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穿成首輔的極品長姐[種田]、撿來的小山匪黑化了、頂流來了也得犁地、穿成校園文女配的單親媽、穿成狀元后扶持長公主登基、穿到游戲里撿了崽崽和他爹、穿進瑪麗蘇校園文成了卷王、師父撿回個小奶娃
這樣一想,好像稱呼他們為「中原人」確實有幾分不合適。 宋青遠見達蘭臺低頭沉思,也不再說話,他知道達蘭臺是個聰明人,自會明白他話里的意思。 他知道現在大部分人心里都是和達蘭臺一樣的想法,即使將來赫連泰把通、渠一地都割給漠北,但對于他們來說,那里的百姓仍是與他們不同的中原人。而中原百姓也不會對「漠北人」這個身份產生什么認同感。 只有宋青遠知道,這份認同感有多么重要。若是他們雙方都相互不肯接納,那么通渠一地就永遠不會真正屬于漠北,甚至將來爆發更大的矛盾也未可知。 而宋青遠最開始叮囑連提一定不能縱容下屬傷害平民百姓也便是出于這一點。 南周過了十幾年由盛轉衰的日子,這幾年愈加的繁重的賦稅和徭役,更是讓邊境的百姓們也過得苦不堪言。 宋青遠無意做救世主,但若是讓通渠一地的百姓過得更好一點,能加速他們與漠北的融合的話,他也不介意的暫時扮演一下這個角色。 而做到將通渠一地徹底歸屬漠北,首先便要改變達蘭臺這些人的觀念。 像他這樣這樣一口一個「中原人」顯然是不行的。好在達蘭臺也迅速明白了宋青遠的意思。 他雖不懂這樣做有什么意義,但既然宋青遠說讓他們把那些人都當成漠北的臣民看待,達蘭臺就一定照辦。 畢竟宋青遠的能力是眾人都有目共睹的,連他們王上都要聽宋青遠的吩咐,他達蘭臺哪里來的自信違拗。 那殿下修建這條官道,也是為了拉近兩地之間的關系?達蘭臺一瞬間福至心靈,立馬便明白了這條路的用意。 是。宋青遠一臉「孺子可教也」的神情,又補充道:而且,通渠一地也產糧食,他們也需要我們的食鹽、牛羊rou。 還有豆油、葡萄干、曲轅犁、肥皂、羊毛布匹 現在漠北生產的許多東西都是百姓們的生活必需品,有了這樣一條官道,百姓間的貿易往來頻繁,何愁不能盡快融合。 而他之前考慮過的豆油作坊,現在也可以直接建在在通渠一地。 中原的百姓不像草原人民,有足夠的牛羊煉制葷油他們平常極少能見到油星,之前宋青遠就考慮過將榨成的豆油賣向南周,但礙于運輸困難,只好無奈作罷。 現在若是將豆油作坊建在通渠一地,不僅能讓當地的百姓有油脂食用,還能賣向其它地區再賺一筆。 現在就等赫連泰那邊與他們議和,將這一片地方都正式劃給他們,宋青遠就能開始施行自己的計劃了。 那殿下可要現在就開始讓人準備修路用的東西?深知宋青遠做事風格的達蘭臺不由開口道。 若是漠北王那邊順利的話,赫連泰應當就在這個月便會向我們議和,最遲到下月初,便能開始修路了。 宋青遠估算了一下時間,吩咐達蘭臺:你先派人去一趟水泥作坊,讓他們這幾天便開始往木和部落運水泥吧。 這樣一來,還能省下一來一回運輸水泥的十來天時間。 至于其它的工程,反正他們有黑火藥這個大殺器,修起路來那更是省時省力。 達蘭臺領了命令,卻不急著走,而是站在原地問道:殿下還有什么吩咐嗎? 他深知宋青遠若是只為了這一件事,斷不會讓自己專門過來一趟的。 果然,達蘭臺便看到宋青遠看著輿圖對自己道:之前在開辟茶園時,都是負責開山的士兵將領負責工程進度,但等到將來,修路這樣的事會更加頻繁。若還由將領代管,恐怕也不太合適。 去年春天,在修建水庫等一系列水利設施,還有修建新城時,宋青遠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漠北并沒有專門掌管此事的官吏,但因為當時是他在負責此事,因此就只臨時提拔了幾個管事作罷。 而隨著漠北的發展,這樣的事將來更不會少。但又不可能每次都讓宋青遠負責。因此,設置一個專門的部門掌管這項業務就顯得迫在眉睫。 達蘭臺看著手里的圖紙,也覺得這是個問題。將來若是又要修路又要建城的,總不能一直讓殿下cao持著。漠北也是時候建立一個專門掌管各項工程建設的部門了。 只是漠北從未有過負責此事的官吏達蘭臺有些猶豫地開口。 他倒不是說宋青遠增加官職有什么不好,新城的官吏不也是用他提出的考試制度選的嗎? 只是漠北之前從來沒有類似的官職,這就意味著沒有懂此事的人。從前只有一批負責修繕王宮的人,但都歸給了內侍掌管,和宋青遠需要的土木水利工程的人才也并不匹配。 若是貿然任命一個掌管工程建設的官吏,怕也是個什么都不懂的外行,反倒有可能把宋青遠交代的任務給搞砸了。 達蘭臺擔心的正是這個。 宋青遠聽出了他的言下之意,達蘭臺的擔憂不無道理,他自己也清楚建立一個全新的部門不能一蹴而就。 但人才嘛,總歸是要慢慢培養的。 先按照之前選拔新城的官吏那樣再舉行一場考試吧,看能不能選出些有這方面天賦的人來。宋青遠自己也有些發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