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書迷正在閱讀:我嗑的CP必須HE[快穿]、我被萬人迷光環害慘了、[洪荒同人]移民洪荒的日子、重生后死對頭突然說愛我、古代臣子追我來現代了、我與他今天睡覺時隔了多少距離、魔王級奶爸[快穿]、告白認錯Enigma后頂A懷孕了[穿書]、遇名河畔有家客棧、[快穿]男主快到碗里來
“最近只是太累了?!背@鴻沉默地捧著清水,抹干臉上的泥土,他緩緩地直起身,轉頭看向王德明:“現在已改朝換代?!?/br> “如果有一天,我去還愿了,你就把書信交給國公府,王府就交給你打點?!?/br> 王德明語重心長,他淚目地開口:“你去哪里還愿?” 楚驚鴻隱忍著自己:“去他曾去的地方?!?/br> 王德明搖著頭,明眼人都能看出楚驚鴻的心病,越加嚴重:“王爺求求您,帶上老奴一起吧,那抱一仙山那么高,你患有腿疾,無論如何,老奴也放心不下您的安危,爬那么高的階梯?!?/br> 楚驚鴻面色清雋,眼神滯重:“本王不能帶你去?!?/br> “這是我和阿年的約定?!?/br> 王德明不忍:“王爺您是我親眼看著長大的,您萬一站不穩從臺階摔下來,就是粉身碎骨。你讓我如何給國公交代?沒人跟著你一起照應,這一路上旅途艱難,你怎讓老奴安安心心地呆在王府?” 王德明深知謝知年想要楚驚鴻好好活下去,這對于楚驚鴻而言是殘忍的事,他見證楚驚鴻意氣風發,也見證楚驚鴻消沉自暴自棄。 只不過楚驚鴻一直把自己逼得太緊。 謝知年離開這人世的這些日子,楚驚鴻瘋狂地麻痹自己,尋常里的書籍不落下,每日都會去陽關院小坐,這一坐就是一整天,時常見不到楚驚鴻的人影,晚上打著燈籠才找到坐在亭子里的楚驚鴻。 不吃不喝。 鬧脾氣。 楚驚鴻表現出來叛逆尋死,王德明放一萬個心,但楚驚鴻沒發脾氣,只是偶爾一個人默默地感傷,分不清東西南北,那副模樣更叫人心疼。 王德明堅信自己的主子沒有瘋:他只是累了,想找個地方暫時歇歇腳,過一段時間回好的。 “此事沒回旋的余地?!?/br> 王德明無可奈何,楚驚鴻鐵了心地要去,他眼睛里的悲傷如濃墨推開,喝下那碗葬送離別的小米粥:“我離開王府后,你在陽關院立下靈牌,把我和他送進外系祠堂?!?/br> “摔死了也是美事一樁?!?/br> 王德明淚水扛不住地流,他舍不得白發人送黑發人。 “人得學會認命,我以前就不認命,自持狂傲終成死尸?!背@鴻想到什么,他緩步的推開窗,太陽的光芒灑在身上,眼里滿是哀求和留念:“命里無時莫強求?!?/br> “至少我帶著阿年不是?” 楚驚鴻走好每一步,他已不是他,帶著謝知年意志活下去的人。 王德明眼淚汪汪,他握著楚驚鴻的手,腳下如同綁住千萬座山,喉嚨卡住巨刺說不出半句話:“這哪里有人尚在,立下靈牌的?” “老奴知您失去謝公子,日子便沒盼頭,可老奴打小就伺候你,我也不忍心讓你去送死,王爺你讓老奴代替你去仙山?!?/br> “你去了,我的心就不靈了?!?/br> 王德明阻止的話沒任何的作用,楚驚鴻垂下頭望著院子里的土壤,他用手輕輕地掃過臺子上的灰塵:“這是我的阿年的約定,我要替他還愿,一切都要我自己傾力傾為?!?/br> “我種好了翠竹,他剛剛跟我說答應見我?!?/br> 自我的保護機制會使人忘記痛苦的事,楚驚鴻也有所察覺自己在忘記謝知年,他唯有上山贖罪方能逃脫這因果報應的詛咒,扯著那蒼白的唇瓣開口:“我要替他超度,來生來世我們都要在一起?!?/br> “我緊緊地抱著他,他就不害怕來生冷?!?/br> 王德明勸不動楚驚鴻。 楚驚鴻離開的那天,王府里處于蕭條中。 西洲里的人都在傳楚驚鴻去登山問道,還有人傳楚驚鴻瘋瘋癲癲去乞討。這些市井之言都被王德明鎮壓下去,他老眼昏花地站在渡口,盯著船上的楚驚鴻在目光里越來越遠去。 幼年里的孩童丟失人生路的方向,放棄功名和萬人敬仰的身份,一頭栽進深山老林里。 “您要好好珍重?!?/br> 王德明哭得壓抑,他年過半百地咬著手指:“王爺你要保重身子?!?/br> 王府竹院的翠竹發了新芽,不見舊事種下的枯木:春雨帶走謝知年的骨灰和王爺前去赴死心。 王德明在楚驚鴻離開后的三天,按楚驚鴻的吩咐將他們二人的靈牌送進祠堂,誰知道自己王爺戎馬一生走得如此凄涼,不帶走任何一絲牽掛。 所有人都對楚驚鴻去向一無所終,百姓們的猜測隨著時間的推移增加。有的人說楚驚鴻摔死在抱一山下,有的人說楚驚鴻溺死在水中,有的人說楚驚鴻被官外人尋仇殺死,還有人說楚驚鴻得相思病死了。 一年發生的事情用手指都數不過來。 西洲里的動亂四起。 不知何時,王德明熬著熬著頭發已全發白,他日夜cao勞地經營著王府,里里外外的東西如從前那般擺放整齊,他天天都在打掃楚驚鴻的房間,希望有朝一日能等到自家王爺,可等來的事冊封的消息。 楚驚鴻病逝的消息傳進楚明瑜耳里,楚明瑜剛開始不相信,后來笑著笑著就淚花涌出,身為君王他不得落淚,下完早朝后獨自坐在寢宮里休息。 看著守著江山的只有楚明瑜寫下:“吾之所愛皆成空,世間哪去瞥驚鴻?” 楚明瑜心里還是有一分不忍楚驚鴻,他下令追封楚驚鴻為永安世王,刻在史書中,與王妃謝知年同住皇陵,享受著萬千寵愛帶來的榮耀,后有人把那座藏著的陵賜名為「望遠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