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府美食探案錄 第160節
宋推官搓著手,興奮得黑臉通紅。 之前衙役在劉善夫婦的房里搜出來不少疑似高發販賣的小玩意兒,跟謝鈺之前在他租房內發現的存貨一致,但那些卻不能作為證據。 因為劉善完全可以說是以前從高發那兒買的,而事實上,他也確實這么解釋了。 但這次不一樣。 包袱皮這種東西,本就是外出行走必備的,那位無意中買了二手的客人都知道要臨時采買,更何況高發? 把包衣服的包袱皮賣了,他自己用什么? 退一萬步說,劉善真想從高發那兒買包袱皮,也要買個新的。 再退一萬步,即便他摳門兒,買了舊的,也不太可能立刻轉手賣出去。 宋推官起來轉了幾個圈子,又嗖地轉回身問那伙計,“你可還記得劉善將包袱皮賣給了哪位客人?他現在住在哪里?” 伙計點頭,“是個每年來往北面販羊的,一只眼睛不大好使,人人都叫他周獨眼。眼下入了秋,正是那邊羊群肥壯的時候,說不得這些日子就要趕著羊過來了?!?/br> 開封人愛吃羊rou,可惜本地以務農為主,卻不大產,縱然有,膻味兒也重,貴人們不愛吃。 故而關外的肥羊便很受歡迎,每年都有許多羊販子往返兩地販羊,然后再從關內采買絲綢茶葉等精巧的,來年開春帶回關外。 這一來一去都不走空,便是幾倍的利潤。 只是路途遙遠,環境惡劣,荒野之中除了防壞人,還要防狼群,許多人出了門就再也沒回來。 宋推官又問了周獨眼入城后會去的地方,當即派了人出去,一隊守在劉善的客棧里等周獨眼,另一隊則去周獨眼入城后經常駐足的小客棧,防止對方因為意外情況改道錯過。 這一等就等了大半個月,一群衙役天天相互問“來了嗎?” “沒有?!?/br> 幾乎要化為石雕。 直到七月下旬,天氣驟然轉冷,大家早晚都開始換上略單薄的秋裝了,守在客棧的幾個衙役照例出來吃飯、眺望,忽然就聽那爬上樹的衙役失聲大喊:“來了來了,來羊了!” 另一人也爬上去看,果然就見道路盡頭一陣塵埃,那塵埃下一片聳動的灰蒙蒙的毛團似的活物,中間還夾雜著“咩~咩~” 幾人等不及,直接沖了出去,果然見到一個胡子拉碴臟兮兮的羊倌兒,“你是周獨眼不?” 羊倌兒茫然抬頭,一只眼睛在陽光下灰蒙蒙的。 “是啊?!?/br> 幾個衙役對視一眼,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在城外蹲守半月,整日風吹日曬,感覺像被流放了似的。 終于,熬到頭,能回家了! 第116章 我招 周獨眼剛應了一聲,就見那兩個差役一個接一個從樹上蹦下來,急忙忙問道:“今年過年前后你在劉善的客棧住的時候,是不是從他那里買了個舊包袱?” 周獨眼直愣愣點頭,完全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么事。 過了會兒,他突然激動起來,“我就買了個包袱皮呀,就是塊布,里面啥都沒有!” 可別是誰說丟了什么東西,賴自己吧? 那兩個衙役一聽都笑了,連日來被曬得黑紅的臉上,一排白牙反著光,格外顯眼。 “你別害怕,我們就是找包袱皮,那是贓物?!?/br> 周獨眼:“……” 都說是贓物了,我能不害怕嗎? 其中一個衙役問他,“那包袱皮,還在嗎?” 周獨眼忙解下背上一個灰撲撲的東西來,“在在在?!?/br> 說到這里,他就有點氣,“姓劉的那忘八犢子,欺負我眼睛不好,燈下看不清楚,故意拿了個用過的賣給我。得虧著我看見了下頭的補丁,不然就給他坑了錢去了……” 周獨眼往返關內外一次,一路上風塵仆仆,包袱皮上沁滿了塵埃,兩個衙役完全看不出原來是什么花色。 不過邊角處的那處小補丁,倒是跟之前那名伙計說的一致。 兩個衙役對視一眼,都點了點頭,狠狠松了口氣,朝著周獨眼一招手,“嗯,跟我們走一趟吧?!?/br> 周獨眼傻了。 好端端的,咋就去衙門了? 不過最終也沒先去成衙門。 周獨眼的肚皮叫得震天響,餓得頭昏眼花,聞著那邊客棧飄來的燉rou香,哈喇子淌得比頭發還長。 走了這一路,他早已又累又渴,才說幾句話,干裂的嘴唇上就迸出血珠,騎著的駑馬也需要休息。 更別提他還趕了一大群羊,就算人能去,衙門里也放不開這么多羊。 于是兩個衙役只好先帶著他去喝了水,吃了飯,又飲了馬、喂了草料。 因實在忒臟,野人似的,又泡了個澡,換了套體面衣裳。 歇息片刻之后,這才去府城內各處酒樓飯莊交了羊。 關外的好羊是不愁賣的。 像周獨眼這種老羊倌兒,往往都是各處酒樓飯莊先預訂好了數量,交一筆定金?;貋碇?,他直接趕著羊去酒樓,同時拿剩下的一半錢。 這一趟收獲頗豐,兩個衙役看得都有些眼熱,往衙門去的路上,忍不住打趣道:“這下可賺夠一年的了,天也冷了,該好好歇歇了吧?” 嘖嘖,這一趟賺的,可比他們多多了。 周獨眼喜滋滋的,連連擺手,“歇不得,兩個娃娃還要念書哩,以后也要娶媳婦,趁著如今身子骨還硬朗,多攢些家底?!?/br> 他很多年前就開始販羊了,一年十二個月,只年前后到初夏那四個月歇著,剩下八個月,平均四個月往返關內外一次。這次回來休息幾天,又要出關,順利的話,剛剛好能趕上年前后再販一批回來。 天涼之后,人們都愛吃燥熱肥嫩的羊rou進補,銷路極好。 兩個衙役看著他露出來的手腕上幾條猙獰的疤,想起來關外滿天的風沙暴雪和野獸的兇殘,又紛紛打消了那點羨慕。 罷了,人家這也是拿命換的辛苦錢,應該的。 進到開封府后,周獨眼才曉得什么叫熱情。 所有人看他的眼神無比熾熱,都好像在看什么稀罕物似的…… 活了小半輩子,他從沒像現在這樣受歡迎。 竟有些受寵若驚。 周獨眼交了包袱皮,又老老實實說了當時自己與劉善的對話。 宋推官看著那塊臟兮兮,散發著濃郁羊膻味的包袱,“當時劉善說這包袱是他自己的?” 好家伙,都給盤包漿了,就算高發自己來也認不出了吧? 周獨眼點頭,“大人,小人眼不好,耳朵卻沒毛病,確實是這么說的?!?/br> 宋推官對衙役道:“帶劉善?!?/br> 周獨眼有點好奇,“大人,那真是家黑店???” 膽子還挺大,真不愧是孤身闖關外的人。 宋推官沒有正面回答,“怎么,你聽過類似的傳言?” 周獨眼猶豫了下,“這個說不準,只是隱約聽過一耳朵,說劉善那廝買賣做得不干凈?!?/br> 不說別的,欺負他眼睛不好使,拿壞包袱皮以次充好就夠壞的了。 不多時,劉善來了,周獨眼見了,大吃一驚。 怎么這個樣兒了? 其實別說他半年沒見,此時的劉善和半個月相比也是判若兩人。 在關押的這段時間內,宋推官等人想盡了法子逼他開口,奈何這廝仍是有所保留。 偏證據不足,不好用刑,只能熬。 每日只給清湯寡水吃個半飽,夜里也不許他好生睡覺,幾天下來,人都佝僂了。 宋推官將那包袱皮摔到劉善面前,“劉善,你可認得這個?” 連日來吃不好睡不好,劉善的精神已是岌岌可危,人都有些遲鈍了。 他慢吞吞低下頭,仔細辨認。 宋推官一拍驚堂木,大聲喝問道:“你口口聲聲不知高發去向,又先后數次狡辯,謊稱那高發早已離去,那本官問你,為何自他去了你的客棧后,再無人見過?高發的包袱皮又怎么成了你的東西,又賣給周獨眼!” 對普通百姓而言,命案就是頂了天的大事了。 而敢犯命案的人,自然也是喪心病狂到極致,于是難免有許多人展開想象,覺得那兇手必然負隅頑抗,輕易不肯認罪…… 其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兒。 真正殺了人之后還心如止水的兇手畢竟只是極少數,大多數人殺人后都會惶惶不安,一旦被抓,自己先就怯了三分: 見到衙役的瞬間,相當一部分兇手都來不及起逃跑的念頭,腿就自動軟了。 然后一問,直接就招了。 像劉善這種能死扛半月的,著實算得上“出類拔萃”。 而恰恰就是這份“出色”,反而加重了他的嫌疑。 因為這是殺人??!對尋常百姓來說,還有什么比被衙門冤枉殺人更嚴重的事嗎? 如果他真的被冤枉,反應一定會很激烈,要么哭要么鬧……反正絕不會這么沉默。 身體狀況差的人對外部聲音大多極其敏感,甚至是茶杯磕碰桌面的細微動靜,也會心跳加速。 而劉善此刻本就像被懸在蛛絲上,神情恍惚間聽那驚堂木,猶如驚雷炸裂,又被宋推官連珠炮似的一串逼問,心口突突直跳,身體猛地哆嗦起來。 “人證物證俱在,本官再問你,那高發的尸體現在何處?還不從實招來!” 宋推官再次重重拍下驚堂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