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漢家有俏夫郎 第194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綜漫]救世主們的后日談、[綜武俠]江湖吃瓜需謹慎
唐曉福帶著家里人,特意將那后山林子里邊的積雪清理,放在魚池當中。 唐曉福又在村子里面雇了人挖了個大魚池,將這雪都放在魚池當中,慢慢的就化成了水。 唐曉??臻g中凈化水的藥片,很多而且很便宜,用這些凈水的藥片,可以將這倆魚池中的水凈化到可以讓魚類生存的地步。 唐家這些日子也是緊鑼密鼓的在縣城之中看宅子。 這場冬天有不少人家遭了難,所以縣城當中倒是有不少的宅院空置下來,而且價格便宜。 李氏和唐老爺子這次也起了離開村子的心思,所以看院子的進程格外的快,想著以后要進城了村里,便恐怕少能回來。 唐曉福就顧著村里老師的青壯年,給他那個小山周圍砌上了圍墻。 第212章 買宅子 這次唐曉福算是下定了決心,不僅在本村莊找了青壯年,在臨村子也找了一些人,快速的將小山圍起來加了柵欄。 柵欄四周特一種,上了荊棘。 干活的這段時間,唐曉福也特意觀察了一下,有哪些品行政治忠厚老實的人,就雇傭他們,在山林附近巡邏。 每月不僅給工錢,而且也會給一些魚和水果,讓他們帶回家去吃。 有了空間,這樣一個金手指,唐曉福這次決定想將鋪子做大。 他不僅中了水果和養魚,更是專門開辟了一塊田地用來種植蔬菜。 唐曉福重新將那個稍小一些的鋪子收回在手中,開啟了小菜館。 這小菜館跟現代的快餐模式有點像,主要經營的就是盒飯,還有一些包子餅粥等吃食。 只不過這打包卻成了難題,這古代時候可是沒有塑料這種制品的。 唐曉福只能從瓷器窯那邊,定制了一些相對廉價的帶蓋子陶碗。 對于粥和湯品可以選取合適的竹節進行打包。 要不怎么說古代人也是智慧超前的。 這些陶碗和竹節別看有些形狀不規則表面光滑,但是店里上工的小伙計,都能用各種法子將他們打包,綁繩上,客人能夠穩穩的拎走。 而且唐曉福也將現代送外賣的模式,搬到了古代來。 在附近幾條街的商家當中宣傳,那些鋪子里邊的人如,果沒有時間做飯,也可以叫份外賣。 如果按月定制的話,也會適當便宜一些。 這一模式果然適合懶人,也受到大家的喜歡。 不長時間,唐曉福那個小菜館,就在縣城里邊打下了名氣。 小菜館雖說是從外邊雇的大師傅,但是唐曉??臻g里出產的那些蔬菜和調料,都是頂頂上層,只要進行簡單的烹飪,就格外的美味,而且價格相對低一點。 附近的商戶乃至居民,嘴饞的都會趕著中午的時間來小菜館買上一兩個菜,回家解解饞,。 那些個在附近做活計的人,如果手頭寬裕,也愿意多拿出一些銅錢來買盒飯。 唐曉福這個小茶館,主要面對的人群分中低兩層。 中層的盒飯一般就是白米飯,饅頭,各色菜肴。 對于稍微低端一些的就會選用苞米面,地瓜磨成的粉等粗糧制作主食,菜也主要是以農家常見的菜肴為主,量大味兒好管飽, 很是受到附近做體力活的漢子喜歡。 等到兩間鋪子完全走上軌道之后,唐曉福也沒有勉強自己,非要待在鋪子里邊,忙得像陀螺。 而是選擇了合適可靠的人分別經營兩間鋪子。 這些日子村里面風言風語,唐家聽得多了也就麻木了,唐老大是個孝順兒子,心疼二老,不想讓他們憂心。 于是就馬不停蹄的在縣城里邊找院子。 要不怎么說凡事都要靠緣分。 這不冬天的那會兒太冷了許多,人家特別是老幼都遭了大難。 好多人家由于那一夜驟然的寒冷,也有許反應不及時。 這縣城東頭有一家姓莫的人家,本來就是祖宅,老人家在冬天沒熬過去。 子孫又在各地經商,生意做的頗好,不想再回到祖宅這個傷心地。 幾個兄弟商量商量就決定把這宅子賣掉。 唐曉福和趙向北跟著牙行的人,特意去那宅子看了看,兩進的院子。 能看出來原物主人是一個集熱愛生活間距,風雅的人,這二進的小院子里布置的溫馨雅致,而且里邊整理得極為整潔干凈,后院里邊還開墾出來塊兒小菜圓。 這位置在縣城當中算是鬧中取靜的格局,離鬧市區并不遠,但是由于周圍的鄰居都是些鄉紳大戶,相對比較安靜。 唐曉??戳诉@院子一圈兒,心中點點頭,就是頗為喜歡他回頭與趙向北對了個眼神。 見趙向北朝他含笑的點點頭,唐曉福就心中了然。 他們兩個想法果然是一致的。 不過這種買賣的事,可不能將滿意都寫在臉上。 于是乎一行人又跟著牙行的人,去了另外兩處院子觀看,一處二進的,一處三進的,都是有這樣那樣不如意的地方。 晚上回家的時候,唐曉福就將現成的那幾處院子,跟李氏和唐老爺。 “姆么,我看莫家那個三進的院子還挺好的,布置得雅致,而且里邊經營的也特別好。并不是荒廢了許久那種院子,咱們要是住進去,只要稍微的休息一下就可以了?!?/br> 李氏微微蹙著眉,手上不斷地走著針線活。 “那院子聽你說確實不錯,二進的院子,也夠大了,但是他要三百兩銀子,我留出來給二房買鋪子的錢,這手中的銀錢就沒有那么寬裕了。不如咱們就買稍小的那個才二百兩,雖然說只有一斤半,但是也夠住了?!?/br> 唐曉福知道,李氏和唐老爺子平時日子過得仔細,做污染要花這么多銀錢買鋪子,肯定是有些舍不得的。 “姆么,銀子方面的事情你不用擔心,咱們一家子都住在那里邊,我也應該出出力的。我想著那院子我們這邊出一百五十兩,也算是我和向北,為您二老盡盡心?!?/br> 那院子唐曉福跟趙向北也商量過,如今倆人手中不缺銀錢。 趙向北之前留的唐曉福手中的金條還有很多。 至于為什么出一半,而不是全部是考慮到如今唐家沒有分家,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 如果試試都是唐曉福大包大攬下來,難保長時間會把大房二房養的人心大,到時家宅不寧,就得不償失了。 唐老爺子一直在那邊默默的吃瓜子喝茶,聽到唐曉福這么說了,連連擺手。 “那可不行。買院子這種大事,哪里有讓家中的哥兒出銀子的道理,平白讓人笑話?!?/br> 唐曉福知道唐老爺子是心疼自己,怕他在趙向北面前難做。 唐曉福聞言,故意收集臉上的笑容,有些委屈的說道:“爹爹,您說這個話就是拿我做外人了,這院子我也是要住的,一家人自然是誰有多的就多,伸一把手去年的時候山上的果樹魚池,大哥二哥也幫我不少,這銀子也是我和向北共同商議決定的,您二老就不要再推辭了?!?/br> 兩方又爭論了好一會兒,還是唐曉福各種撒嬌賣乖,手段盡出,唐老爺子和李氏這才擺下陣來。 事情確定下來了,上年就會到自個兒的屋里,便假借著屋子遮掩,將銀子取了一百五十兩出來,交給了李氏。 幾人商量,明天趙向北跟著唐老爺子一起去縣城,找唐老大,同那牙人去現牙過紅契。 這辦事都是趕早,沒有趕午的。 一大清早的,李氏就起來了,烙蔥花油餅,又熬了滿滿一大鍋的羊rou蘿卜湯湯。 把一家人都叫了起來,吃過早飯之后唐老爺子和趙向北就駕著騾車去縣城了。 鋪子里的生意,陽哥兒幾個掌柜的干活仔細,唐曉福早已不需要擔心,今兒就沒有跟著騾車去縣城,而是在家里面陪著兒子玩耍。 既然準備要去縣城里邊了,家中的二十畝地今年自然是要租賃出去的。 唐家放出去二十畝都是上等的肥田,村里邊想要租用的人,那可是數不勝數。 這不剛吃過早飯,村里就有人提著雞蛋上門來問這田地租賃的事情。 今兒來的是李大郎的夫錢氏,還有顧家三郎的遠親薛么么。 錢氏是個身材微胖的圓臉么么,性子爽直。 薛么么跟李氏的年紀差不多,但是為人能說會道的一雙丹鳳眼中,透出的都是精明之色。 薛么么:“哎呦,到底是當了舉人姆么的人了,李么么這氣色一看就好。聽說您家舉人老爺得到了府城莫大先生的賞識。你家三郎是有才學有本事,想來來年春圍的時候也定能金榜題名?!?/br> 錢氏那邊也是不甘示弱的猛夸了起來。 “我看看您家三郎肯定是要金榜題名的。不僅學識好,這人又長得俊俏,日后榜上有名,還不得找個官家的哥兒做夫郎,到時平度青云也指日可待呀!” 兩個人都是人精,那說起話來彩虹屁簡直是不要錢的往外蹦,人都是挺喜歡聽好話的,但是李氏卻更在乎唐老三。 連連謙虛的說道:“他一個小孩子家家的,可當不起你們這么多的夸贊,我看那孩子啊就是一門心思的喜歡讀書,我做姆媽的自然都是依著他。至于他日后的婚事,他的先生可說了,要為他把把關,我可不敢隨意的叉言?!?/br> 錢氏擠開剛想說話的薛么么滿臉笑意的說道:“對對對,您這話說的對。這莫大先生是什么人呢?我可聽說了是當時的大儒,那肯定是有學識有見識的人,有他老人家把關的婚事,那指定是錯不了的?!?/br> 兩人一頓天花亂墜的彩虹屁,只把李氏吹得暈呼呼。 唐曉福很怕這兩位厲害的么么,直接就將李氏忽悠懵了。 于是呼救連忙上查,輕聲說道:“姆么,兩位么么喝茶,喝茶?!?/br> 前世連忙接過唐曉福手中的茶杯,看向唐曉福眼睛一亮對李氏說道:“到底是您家的哥兒養的精細,這福哥兒近幾年啊,是越發的出,挑了生的娃娃也是玉雪可愛,聰明過人,一看就是學習的好苗子?!?/br> 唐曉福站在旁邊聽的,只感覺自己腳趾尷尬的能摳出三室一廳,連忙打了個哈哈退了出去。 到午后的時候這兩位嬤嬤才離開,最后李氏決定一家分上十畝地。 租金就與村子里面大多數的人家持平,等到秋季的時候,租賃土地的人家,也會用一些糧食,來抵償這部分租子。 這眼看就要尊重了唐家的人,在這個時候往外租賃土地,村子里邊人得到了信兒,都在議論紛紛。 有人說唐家出了個舉人,就不知天高地厚的,近年農人最根本的土地都租賃出去了,有人說唐家人心大了,這是要跟著舉人飛高枝云云。 不過這些唐家都無人理睬,直到那邊院子過紅契完畢,唐老大又找人簡單的修葺。 唐家人定下了舉家搬遷的日子,這才在村里便擺了一桌席面。 倒也沒有大辦,只是請了最相熟的人家,算作告別。 這下所有人才知道原來唐家不聲不響的,竟然在縣城里邊買了院子,而且是二進的大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