軍知軍司馬光看向明遠的眼光也更加復雜—— 原本只道是個尋常紈绔子弟,即便師從張橫渠,經學上也未必有什么大才?,F在看來,倒真的小覷他在財貨上的本事了。 若不是這小兒家境平平,不可能蔭補做官,否則再過個十幾年,活脫脫又是一個薛向。 司馬光可不知道,他正念叨著明遠會是第二個薛向的時候,明遠正在薛向家里。 * 明遠在離開長安之前,特地來拜見薛家的老太太,希望自己不在長安城中的這段時間里,薛老太太能夠照應舒氏娘子和meimei十二娘。 他將母親和meimei留在長安城,是必然的決定。 畢竟明遠和她們只是“半路”母子和兄妹,而明遠在這個時空里有自己的任務,不可能永遠陪著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