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頁
古代的鹽的確是不值錢的,而且制鹽業相當發達,根本不缺鹽。劉自明想運的是價值高的貨物,這恨不得遍地都有賣的鹽運到王城賣給誰? 不對啊,鹽不是賣得很貴?肖瀟細想之前看過的卷宗,那稅收怎么會如此之多? 白玉實行鹽鐵專賣,鐵器不許私自買賣肖瀟是理解的,畢竟怕百姓造兵器謀反;可這鹽只能官府專賣,肖瀟一直以為是因為制鹽業不發達,鹽少才這樣,聽劉自明說得怎么完全相反? 鹽是重稅,自然收得多,劉自明沒想到肖瀟竟然連這種常識還不知道,這鹽可是每個人都離不開的,所以鹽鐵稅其實就是變相的人頭稅。 不過往年至少都是占六成的總稅收,今年能夠只占四成不到,實在多虧了瀟弟!劉自明拍拍肖瀟的肩膀,明年說不定就能降到三成,到時候就可以減輕一些鹽鐵稅稅收 肖瀟卻是沒有這么輕松,因為他沒有想到原來鹽價貴是因為里頭包含了大量的稅款。事實上這種人頭稅只能加大貧富差距,對于國家來說可能得到了巨大的稅款,但是對百姓來說是極為不公平的一件事。況且如今劉自明剛剛上任,底下的官員們一時摸不清底細所以繃緊了皮不敢惹事,但是時間一久,這利潤空間極大的販鹽生意一定會被些利欲熏心的人染指。所以肖瀟對劉自明說道:想要增加稅收實在有太多法子了,這種鹽稅雖然看上去收上不少銀子,但是對于國家的長久發展并非有利。富者愈富,貧者愈貧,這樣遲早會出事。 劉自明也知道肖瀟說的這個道理,可是在古代這種環境,鹽鐵稅的確是最為全面和有效的,因此他有些舍不得。 你還記得我之前說過鐵路會帶來什么改變嗎?肖瀟望向劉自明,等到鐵路開通之后,各地的聯系變得緊密,商業活動會大大增加。到時候一定會出現大量的商人,白玉的商業稅收的實在太低了 第290章 白玉的商業稅只是按照商品的交易額收半成的稅,對于那些基本能賺上三成利的商人來說,實在是太低了。尤其在古代房屋不需要交稅,開店也不要到官府登記,于是這半成的稅簡直是微不足道。 登記,統統都要登記!肖瀟認真地跟劉自明灌輸現代各種稅收來源,開店必須要有經營許可證,辦證必須交錢!只要沒有證的統統罰銀子關店!每年都必須去官府納稅,偷稅漏稅就罰十倍!國外的東西必須要加關稅,國內的貨物出口也要加關稅,全都給我按一成來抽 劉自明聽得直咋舌,咽了個口水,心想按肖瀟這樣來的話,他怕是要被底下的文武百官罵死。畢竟這些官員背后可是站著肖瀟想要薅羊毛的有錢人們,他這層層稅加上去,這些人不會直接撂挑子不干了吧? 這貨物運輸過來本就貴了一倍不止,這層層稅款加上去,豈不是得翻個三四倍賣出才有錢賺?劉自明嘆口氣,這翻了一倍的售價,又有誰去買? 肖瀟想了一下覺得有道理,畢竟現在鐵路還沒有鋪滿全國呢,運輸損耗跟現代沒法比。但是他并不想放過這么好的機會于是又開口道:所以分門別類的收稅怎么樣?像工廠出來的,大量的貨物出現在市場上一定會導致售價降低,這時候我們就算加了稅,其實也會比原先便宜;同時我們調低關稅,這樣就能刺激他們內銷轉出口,將這些貨物按照更高的價格賣與其他國家。譬如草原部落如果吃慣了我們白玉的面粉和大米,要他們再去回去吃青稞面,我想一定不容易。到時候就算草原聯盟想跟我們打仗,我們只要斷了面粉等貿易,他們就得哭著求我們恢復 劉自明嘴角微翹,因為肖瀟說的正是他一直都想要的局面,利用經濟來制裁他們。打仗勞民傷財,加上白玉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所以劉自明真的不想打。如果能夠通過鐵路便壓制其他國家,讓他們自覺來朝,劉自明感覺自己做夢都要笑醒。誰不想成為一個名垂千古的皇帝呢?如今這個大好的機會就擺在他的面前。 至于鹽稅其實真的沒有必要,畢竟其中的利潤太大,難免有人以權謀私,肖瀟又拐回自己最初的目的,鹽讓鹽運部門管沒有問題,但是我建議可以將它的稅調到最低,這樣也不至于讓百姓難過,讓那些管的人心生貪念?,F在白玉的鹽商有三家?等到豐城的鐵路修好之后,就叫他們降價吧。 真論起開源節流這一方面,劉自明在肖瀟面前還真是甘拜下風。他知道肖瀟是異客,于是更加好奇那個世界是什么樣子,竟然連肖瀟這樣的人在那里不過是個平民。點點頭表示初步同意肖瀟的觀點,只是這些都要等鐵路開建之后才能真正定下。 難道只送鹽?劉自明還是有點不甘心,畢竟這幾億可是掏干凈了國庫,豐城沒有能該發展的地方? 肖瀟原本想說能夠改善民生已經不錯,但是靈光一閃,想到了某些可能。 其實蒸汽機也能為船提供動力,肖瀟若有所思,海底下的寶貝可比陸地上多得多,而且說不定隔著一片海便有其他的國家。如果我們能用蒸汽機船打造一支船隊,我覺得遠航冒險也是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