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漢之廣矣,不可泳。 單曲大獲成功,Johnny要趁熱打鐵給顧旻出專輯。 他的微博交給樓陌去管,對方很會經營,善于先結合粉絲對他的固有印象,再適時地反轉,造成一種奇特的反差萌。顧旻的粉絲多為文青和顏控,照片配上一些略俏皮的小短句仿佛是非常吸粉的方式。 譬如,當他發出五線譜,樓陌會教他配文案寫完兩首歌,只想去吃一碗雙皮奶,最好加多紅豆[doge]。 事實證明,樓陌是對的,既有氣質又不至于太空中樓閣現在的人還就吃這套。 顧旻埋頭創作,他的靈感如泉涌,恨不能直接住在公司的錄音室。 他風格多變,抓不住主心骨,想起一出是一出。這聽上去似乎是優點,可用Johnny的話說,小旻,你除了面癱之外,最大的毛病就是沒有風格。 然而面癱沒法改,風格可以練。顧旻被Johnny魔鬼訓練了整整三個月,從春末到盛夏,加上聲樂練習,每天回到住處倒頭就睡,養出了兩個如影隨形的黑眼圈。蘇夙那段時間每次看他的目光都充滿憐憫,仿佛顧旻臉色不好是因為吸了毒。 譜子扔了一堆又一堆,最終選出了六首歌,包括《南有喬木》,一起出專輯。 這三個月來,樓陌經營他的微博初見成效。顧旻新注冊的號已經有了三百多萬的粉絲,每次新微博的轉發不多,評論倒都是上千條他還沒有正式出道,這個數量已經十分可觀,而且粉絲大部分相當鐘情。 樓陌讓蘇夙帶他,因為蘇夙每周有固定的日常剪輯。 此人精神不正常,亢奮得永遠不會累一樣,在鏡頭前相當傻白甜,一開嗓卻又換了個人似的正經。樓陌看中他這點反差,讓人給他開了個專門的欄目,每周剪輯一些日常做成視頻放上微博,粉絲喜歡看,也圈了不少路人。 顧旻加入的方式被刻意布置得很不刻意。 蘇夙練舞的時候,他從窗外飄過,和蘇夙互嗆幾句;蘇夙練歌,他在旁邊砸鋼琴,蘇夙跑過去讓他伴奏;蘇夙休息的時候也愛sao擾他,還非常主動地給鏡頭看顧旻的手稿。他們倆相處有趣,一個寡言,一個活潑,隨時沒頭腦與不高興。 如此狀態持續到顧旻出專輯時,他的人氣達到了一個小高峰。 專輯沒做成數字專輯。用Johnny的話說,現在很少有人愿意去買一張CD拿回家聽了,就像黑膠唱片慢慢地不是主流一樣,CD也遲早會被科技淘汰掉,雖然他不愿意看到這場面,不過數字專輯遲早是主流。 他第一張專輯發行時間6月30日,顧旻剛過生日不到十天。 蘇夙對此的評價是:誒你居然不是處女座。 顧旻不想理他。 專輯受到了樂評人兩極分化的評價。喜歡的捧上了天,直言看到華語樂壇的春天;不喜歡的連帶著對家一起抨擊,說寫得不怎么樣層次低野路子。 顧旻倒沒空理會這些評價,他在專輯發行的前一天,收到了一個特別的邀請。 陸言蹊已經很久沒有聯系他了,這次卻直接把短信發到了顧旻的手機上顧旻沒興趣問他怎么拿到號碼的,這不是顯而易見的么? 2號在大劇院有一場維瓦爾第作品音樂會,我拿到兩張貴賓票。恰好沒人陪同,浪費可惜,能否邀你同行? 落款是他的全名,姿態低得充滿心機。 當天顧旻沒有行程,他喜歡小提琴,自己也練過一段時間,無奈并不專業,只在音樂學院念書時表演過一次,迎合春季藝術節的主題,曲目就是《四季》。陸言蹊連這個都打聽好,誰還敢說他只是恰好沒人陪同? 顧旻捏著手機許久,回他:謝謝陸先生。 陸言蹊說:當天我去接你。 還知道他住哪。 顧旻環顧這間租屋一周,有種自己被光華賣了的錯覺。 第6章 第六章 陸總請你聽音樂會?蘇夙嗑瓜子,去唄。 顧旻扭扭捏捏,給蘇夙又上供了一份烤脆骨:跟他又不熟。 也許是他們真的被迫相處得太久,蘇夙已經能從顧旻的只言片語中腦補出全部意思,即刻知道他在慫什么。 說起來,慫這個字和顧旻好似不太沾邊。他永遠都是一副閑庭信步的樣子,剛開始蘇夙也以為他當真游刃有余,后來得知只是面癱,登時哭笑不得。但這樣子太有欺騙性,好似他從來不會發愁,更不會退縮,有著某種矜持。 這種矜持十分正常,在蘇夙聽了顧旻那一家子八點檔的故事后,他感覺自己終于頓悟了顧旻舉手投足的好涵養的來源。原來當真沒有天生的優雅,都是被逼的。 蘇夙收了脆骨,想摸摸顧旻的頭,礙于滿手的油最終沒去禍害:呃,你是不是害怕陸總另有所圖想潛規則你啊? 顧旻一愣,別開目光去深情凝視盤里的烤茄子。 蘇夙的笑聲聽著爽快極了,他耐心地勸:如果是因為這個的話,你就放心吧。陸總沒包過藝人,他起先還是我們秦總的金主來著。 顧旻:是我理解的那個意思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