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頁
書迷正在閱讀:蘭言之約、撩錯人后她引火上身(重生)、公主,還騙婚嗎?、清穿之懋嬪的養兒日常、系統逼我恪守男德[快穿]、我靠養豬走上巔峰、我,霸總,開始咸魚、霸總的大哥[穿書]、豪門貴婦的擺地攤日常、頂流他姑奶奶是祥云小仙女
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這娘家娘家她是再也沒臉回來了! 第224章 謝家的滿月酒牽出了煙土大案,連帶著姻親宋家也被卷了進去,最后還牽扯到了清江教。 經東海衛樞機處的調查,清江教早在百年前就有在岐江城內活動的跡象,在先帝時期尤其活躍,甚至隱約有轉暗為明的趨勢。 岐江城在前朝是世家大族陸氏的勢力范圍,陸家曾是世家譜系排名第一的超級大族,但因于西胡王庭相互勾連,放胡人在中原燒殺劫掠,最終被本朝太祖率軍驅逐,連帶著世家制度也灰飛煙滅。 但岐江城畢竟是世家的大本營,立朝之初太宗皇帝將南部諸郡設為中樞直統,將帥兵丁都要定期輪換,以防衛戍軍的指揮管理被岐江城的世家余孽滲透腐蝕,進而把持地方軍政大權。 但防得了廟堂,卻防不住江湖。 太宗皇帝在位十年,飛速推進各種制度措施,固然是給新生的王朝積攢了家底,但也由于手段過于粗暴激進,難免遺留下了一部分隱患。 尤其對于南部諸郡的拆分和遷徙,給清江教留下了一定的生存空間。 直到現在,經過三百年的發展,清江教已經由原本單純的世家余族發展成為一個結構嚴密,掌控力極強的綜合復合體,依靠走私及販賣煙土料控制底層信眾,攫取暴利,并在暗中掌握了大量的金錢且去向不明。 這是東海衛戍軍上報給太后的報告,在報告的最后部分,東海代郡尉崔慎附上一份關系圖,把迄今為止東海衛戍軍查到的樞機案件與清江教的動向做了比對,發現竟然有三分之一與之有關聯。 三分之一都有關聯,為什么樞機廳從來都不報? 溫太后放下奏折,吩咐身邊的女官。 樞機廳在南部諸郡是有駐辦官的吧?去把他們的卷宗記錄找出來,不要驚動了杜文暉。 女官點了點頭。 她身為太后的心腹,對于太后的心思自然十分清楚。杜文暉是現任樞機廳指揮使,原本應當總領大雍樞機案件的調查權。然而杜文暉此人并無能力,接著先帝朝末期的動蕩時間成功上位,在任上一直沒什么作為,最終被衛戍軍分走了一部分樞機權。 這簡直就是個笑話,樞機廳管不得全國,只管得到中都、西南等寥寥數地,那還不如改廳為處,與各地衛戍軍麾下的樞機處并行算了。 杜文暉大概也感知到了危機,最近在朝中表現得十分激進,接連調查了幾名官員的舞弊和營私案,算是給樞機廳挽回了一些面子。 可這樣的程度顯然是不夠的,樞機廳在抓捕細作方面依舊表現乏力。 不,已經不能說是乏力了。 根據東海衛戍軍的報告,之前在清查南部諸郡期間,執行任務的東海軍衛曾經遭遇了幾次樞機廳的盤查,最終導致嫌疑人逃脫。另有幾十件案件牽涉到東海樞機處的軍衛,雖然最后都被證實是子無須有,但辦案的節奏還是被干擾,出現了不該有的失誤。 說不清楚是杜文暉的授意還是樞機廳駐南部諸郡官員的有意放任,但兩家的火氣都很大,頗有些對峙的意思。 太后揉了揉眉間。 黨爭,黨爭。 偌大一個王朝,內部的利益紛爭不可避免。 可如果黨爭引發內耗,甚至勾結外敵,這不就等于又走上了前朝世家的老路么? 世家的崩解可不單單是因為封氏皇族,而是那種人為的隔閡無法適應時代,可為什么有些人怎么就是想不明白,還總想重造一本世家譜系呢! 清江教 月節快到了,以我的名義給東海冉家送些東西過去,冉家于國頗有貢獻,又是此次事件的受害者,理應慰問一下。 只此一句話,落地定音,東海冉氏從煙土大案中徹底脫身,一滴污水都沒沾到。 女官心中暗暗贊嘆,直道崔代郡尉真是打了一手好牌,根本不用解釋和請罪,一份報告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得清清楚楚,而且每個細節都嚴絲合縫,難怪太后愿意重用他。 這樣的人,怎么可能被困在東海呢?遲早是要入京的。 嗯,入京也好。 陛下都念著冉師傅好久了,每次看到鴨鴨車都要念一次,偶爾任性的時候也會哭著要冉師傅給他上機關課。 陛下現在倒是不排斥機關學了,只是天賦卻不算高,有些課業學起來明顯吃力。 不過因為有鴨鴨車的存在,陛下對于機關學的興趣一直維持得很好,而且明顯更喜歡內燃機,每每報紙上有關于內燃車廠和鐵馬賽的消息都會讓內侍反復朗讀。 聽說陛下最近的愿望,就是親自去現場看一次鐵馬賽。 在女官看來,這個愿望其實并不難實現。陛下年紀小不能出宮,那便讓鐵馬賽的騎手到宮中比賽,大校場或者獵場,總有地方容納一場鐵馬賽。 朝中也的確有知情識趣的大臣提了這個奏章,給出的理由還是請陛下檢閱大雍自制內燃車的實力,被太后娘娘當場駁回了。 為一己之愿勞民傷財,大興土木,這與靈帝哀帝荒帝有何區別? 隨著朝權在握,溫太后已經不怎么忌諱在公共場合數落前幾任倒霉皇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