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農業系統在古代當國師 第43節
書迷正在閱讀:去你的豪門聯姻、霸總O他又破產啦、神洲藥主、睡服狗男人(快穿)、[兄戰]和兄弟們之間愉快的性生活、陌陌小姐(H)、與你癡纏(1v1 H)、殿下他又嬌又甜[蟲族]、師尊他真不想當萬人迷、國民初戀和他的小茉莉
日子一天天過著,時間悄然流逝,那些從西昌國運來的棉花,也快速的適應了京城的土壤,開始一天天成長著。 另一邊,農署負責培育的那些稻谷,也終于到了收獲的季節。 宋思自然是帶著自己的徒弟全程看護記錄著的,雖然從抽穗開始,見到那與尋常稻谷不同,稻穗極多,并且顆粒飽滿的樣子,他心中便隱隱有了預料。 并且眼見著這些稻谷一日比一日長勢旺盛,最后終于開花結實,他看著眼前重得壓彎了的稻谷,遠遠望去一派豐收景象的樣子,他還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催促著底下的人快些收割稻谷,稱量重量。 其實他在農署這么些年來,已經十分有經驗了,查看一番之后,其實心中便有了大概估量,但是他還是盼著最后收獲的時候稱量出來的數目,心中期待萬分。 作者有話說: ? 第62章 待得那些農人們將這些田里的稻子一一收割, 進行統一晾曬之后,再用傳統的連枷進行脫谷, 等所有的稻子都脫好粒, 一并運至專門儲存的谷倉中,那里自然有小吏負責統計稱重。 原本收獲的這幾日,自有下面的官吏農民們負責, 他們只需等待結果就是,宋司他們自然是不必親自前來的。 但是這樣重要的收獲日子, 誰能按捺得住心中的激動之情,好好地安靜待在府衙里呢? 因此這兩日, 大家都沒了心思做別的事, 一個個都跑到自己負責的農田那觀察著情況,看著來來回回的農人們一車接著一車地, 將收獲來的稻谷運送到谷倉去。 這些人一個個都累得大汗淋漓的, 但是誰都沒有喊累,反倒是雙眼冒光地看著從自己手上運送出去的, 那些裝的滿滿的糧車, 一個個仿佛都能再繼續干上三天三夜,也不停歇。 這些農民世世代代都彎著身子在農田里乞食,每年都盼著天公作美,能讓他們有個好收成, 若是一旦碰上個什么災年, 那他們一年的活, 就都白干了。 他們不祈求更多,只希望田里的糧食能正常收獲, 若是哪年收成多了一成半成的, 那都是要感謝上蒼, 焚香燒紙的。 可他們從未像這次這樣,見過這些土地上居然能長出這么多稻谷,多得讓他們實在不敢相信,覺得自己好像生活在夢中,才能種出這么多糧食來。 雖然最后還沒有稱量出個結果來,現在還在收獲的過程中,但是他們也能大致猜測到,這些從國師那里得來的仙種,最后收獲的稻谷,起碼比他們平常時日收獲的那些,還要翻上個好幾番。 他們每年種的稻子可以成熟兩次,如今僅僅只是這一回的收成,就抵得上他們幾年的收成了。 這如何能不讓他們激動萬分呢? 若是他們日后也能繼續種著這些稻谷,那么即便是遇上了荒年,收獲的糧食也能夠他們吃的了。 收獲的這幾日里,幾名農人在睡覺的時候都激動得睡不著,開始聊起天來。 “要是咱們以后也能種上這些稻子,那是不是大家都能吃飽飯了?” 其他人也暢想著未來富足的日子,他們都是此地的莊戶,無地少地,只能依附于主家,向主家租借土地耕種。 因而他們既要向主家交租,又要為官府繳納正稅,即使當朝賦稅不算嚴苛,但是這樣兩頭繳納下來,最后他們手中剩余的糧食也沒有多少了。 即便他們手里種出了許多糧食,但最終,他們全家也只能勉強落個溫飽而已。 如今見到產出了這么多糧食,他們也不由得心神搖曳。 若真能種上這樣的糧食,即便最后只能留個十之一二,或是再少些,也能讓他們全家都填飽肚子了,甚至還能有余糧賣出去,賺些錢回來。 一個年紀長一些,頭發還有些許花白的農戶,卻是冷哼一聲,“一個個想得倒是挺好?!?/br> “先不說這樣的仙種,能不能讓我們這些莊稼漢來種?!?/br> 這話一下子讓一些人也心虛起來,畢竟在他們來看,這樣的東西確實是仙家之物,肯定是會供給那些達官貴人的,怎么會輕易就能到他們手上的。 “再者說,糧食多了這么許多,難道賦稅就不會增加了嗎?” “那些官老爺可不是什么善心人,容得了你們手里有那么多糧食?” 這人態度冷冰冰的,說的話也并不好聽,但是這倒一下子把這些心頭火熱的人,一下子都打醒了。 是啊,即便當朝已經算是太平時節了,但是什么時候都是有貪官污吏的,可見不得他們能留下那么多糧食,肯定要想方設法從他們手中挖去的。 他們也一下子想起了這個中年男人的來歷,這人家中本有幾十畝良田,結果被人看中,硬要以極低的價格強買下來,那樣的價格幾乎和明搶沒什么區別了。 他們一家自然是不愿意的,畢竟農民們的根就在于田,若是沒有了那些田地,他們又要如何謀生呢? 只是卻沒料到,那人與當地的官員沾親帶故,見強買不成,便使了手段,哄了他家兒子去賭錢,最后拿著那欠條,硬是要讓他們把良田交出來,使他們還反欠了幾十兩銀子。 他們不過是普通的農戶,入官衙求告無門之后,最后也只能不得已將良田交出去。 沒了土地,他們也只能尋了主家,從他們手中租得田地,才能繼續耕作下去。 即便這戶主家心地不錯,收的租子并不算高,但是還是比不上往日耕作自家田地來的輕松,一面又要交租稅,一面又要交田稅。 他一家五口人,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因而他對那些官吏自然是沒有什么信任可言的,即使如今親眼見到了那些一車車的糧食,他也不覺得這些糧食和自己有什么關系。 左右這些都是要上交給那些貴人的,他們可沒有這個福分。 這話一下子讓大家原本雀躍的心情都平靜了下來,是啊,即便他們真能好運,得到那些仙種,但是那些賦稅真能不繼續增加嗎? 可真是如此,那他們種再多的糧食,也沒辦法填飽肚子呀。 雖則如此,但是一些人心中還是滿懷著期盼,或許這回真的就是老天開眼,派了仙人送糧,就是來讓他們能吃飽飯的呢。 就算不是真的,讓他們做做夢,腦子里想一想,也不成嗎? 房間里沉寂了下去,再沒有人開口了。 雖然被狠狠打擊了一番,但是第二日,這些人還是依舊熱火朝天地收割晾曬著稻谷,自豪地看著一車車運走的糧食。 雖然這些稻谷也有那些農官們的功勞,但是大部分時候,莊稼可都是他們伺候的,這些可都是自己親手種出來的。 即便知道這些糧食今后并不屬于自己,但他們還是不由得產生了強烈的滿足和自豪之情。 宋司和秦定這些農官們,開始時還在農田旁,看著那些稻谷,一個個都激動的漲紅了臉。 秦定家中向來不缺銀錢,也不缺糧食,往日里他從不覺得這些東西看上去竟如此耀眼,他甚至還極為挑食,每日的飯食從未吃完過,有些時候沒什么胃口,甚至直接讓人撤了下去。 如今隨著師傅花費了這么多時日,現在才親眼見到這些稻谷豐收,這么久的這段時間以來的親眼所見,見到那些農人們每日都辛辛苦苦地除草打蟲,小心翼翼地侍應莊稼,這讓他終于覺得,這些糧食實在是珍貴無比,耗費了這么多人的心力才最終收獲。 宋司倒是鎮定得多,不過見他腳步不停直接前往糧倉那邊,便可以看出,他的情緒并不像面上來的這樣平靜。 如今大部分的稻谷都已經收了上來,按照記錄稱量的官吏所說,這些田地里即便是最為貧瘠,產量最低的,畝產也能有十一二石。 更不必說那些本就是肥沃良田,又有人精心伺候的了,目前來看,最高的畝產產量甚至能達到十六石。 而那些在水田里養著魚或是養了些鴨子的田地,與尋常相比,產量確實是高了些。 雖然不多,但是既能種田,又能收獲魚鴨,如此一舉兩得,省了不少功夫,也已經讓眾人十分驚喜了。 負責記錄稱量的那些小吏們,最初甚至驚訝得落不下筆,都擱下了手中的紙筆,親自上前查看了一番,他們才能相信,居然真的能有如此仙種,種出比尋常稻谷翻了七八倍的產量。 再后來,見到那一田更比一田高的產量,他們也已經不再是最初那般驚訝到失態的樣子,可以鎮定落筆了。 最終所有的稻谷全都統計入庫之后,宋司帶著自己專門挑出來的結了二十幾個分穗的嘉禾,親自去了皇宮稟報此事。 皇宮里也有一片專門開墾出來的農田用于種植這個稻種,因此收獲之后,宮中自然有人馬不停蹄的前去稟報。 在聽得宮中那些產出來的稻谷也有十二石之多,這讓這些日子以來有些黯然神傷的宣文帝,也不禁精神抖擻。 原本在聽得國師所言之后,他們只想著,這些稻谷能有個七八石,便已經足夠讓人心滿意足了。 沒有想到竟然能出乎他們的意料,比他們預估的還要高上許多。 而在聽得宋司的匯報,親眼見到了竟有二十多穗的嘉禾,并且了解到種下的這些稻谷,最高的畝產甚至能達到十六石。 這讓宣文帝都不禁撫胸,才能勉強壓下心中激動的心緒。 “好!好??!”他不禁拍桌感慨著。 前朝曾有一莖九穗的嘉禾,如此便已經是祥瑞之兆了??扇缃裉镏斜槭蔷潘?,甚至最多還能有二十多穗,豈不遍地都是祥瑞了? 宣文帝都恨不得立刻讓人做上一篇文章,發下告示,告知天下。 宮中的下人們也議論紛紛,個個都好似聽說了什么大消息一般,私底下偷偷摸摸的談論著此事。 有些親自收糧食的太監們,還偷偷昧下了一小捧,裝在小瓶子里,同那位國師大人的雕像一起日日供奉著,希望這能保佑他們吃飽穿暖,平平安安。 第二日,朝堂上的眾位官員,也一邊聽著宋司的稟報,一邊紛紛傳看著那些嘉禾,心中也大為驚詫。 即便他們聽說過國師所言,此乃能產十石的糧種,但畢竟未曾親眼見過,還是難以置信。 如今聽得農署官仔仔細細匯報了各處收獲情況,收成平均下來也有十四石之多,這令在場眾人都不由得驚嘆連連。 竟能有尋常收成七倍之多,不愧是國師拿出來的東西,果真是天賜仙種啊。 作者有話說: ? 第63章 他們早知道那位國師大人確實神異, 不僅可以預知風雨,還能治療疫病, 心中自然也是極為崇敬的。 但是這兩件事畢竟與他們關系不大, 他們聽聞之后也只是心中感慨,還好自己沒有染上疫病,其余的便沒有再多了。 畢竟他們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仙人手中即使有仙丹神水,那么給的應當也只會是陛下和太子了, 他們這等凡俗中人,如何能肖想呢? 當然, 也不是沒有人心中抱著期望, 想著討好國師,同府里的其他人打個交道, 或許真就那么巧, 自己足夠幸運,能入了國師的眼呢? 不過, 這么久下來, 并沒有一人能有如此殊榮,得到單獨面見國師的機會,他們送去的拜帖全都被原樣退回了,禮物也不曾收下。 而且國師見人也頗為隨意, 不是商人便是醫戶, 不拘身份貴賤, 貧富之分,實在讓他們不得其解。 并且自從太子派人警告過一番后, 眾位大臣也不再那么熱情地投遞拜帖了, 門房也基本不收了, 摘星樓才恢復了往日的安靜。 而如今,這樣高產的糧種,令在場眾人均都呼吸急促起來,一個個都失了往日端莊有禮的風度,看著抬在殿中的箱子愣神,像是不敢置信一般。 幾名官員甚至以為自己聽岔了,還轉頭向自己的同僚確認,真是十四石,而不是四石? 在得到肯定之后,他們才像是如夢初醒一般,臉上也不由得露出了一絲笑意來。 畢竟農乃百業之本,只有當人吃飽了飯,才有心思想些別的事,才能發展其他行業。若是連飯都吃不起,那何談做事賺錢呢? 而如今有了這樣的高產的稻谷,或許便能很大程度上解決糧食的問題,到時糧倉儲滿,一片豐收,家家戶戶都能吃上飯,豈不是四海升平,盛世之景。 無論這些人想的是百姓能吃飽飯,還是自己能得到更多的糧,收到更多的錢,但是這一刻,所有人都心中懷著發自內心的喜悅之情。 尤其是一些原本就是寒門出身,見識過民間情況的官員。他們深知,如此高產的稻谷,若是能推廣到民間,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能讓多少人都能吃上飽飯,少餓死那么多人。 因此,他們便立馬反應過來,請求將這些稻谷推廣下去。 宣文帝自然也是如此想的,除了皇宮那片田里的那些,這一批糧食大部分就是作糧種收上來,好生晾曬儲藏的。 只是孟朝畢竟疆域遼闊,即便水稻基本只能在南方種植,但是南方州縣眾多,后續如何推廣種植,各州縣又能分到多少稻種,還是需要仔細商議一番的。 因而這件事一時之間還不能立馬下決斷,大臣們討論了一番之后,便不再提了,反正之后他們也可以上疏奏議,寫出自己的看法見解的。 此事歇了,眾人又想起那位國師來,畢竟這樣的仙種可是對方親自拿出來的,或許這便是天上仙人所食用的呢。 而且這樣珍貴的東西,即便是被隨手送了出來,他們也合該有表示才行。 因而這些人又開始講起了曾經的話題,便是為這位國師大人立祠奉香火,好受萬民朝拜。 這一次卻是與最初的情況不同,最開始姜虞剛剛出現沒多久,眾人雖說也想要為她建祠立廟,但是當時不過是因為,他們心中都懷著對于仙人的敬畏和討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