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區美人養娃日常[八零] 第135節
大事落定,衛孟喜卻還想去批發市場轉一圈,那天她只是把市場大致分類檔口逛一圈,但自己真正想逛的卻還沒開始。 是的,她這趟羊城之行,不光是買冰柜,也想賺點快錢。 八十年代最賺錢的兩個行業就是服裝和餐飲,餐飲錢是辛苦錢,在拿回菜譜之前她都不想開飯店,但服裝卻是可以試一試的。 衛孟喜第一天逛了一圈,心里已經有了初步的印象,知道哪些東西受歡迎,哪些東西拿回去會有市場了。 現在羊城還非常熱,但石蘭省已經涼了,再拿襯衣短袖不現實,倒是毛衣和呢子大衣不錯。 可一問價格,一件呢子大衣居然要二十八塊,衛孟喜暗暗咋舌,她以為是光這一個檔口老板故意詐她,去其它同類型檔口一問,也是這個價,最多就是批發量大的話可以便宜五毛錢。 衛孟喜又去看毛衣,顏色鮮艷,款式新穎,好看是好看,但都在八塊左右的單價。 她徹底放棄了。 以礦區現在的工資水平,花一個月工資買一件呢子大衣,有幾個家庭消費得起? 賣什么,能不能賣出去,還得考慮當地消費水平,像金水煤礦就便宜的小孩衣服好賣一些,其它女裝男裝啥的,基本沒多少銷量,窩棚區有兩家賣衣服的,衛孟喜十分清楚。 買得起的,都會去市里買,買不起的,創收才是第一位,誰有閑工夫打扮? 衛孟喜轉了一圈,發現自己把做服裝生意想得太簡單了。 原本她還在襪子里塞了五百塊錢,這是買車票剩下的,打算進點服裝回去賺筆快錢,現在看來是她想多了。 帶著失望,衛孟喜也沒打退堂鼓,反正來都來了,再逛一圈也沒啥。 考慮到許久治和狗蛋虎蛋建軍這四個“陸家編外人員”,前天買的文具應該不夠,她打算去賣文具的檔口轉一圈。 現在的文具主要還是鉛筆鋼筆和橡皮,衛孟喜每樣又多買了二十幾支,忽然發現有個檔口賣塑料套尺,用塑料殼子套著,里頭有直尺、量角器和兩個三角板。 套尺是這年代中小學生的必備文具,金水市也有,但不同的是,這些套尺是帶花紋的,有的印著很多黑紅相間的米老鼠,有的則是小草莓小蘋果之類的圖畫,但無一例外都是彩色的! 衛孟喜經常給孩子買文具,新華書店去過不知多少次,她可以肯定,金水市和書城市的新華書店里還沒有這么鮮亮的套尺! 見她的目光停留,文具老板忙說:“需要買文具嗎?我這里不僅有彩色的套尺,還有漂亮的文具盒?!?/br> 老板從檔口底下拖出兩大個蛇皮口袋,“這些都是今天剛到的貨,還沒來得及擺出來?!?/br> 隨著“嘩啦”一陣巨響,從口袋里倒出上百個五顏六色的小盒子! 真的是五顏六色啊,現在的文具盒一般素色鐵皮的,但一堆的盒子上印著好多好多卡通人物,有龜兔賽跑,有貓和老鼠,狐貍和烏鴉,還有……嗯,打開內側,居然還印著階梯狀的乘法口訣! 衛孟喜大開眼界,這樣的小文具盒放四十年后都沒人用了,可在1982年,可是從港城傳來的時尚潮流! “多少錢一個?” “五毛錢?!边@個檔口位置不好,老板也在這兒做了大半年,貨卻沒賣出去多少。 衛孟喜也發現了,這個檔口的東西比其它檔口要多,色彩更明艷,款式更豐富,就連質量也更好,光捏文具盒的鐵皮厚度就能感受出來。 她現在終于明白門可羅雀的原因,那就是太!貴!了! 要知道,在金水市買一個鐵皮文具盒頂多四角錢,即使是百貨商店也只賣四角五分,他這兒光批發價就要五角,真不是一般貴。 這老板可能是冷板凳坐久了,有點著急,“你批發量要是大的話,我算你四角五分一個,怎么樣?” “多少算大?” “五十個以上?!?/br> 衛孟喜心頭一動,試探道:“那要是我拿三百個呢?” 老板傻眼了,“這么多?” “你最低能到多少?” “四角?!?/br> 衛孟喜卻知道,這絕對不是最低價,“三角五分吧,你還有得賺?!?/br> 這種東西都是廢銅爛鐵回爐做的,又不是啥好鋼,印刷上色也很簡單,只要有底圖和機器,都沒啥技術含量。 見老板還在猶豫,她又指著他滿滿登登的檔口說:“其它的我也要,每一樣你都要給我底價?!?/br> 老板頓時眼睛一亮,“都要三百件嗎?” “對?!?/br> 套尺,轉筆刀,鋼筆,這幾樣是金水市不多見的,其它的鉛筆橡皮筆記本這些,差別不大,利潤也很薄。 百貨商店的鋼筆最便宜的也是兩塊以上,多的能賣到十幾二十塊,但這里的鋼筆,她看著其實也不差,甚至款式和顏色都比百貨商店的好看,筆頭也好,墨水管也好用,不容易漏……居然只要六毛錢! 就跟白撿的一樣! 衛孟喜每種顏色都挑一些,把每一樣文具都剛好湊到三百的總量,最終算出來總價是536塊,她苦著臉掏出所有身家,“我就只有這么多錢,麻煩您幫我減掉36塊的貨吧?!?/br> 讓她選的話,減啥都舍不得,畢竟她啥都喜歡。 老板也是個性情中人,見她是真喜歡,也抱著想要把她發展成長期主顧的打算,忍痛說:“這三十六就先欠著吧,等你下次再來拿貨的時候再給也行?!?/br> 三十六塊啊,真是每說一個字心都在滴血。 衛孟喜大喜,“行,那您留一個住址和電話號碼給我,萬一下次來的時候您已經不在這個檔口了,我可以送家里給您?!?/br> 她的態度太誠懇,誠懇到老板都不好意思拒絕。 看著手里的紙條,原來老板名叫張兆明,是地道的羊城人,“行,我記住了,下次一定還找您?!?/br> 東西太多,她一個人根本帶不回去,張兆明有輛三輪車,正好讓她老婆來看著攤位,他給親自送到衛孟喜住的招待所去。 那是市招商局招待所,能住這種地方的,張兆明心里有數,知道自己這次是賭對了,臉上的笑容愈發真誠。 衛孟喜這次是真光溜溜,一分不剩了。晚飯隨便吃的是來的時候買的雞蛋糕,這種老式糕點的保質期都有一個月,買的時候是剛出爐還熱乎乎的。 吃完再喝上兩杯涼開水,就算一頓。天黑以后,韋向南回來了,發現雞蛋糕少了,才知道她是沒吃晚飯,“怎么不去食堂吃?” 衛孟喜打哈哈,肯定不能說是沒錢了,“回來太晚,食堂關門,我這累得都走不動道了,等大后天到家,咱再好好吃幾頓?!?/br> 于是,韋向南這才發現,招待所房間里多出來的幾個蛇皮袋,居然滿滿登登都是文具。 “你給孩子買……這么多文具?”這是打算用到大學畢業嗎。 “大部分是拿回去賣的?!?/br> “在哪兒賣,礦區嗎?” 衛孟喜現在還沒想好,礦區消費能力有限,這些東西又不是剛需,沒文具盒沒轉筆刀的孩子多了去了,一樣能上學,“先拿到金水市試試?!?/br> 擺地攤她肯定是不會再擺了,當初買的姚家的房子單臨街門面就有一百平,鹵rou店只用了四十平,還有六十平是空著的,這一年多來有很多人來問過,想要租過去開店,但衛孟喜都拒絕了。 她想把門面留著自己用,現在不正是最合適的時機嗎? 韋向南聽她這么說,也一起商量起店要怎么開,取個什么店名好。 “我想取狀元書屋?!毙l孟喜想到新華書店的布局,也開一家書店,不僅僅只是文具店,那樣的話是真賺不了多少錢,而且門面太大了,六十個平米賣文具,她也沒那么多文具賣啊。 “我看成,金水市目前還沒出現私人書店,如果你能開一家的話……”韋向南想到那火爆的場面,也有點蠢蠢欲動。 但書要去哪里進,這是個問題,衛孟喜現在暫時不想這些,她得先想辦法將幾大麻袋的文具扛回去。 第二天一早,按照車票上的發車時間,韋向東將她們送到火車站,又幫忙把大麻袋托運,衛孟喜松口氣的同時,也更感激這兄妹倆了。 雖然,倆人都不愛說啥好聽話,但家教好,又熱心,重情重義的,衛孟喜覺著,這樣的人適合交朋友。 還是跟來的時候一樣,買的是臥鋪,上車以后啥也不用管。 韋向東粗中有細,居然還幫她們買了三斤饅頭,六個大餅,一罐辣椒醬一罐蜂蜜,她倆一個喜歡吃辣一個好甜。 “向南姐你大哥可真好,以后誰嫁給他都享?!瓕α?,他有對象沒?” 韋向南搖搖頭,“三十二了,未婚,單身?!?/br> 人好,工作好,長相也是這個時代最受人歡迎的正派硬漢,“應該不缺女孩喜歡吧?” 韋向南點點頭,“我也發愁,他以前是忙工作,沒心思找,現在又要拉扯我跟小弟,想要先把我倆的事情落定才考慮自己?!?/br> 這就是長兄如父,責任心爆棚啊,衛孟喜也不知道說啥了,扶弟魔扶妹魔不至于,但責任心太重,耽誤了自己,以后弟弟meimei能養他一輩子嗎? 現在兄妹仨都沒對象,自然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以后弟弟meimei成家,要為自己的小家庭考慮更多,他又能排在第幾位?弟弟meimei能把他當父親,那弟弟meimei的伴侶呢?弟弟meimei的孩子呢? 不過,這終究是別人的家事,她也無權置喙。 衛孟喜閉上眼睛,準備好好睡一覺。忽然,床邊傳來一聲,“同志你好?!?/br> 她倆買的是面對面的中層臥鋪,聽見聲音同時睜開眼睛,面前居然站著個個子很高的老頭。 人的直覺很奇怪,雖然沒有直接接觸,但那種熟悉的感覺又上來了,不就是來的時候打量她的那道視線嗎? 衛孟喜下意識的第一反應是捂緊隨身攜帶這幾個包,但隨即想起錢都早花光光了,正好,出了隧道,車廂內光線十分好,她一下子就把老人的臉看清楚,“您不是……” 老人舒口氣,笑起來,眼角的紋路讓人十分舒服,“看來我沒認錯人?!?/br> 第76章 老人摘下帽子, 衛孟喜再看,就更像了。 事情已經過了一年多,但她記性好, 況且像這樣精神挺拔的老者, 就是想忘記也很難。 “老先生您現在恢復得怎么樣?” 他什么都沒說,她已經知道問這句話。 老人更加肯定自己沒找錯人, 笑著點頭,“很好,謝謝你?!?/br> “我們一直想找機會當面感謝你,但我家里人去年將我直接轉院到京市, 等出院的時候, 粵東省老家又有急事,他們先把我送回老家,等再想要去登門感謝的時候, 那張紙條找不到了?!?/br> “實在是抱歉?!?/br> 其實,王家人不僅回過金水市兩次, 在他描述的暈倒的地點和醫院來回問過很多次都都沒找到這么個小恩人。 他當時人雖然是昏迷的, 但還有一絲神志, 隱約聽見有個年輕女同志的聲音鼓勵他, 讓他一定要堅持住馬上就到醫院了, 還一面掐人中一面細細碎碎的說些奇怪的話。 人在所有感官都消失, 只剩聽覺的時候, 會特別靈敏, 時間會過得特別慢,所以他至今還記得當時的情景, 還能原模原樣復述出來。 當然, 衛孟喜當時沒放心上, 只不過是幫一把的舉手之勞,事后沒找到老人也就放下了。 “也幸好,只是輕微的中風?!崩先说膹褪霎敃r的情況,他被搶救及時,命是保住了,但關鍵是金水市的康復條件很一般,兒女不允許再將他一個人留在醫院,所以等病情稍微穩定后就用專機給轉到京市醫院,在老干部康復病房里待了一個多月。 王明朝老人下意識動了動自己左邊的胳膊,要是當時沒被這年輕同志救下,他現在即使命保住,也不可能恢復如常。 他的老戰友里中風的也不少,好了以后還是半身不遂,他要強了一輩子,好腳好手這么多年,決不能忍受人生暮年卻變成一個行動不便的“累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