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徐敬藩合上賬冊,回答道:“賬冊中所牽連之人,不僅應當追繳貪墨之財,還應徹查他們這幾年來犯下的所有罪責,并按照大蘅國律例嚴懲?!?/br> 楚岳峙微微頷首,又道:“如今國庫空虛,此次山海關又遭戰禍,戶部壓力極大。只追繳這賬冊上的人,恐怕還不夠。徐閣老,可有想法?” 徐敬藩知道,這賬冊上沒有他們徐家,顯然是楚岳峙的意思,只是楚岳峙雖然是要保他,但也不代表他可以毫發無損的全身而退。楚岳峙在這個時候提到國庫與山海關之戰,他再遲鈍也知道楚岳峙是何意,于是說道:“老臣愿捐出家產以填補國庫虧損?!?/br> 楚岳峙將第二個箱子合上,而后撩起長袍下擺,直接坐到了箱子上,對徐敬藩說道:“倒也不必捐出所有家產,畢竟徐家不小,可不能就這么倒了。依朕之見,徐閣老就隨便捐個八百萬兩白銀,如何?” 徐敬藩一聽,當真是眼前一陣發黑,八百萬兩白銀,已經遠超出他這些年所貪之財了,楚岳峙這嘴上說著不需要他捐出所有家產,可實際上就是要把他掏光! 然而事到如今,也沒有他說不的余地,要想保命,保住徐家便只能應下。 俯身磕頭,徐敬藩道:“老臣遵旨?!?/br> 楚岳峙將系在腰間的碎玉握在手中把玩,睨視著徐敬藩問道:“徐閣老,朕今日單獨召見你,這意思,你可明白?” 單獨召見,又將徐家從賬冊上抹去,徐敬藩趴伏在地上高聲道:“老臣,謝陛下隆恩?!?/br> “先別急著謝恩?!背乐耪f道,他繞這一大圈子,總算說到了這最后一件事,“朕雖下旨重整內閣,但依照眼下的情況來看,一時三刻也查不完。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徐閣老這些年想必深諳舉薦之道,莫不如明日早朝,再為朕于眾臣跟前舉薦一人吧?!?/br> 徐敬藩抬起頭,卻見楚岳峙面沉如水地看著他,身上散發出不可抗拒的威嚴,平淡地緩聲道:“首輔重任,能者居之。前禮部尚書司崇德之子司淵渟,身受不白之冤忍辱負重,在朝多年始終秉持公正盡忠于大蘅國,此次帶兵出征前往山海關更是立下汗馬之功,是為下一任首輔最佳人選?!?/br> 第102章 班師回朝 都察院奉旨查辦貪墨之案,牽連數名大小官員,皇帝楚岳峙在早朝時因此而起雷霆之怒,下旨王世制及其子等人斬立決,其余地方官員皆判斬監候。 內閣首輔徐敬藩,于早朝上自言年歲已高難再擔當首輔重任,故而請旨望皇帝楚岳峙能準他告老還鄉,同時向皇帝楚岳峙舉薦前禮部尚書司崇德之子司淵渟為下一任內閣首輔。 此舉薦瞬間在早朝引發軒然大波,多位臣子高聲反對,然而內閣眾臣經過此次整頓,深知帝心難測,楚岳峙登基前跟司淵渟在朝堂上數度爭執的畫面還歷歷在目,可最后卻是司淵渟與楚岳峙一道入宮勤王救駕,加之楚岳峙雖免去了司淵渟一應職務卻同時下旨為司家平反,之后又下旨令司淵渟帶兵出征,還令都察院糾劾百官重整內閣,他們便是再遲鈍,也該反應過來,楚岳峙對司淵渟,不僅并非欲除之而后快,甚至還大有抬高倚重之意。 事實上,當初司淵渟帶兵出征山海關,那些沒在早朝時瞎嚷嚷的大臣并非真的就不反對,而是在心里存了一份僥幸,這司淵渟常年在宮中從未上過戰場,此次一去雖說若是打了勝仗會贏得軍功,可誰知道他會不會直接就戰死沙場了,到時候便是得了封賞又能如何,人都已經沒了徒剩一具殘尸。 可他們是想不到,司淵渟竟能耐到這份上,過去這些年在朝堂上將他們壓得死死的也就罷了,如今帶兵出征山海關,竟也順利大獲全勝,也沒有半點受傷的消息傳回。這下可好,如意算盤打不響不說,竟連內閣首輔徐敬藩都倒了,自請辭官還舉薦司淵渟。熬了這么些年,好容易新帝登基本以為能讓司淵渟倒臺,結果人現在不僅沒倒臺,身份還高貴了,出征歸來又會再次壓在他們所有人之上,這真真是讓他們心頭血都要嘔出來了。 然而再多的反對都沒用,楚岳峙登基后,表面上撤了司淵渟的權,司禮監不再涉政,甚至下旨重整內閣,一來二去所有的權勢都回到了帝王手中,沒有人能真的威脅到楚岳峙的皇權。連內閣首輔徐敬藩都被治了還要裝出君臣和睦之像,照著楚岳峙的意思主動讓出首輔之位并舉薦司淵渟,他們若是再聰明點就該知道,接下來的大蘅國以及朝堂都將會變得與之前全然不同。 內閣首輔徐敬藩的倒臺,內閣的另一派也是憂心忡忡,貪墨之案帶來的影響不小,且徐敬藩的舉薦也意味著接下來與他們斗的,將會是身份轉變后回歸朝堂,再次握有議政權并且依舊有皇帝撐腰的司淵渟。再看皇帝的意思,來年怕是又要變天了。 對于朝中那些反對司淵渟做內閣首輔的臣子,楚岳峙也不跟他們硬碰硬,貪墨之案直接拉出來,那些臣子們誰不帶著一點裙帶關系,楚岳峙這么一鞭尸,他們就一個接一個的蔫巴,連著好幾日的早朝,凡是夠品階進殿參與議政又持續上奏反對讓司淵渟做內閣首輔的朝臣,生是讓楚岳峙給治得脫落一層皮,一時三刻都蹦跶不起來了。 楚岳峙雖是有傅行云、吳永廉及夏志軼等人做幫手,在朝堂上將大臣們治得無話可說,可下了早朝他也依舊被各處的公文奏折、司家與皇甫家兩案的平反再審以及貪墨之案的后續,還有司淵渟臨走前給他整理好,那些底下朝臣暗地里干的那些見不得人有待整治的勾當給整得大動肝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