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頁
而眼下這篇文,女主需要從秀才到舉人,再從舉人到進士,這當中就涉及到大量的劇情內容。 然而她現在還在思索,要不要繼續寫后續的內容。 進士自然不是官員的重點,而是起點,對于為官者,進士只是踏入官場的第一步,在這之后,還有許多事要做。 按照文名來看,她這篇文當然只需要寫到進士及第就可以,可她寫著,又覺得如果單只是寫到進士及第,似乎還不足以表現出女主的能力。 大綱本身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再加上眼下這篇文,前期的考科舉階段,和后期踏入官場階段,也并沒有沖突,只是順應劇情發展。 她最初的想法是,正文寫到高中,然后番外寫當官的事,現在寫著,卻有點忍不住想要寫后面的劇情了。 不過目前的劇情,依然是按照現在的大綱在寫。 唐寅的能力毋庸置疑,只是作為解元,含金量比現代的高考狀元還要足,到了這個地步的人,天資都極高。 女主跟唐寅學習,確實有現實中學識普通的人,跟高考狀元學習的意味,那就是對方以為自己說的很透徹,但總是會下意識遺漏一些在對方眼中并不需要講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對于學識普通的人來說,卻很關鍵。 不過女主在學習空間里學習,有一點好處就是她可以將老師講的內容掰開揉碎了學,一遍學不會就學第二遍,第三遍,哪怕是帶著高考的勁,也要將老師說的內容學會。 等到了一定階段,她自然就融會貫通了。 在這個階段,學習系統也不是一直古板不會變通,女主在學習空間里的老師也不止一位,甚至學習系統為了讓女主深入體會學習,還安排了不同風格的老師。 這也是女主的想法。 她不強求自己在科舉的時候一定拔得頭籌,她只需要自己能中舉,能中進士,只要能當官,后續一切都好說。 畢竟這里是古代,沒有特別強的科技手段,有什么事全由她說了算。 在村里的時候,她不好隱瞞,可到了外面,到了上任當官的時候,以現在的情況,估計不管她說什么,別人都會相信。 考中秀才之后,花銷rou眼可見大了起來,哪怕秀才有些特權,多少能起到些用處,可因為女主正在準備后續的鄉試,無法以秀才之名去賺錢,因此并沒有給徐家帶來更多的好處。 在這種情況下,也是徐氏宗族出手,幫忙攢銀兩,希望女主真的能高中。 這也是這個時代的特色。 閑暇之余,女主也依然會帶些手抄書出去賣,雖然賺不了太多銀兩,卻也能夠貼補一些,不至于掏空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 但也因為種種原因,女主并沒能去書院念書。 書院不同于私塾,那時更大的地方,也是更為專業的地方,大地方的書院,對學子的幫助會很大,可束脩也貴。 都說窮書生,實際上在古代,能讀上書的人,家境都不會差到哪里去。 …… “‘當真不行嗎?’ ‘并非為兄不幫你,只是這孩子,恐怕難成大器?!?/br> ‘可他如今不過十一歲?!矸蜃硬⒉辉阜艞夁@樣好的苗子,特意找了當年的同窗,希望能通融一番,讓徐絮免束脩進入書院,結果卻并不如意。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學生本性如何,從小便可以確認,至于這孩子,’面前彭夫子的同窗看著面前的一摞試卷搖了搖頭,‘如你所說,這孩子天資過人,可他又有左右逢源之嫌,若是當了官,怕也是此等作為?!?/br> ‘可……’彭夫子還要再說,卻被同窗拒絕。 ‘這樣吧,你說這孩子家境不好,屆時他要鄉試,恐怕盤纏不足,為兄給你個面子,到時候可以讓他暫且住在我家小院,可以省去一筆開銷,讓他能安心考試,如此可好?’ 言下之意,書院是必定不能進的,如今能通融,已經是他給彭夫子的面子。 彭夫子自然也知道同窗的意思,如今科考,學子都該有一門專精,像徐絮那般,樣樣都精的,反倒不受歡迎。 他也曾好奇過徐絮為何會有那樣五花八門的想法,后來仔細一想,恐怕是啟蒙時學雜了,再叫她扭轉,便再也扭轉不過去。 如今同窗這般說,他也不好再多說,便是點頭答應下來。 …… 回了頭,彭夫子與徐絮說起此事,徐絮卻滿心高興。 畢竟這時候學生科考,筆墨紙硯是一部分開銷,每次科考時的盤纏又是一大筆開銷,彭夫子居然能為她討來臨時免費居住的地方,著實是為他們家減輕了不小的壓力。 只是她現在有的,系統空間的東西實在不好出手,而系統空間之外的東西,又拿不出手,便只能連連道謝。 這倒是讓彭夫子不好意思起來。 臨走時,彭夫子叮囑徐絮:‘莫要有太大壓力……’ …… 鄉試科考開始前,徐絮帶著徐母一起往鄉試考試的地方過去,果真在彭夫子的同窗家里有了留宿之地。 這同窗也客氣,半點不提書院之事,甚至還提點了徐絮幾句。 只是話里話外,還是讓徐絮選擇一門專精,若是不能,即便高中,對后續仕途也會有影響。 對于這一點,徐絮自然很難同意,倒不是她不愿意,只是她的學習空間里的老師,個個都是人才中的人才,她是打從心底覺得這些老師說的都很有道理,讓她選擇一門,那就是讓她放棄其他的老師,她是萬萬做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