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書迷正在閱讀:陳逸景、病秧子棄療后全員火葬場、玄學大師重生后、小美人O的渣A回來了、原始蠻荒[穿書]、我又弄崩了校園怪談[無限]、第二十七個夏天、冷漠與火、一本破鏡重圓電競文、豪門大佬的白月光其實是我
馬車中的李姑娘隔著車窗看向車外的兩人,趙決明轉過臉看她,對她微笑,笑容親和而又有安撫力。 李姑娘回以羞怯的一笑,輕聲道謝,聲音婉轉動聽:“多謝少俠護送?!?/br> 兩人告別侍衛,趙決明握著韁繩駕車離去,路上他告知李姑娘,道:“冷血捕頭亦會與我們同行,李姑娘且放寬心,有他在不會發生意外?!?/br> 李姑娘說她昨日傍晚聽官家派人告知,意外之余亦是十分歡喜,將趙決明與冷血稱贊了一番。 她確實是個十分有能耐的人,即使心中暗恨,隔著車廂卻也不露分毫,面上神情亦有言語十分符合。 是以系統圍著她晃了晃,穿過車簾對趙決明感嘆:【雖然我不是人,但不得不承認她很美?!?/br> 趙決明若有所思:【你不是人,但喜歡的是人么?】 ……這家伙又抓錯重點。 系統暗恨,毫無感情地棒讀道:【對,我不是人,我喜歡所有人,但不喜歡你。因為你不是人,你是根木頭?!?/br> 馬車從街道上駛過,途經如意酒樓,掌柜瞧見手持韁繩的絳衣少年,驚奇地同他打了聲照顧,寒暄幾句,目送馬車遠去。 趙決明并未遇見太多熟人,但暗中看見他的人卻不少。 宮九目送著絳衣少年駕車遠去,漠然地移開了視線。 趙決明駕著馬車到達城門口時,冷血背著包袱站在城門下的陰影之中,他已等待多時,見到熟悉的絳紅色身影,心中微微一松。 馬車上的少年隔著人群向冷血揮手,他頷首回應,在馬車行至面前時敏捷地躍上車,經過城門守兵盤查,一行人出了汴京。 城門遠處的酒樓之上,神通侯方應看手持酒盞,遙遙望著向城外駛去的馬車,唇角微揚,眼中笑意如天邊的流云般淡漠。 若是官家未告知他李姑娘會由趙決明護送,他大約是不會知道趙決明是今日離京。 趙佶告訴方應看時只說會有趙決明一人,冷血與其同行一事決定的十分匆忙。方應看直到親眼所見,才知曉趙決明有人相伴。 年輕的神通侯神色莫測,半垂著眼,飲了口酒。 他向來以親和著稱,但在太子殿下的朋友、那位決明少俠眼中顯然并非如此。 第89章 天賜良機(一) 兩匹矯健的馬兒并駕齊驅,煙塵滾滾,馬車將汴京城拋在身后。 冷血在出城門時便接過韁繩,脊背挺直,眼一眨不眨地盯著前方,趙決明盤腿撐膝,也向前方望去。 冷血在看路,趙決明在看天。 天邊流云成堆,碧空如洗,遙不可及。 趙決明看了一會兒,瞥了眼身側的冷血,舉目回望。 城門已化作小點,高山巍峨連綿,隨著馬車的行進化為朦朧的灰色陰影,如墨色暈染在天際。 深秋的風冰冷而壓抑,天邊流云掠過,赤日隱去身形,天地微暗。 那段遙遠而漫長的夢中的似乎也有這般情形。 ——遠去的城門、逼仄的天空,自幼生長的城池中煙霧騰天,凄風卷來痛苦的哀泣,高山靜立,以千百年不變的沉默相送。 “他”哀戚回首,于寒風中垂淚遙望,印在眼中的是一座奄奄一息的城池。 …… 趙決明閉上眼,再睜眼。 此時云過天明,秋陽明朗,枝葉簌簌作響,涼風拂面而去,遠處的汴梁城依舊生機勃勃,完好無缺。 他收回視線,向馬車前方看去。 * 冷血答應諸葛太傅的提議,主動與趙決明同行的原因不僅僅是因“公事在身”、“恰好順路”、“彼此間有個照應”,還因為趙決明的身份實在是存疑。 他并不想懷疑朋友,可作為六扇門的捕快,冷血已經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懷疑過許多人。 與趙決明離京同行的第一日,夜宿郊外,他與趙決明輪流守夜,李姑娘在馬車中歇息,相安無事。 與趙決明離京同行的第二日,入一小鎮,趙決明抓住一個小賊,夜宿客棧。 第三日,趙決明同欺男霸女的惡霸產生糾紛,冷血聽到消息時對方已將惡霸押至官府,他匆匆趕去,以六扇門神捕的身份命當地知縣嚴正處置。 當日傍晚,冷血倚窗外望,眼睜睜地瞧見一只白底灰羽的海東青自天際翱翔而來,飛速沖進隔壁趙決明的房間。 他耳力極佳,聽得隔壁傳來一陣稀里嘩啦聲,亂糟糟的聲音消失后,趙決明慢悠悠地嘆了口氣。 半個時辰后,冷血聽見振翅之聲,偏頭往窗外望去,只見海東青翱翔于天際,須臾間已不見蹤影。 趙決明似乎并無隱瞞之意,說是與家人聯系所用,如今則用來與宮中的太子殿下或是官家聯系。 至于交流的內容,則是路上所見到的風土人情。 此地惡霸有仗勢欺人之嫌,知縣則有徇私舞弊之疑,縱然在冷血的威壓下知縣不得不嚴正處置,可保不準還有些腌臜事。 他們趕路匆忙,太子看了趙決明寄的信,自然會與官家商議后再做處置。 冷血并不意外,他在之前與趙決明同行便已經明白對方與尋常江湖人不同,有些事更樂意按律法評判。 可這并不意味著趙決明是心慈手軟,奉公守法之人。 趙決明從不說家世如何,但冷血見他有寶劍秋霜,如今又有名鷹海東青用以傳信,定然家世不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