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書迷正在閱讀:蘭言之約、撩錯人后她引火上身(重生)、公主,還騙婚嗎?、清穿之懋嬪的養兒日常、系統逼我恪守男德[快穿]、我靠養豬走上巔峰、我,霸總,開始咸魚、霸總的大哥[穿書]、豪門貴婦的擺地攤日常、頂流他姑奶奶是祥云小仙女
		
		    我當時還奇怪,他不是總說能搞到價廉物美的海倭國仿制品么?怎么忽然又說要咱們青州兵器局的火器了?不過當時茂頭衛所的單還沒造完,你不是說沒了原材料,我就把他給頂回去了。    錢酉匡說完,就看到冉昱笑瞇瞇地盯著自己,有點不明所以。    郡守慧眼。    冉昱笑著拱了拱手,聽得錢酉匡一臉茫然。    他最近就喜歡沒事跑來陽坡溜達,看看拔地而起的氨塔和高爐,再逛逛冉七郎的小院,一圈溜達下來,整個人都感覺踏實安心。    以陽坡為中心,生生不息的力量正逐漸延伸到東海的每一個角落,每天都有心懷夢想的人走下渡船,踏上青州城的土地,這里的一切都充滿了生機。    一切的開始都是冉七郎,錢酉匡現在認準了冉七郎是他的福星,福星說的話他都會認真琢磨。    我說的有啥毛病么?    錢酉匡抓了抓頭,仔細回想了一下自己的前言后語,驀地發現了嘩點。    娘老子的!原來他竟是打著這樣的鬼主意么!    第67章 紐帶    冉昱要是不說,錢酉匡還真沒注意到這個小細節。    宋國忠之前力主要引入海倭國的仿品,還說能找到合適的商社,仿造出來的槍與真槍幾乎一般無二。    可等崔慎收復了黑熊礁和龜背嶼,他忽然又不提引進仿品的事了,轉而要求購入一批連發槍??杉热凰f的那家商社在大量仿制巴虎羅孚,那想要仿制連發槍也沒什么稀奇。青州的槍才剛剛問世,知道的人并不多。宋國忠一個已經解甲回家的老郡尉忽然說要買連發槍,買到了槍到底是給海西三衛還是暗渡給海倭商人仿造,錢酉匡不能不多想。    他對宋國忠的人品毫無信心。別的不說,單就是這些年在東海軍防上的虧空,就已經足夠讓錢郡守惡心倒胃的了。    這老匹夫,別不是想里通外國吧?!    錢酉匡憤憤地道。    我就說他之前要買海倭國的玩意沒安好心,那海倭國一個蠻荒之地能造出個啥,他們那點學問以前不都是從咱們大雍玩剩下的?!    說到這里,錢胖子又覺得自己有點武斷,忙補充了一句。    當然,他們這十年搭上了海西洲的線,的確是比以前強了不少??稍蹅儢|海為啥總鬧?????苁掷锏耐嬉庥质钦l給的,他宋國忠心里能沒點數?這是他娘的叛國!    叛國?    冉昱點點頭。    其實他也有同樣的想法,只是他沒有證據。    與海倭國通商倒是沒什么,畢竟朝廷現在也沒有禁海??伤螄疑頌橐幻呂鋵?,擅自與有糾紛的國家勾連串通,這就有點敏感了。    查驗海西三衛以前,崔慎曾與冉昱聊過連發槍的保密問題。青州兵器局現在采用的是分間制造,同一組裝,每個技工只負責單一零件的制造,不允許進入其他車間進行cao作。    理論上,這樣的設定的確能夠增加盜取設計圖的成本,可并不能保證萬無一失,只要有足夠的利益和足夠的時間,有心人總能拼湊出連發槍的全部制作流程。    其實連發槍真正的價值不單單是設計圖,還有底火和火帽。    冉昱摸了摸鼻子。    而且我也有添加防窺機關。就算他們能搞清楚連發機制,不解決火帽的問題也沒有用,琺瑯槍使用的雷酸火帽對于連發槍并不完全適配。    天下沒有真正的防窺機關,只要樣本足夠多,總歸是能還原出來的。    崔慎淡淡地道。    如果宋國忠送一批制式數量的樣品給海倭人,連發槍被破解是遲早的事,說不定到時候對方還會倒打一耙,想辦法毀了青州兵器局,把你和鐘師的成果據為己有。    冉昱想象了一下那個場面,不得不說,這的確非常有可能發生,而且極其讓人生氣。    那怎么辦?    冉昱有點發愁。    當初建造兵器局的時候也沒那個條件,手里的錢買原材料都很勉強,更別說增加安全保密措施了?,F在場中的技工逐漸熟悉了刀具的cao作,要是貿然換人,反而會引發混亂,讓人有可趁之機。    這事你交給我吧。    崔慎說道。    黑熊礁和龜背嶼下來的傷兵,這里面有不少人素質不錯,就是身體殘疾不能再上戰場。我近期會跟陳都尉上報名單,要是他和錢郡守沒什么意見,稍加訓練就可以給兵器局做安保。    冉昱點頭。    這倒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既能解決兵器局的安全困擾,又能給因傷退伍的兵丁一個出路。    雖然大雍對于傷殘將士的撫恤一直很優厚,可架不住兵部缺錢,軍中還有蛀蟲克扣,而且很多傷兵也不愿意拿著朝廷給的撫銀混日子,青州兵器局要是能提供一份工作,也算是幫了東海衛一個大忙。    只是這樣一來,兵器局的運營成本會增加許多,必須要幾位東家都同意。    事是崔慎提的,冉昱沒意見,高文淵自覺那十萬銀錢是給表弟站腳助威的,能不能收回本錢都不在意,更別說分紅多少了。    倒是錢酉匡,兩人都有些沒把握。    倒不是錢郡守舍不得錢,而是他把青州兵器局看得太重,別說陳平,就連崔慎他都有點信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