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穿成首輔的極品長姐[種田]、撿來的小山匪黑化了、頂流來了也得犁地、穿成校園文女配的單親媽、穿成狀元后扶持長公主登基、穿到游戲里撿了崽崽和他爹、穿進瑪麗蘇校園文成了卷王、師父撿回個小奶娃
得了回答后, 這為郎君便回了同行的伙伴旁邊, 一邊騎著馬往前趕路,一邊把剛剛他與農人的對話與周圍人復述了一遍。 人們不是都說漠北荒涼, 到處都是戈壁荒漠一類的不毛之地嗎?怎么會種糧食呢?其中一名郎君打量著周圍的景象,面露疑惑地說道。 漠北的環境也不適宜。即使強行種植, 產量也應當不會太高。另一個人搖了搖頭, 篤定地說道。 不對, 若是產量不高, 剛剛的那些農人便根本不必如此上心。我方才與他們交談, 他們言語間分明是很在意這片土地的樣子,還說要把牛羊都交給自己家中親眷,第二年全心全意照料這些莊稼。剛剛與農人交談的那人反駁道。 怎么會?眾人紛紛停下了腳步,圍在一起討論起這件事來。 如當真如此,漠北豈不是不再需要從我們南周販買糧食了? 另一個人「哼」了一聲,語氣不忿地說道:不買最好,我們的糧食自己百姓還不夠吃呢,平白賣與他們那么些。 你糊涂啊,若是漠北不再缺衣物糧食,我們還有什么辦法能制約他們!說話的這人年紀在這群人中最長,看問題自然會更全面些。 又不是沒了這些我們便不敢與漠北抗衡了。剛剛說話那人不服氣地回嘴。 雖然他的語氣篤定。但眾人都明白,眼下漠北之所以還能和他們保持著暫時的和平,全然是因為他們南周的經濟要更發達些。 許多像鹽、糧食。布匹、茶葉之類的生活必需品只有南周有,漠北并不能生產。 近些年為了穩住漠北,他們開了不知多少互市點和商道。 若是這些東西漠北將來自己就能生產,他們對上漠北,便完全沒有任何籌碼了。 剛剛忿忿不平的郎君顯然也明白這一點,雖然面色不忿,卻也不再出言辯駁了。 若是南周像前幾十年那般強盛還好,他們自然不必太過畏懼漠北,但他們陛下如今 罷了,還是不提了。 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自己若是競爭力全無,就只能寄希望于對方和他們一同衰落了。 如果曾經南周的郎君們還能抱著這樣的想法自欺欺人,但眼看漠北一天天地繁榮強盛起來,他們的當初的自我安慰也繼續不下去了。 這種對方在加速發展,他們卻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一步步落后下去的心情實在不好受。 人群中的氣氛一時間有些低沉。 但這回卻是他們多慮了,即使是宋青遠在這兒,也不能保證漠北的糧食可以實現自足。 主要是漠北的自然條件就擺在這兒,縱是宋青遠有再大的本事,以現在的生產力水平,也沒有任何辦法。 但凡這群郎君中有一個對農事有了解的人,他們便不會像現在這般擔憂。 只可惜這些人都出生于富貴人家,與莊稼最親近的接觸也不過是在春和日麗時相約到城外踏青,對著田里綠茵茵的麥苗吟誦幾句詩賦罷了。 但若是問他們幾月播種,何時施肥,怎么打谷,他們便全不知了。 而另一邊,宋青遠和博彥也在商量著耕種的事情。 殿下,我們明年還種大豆嗎?博彥問道。 今年田里的收成很是不錯,百姓們種田的積極性也增加了不少,甚至還有人自己開墾了荒地出來。 博彥這時來問,便是要趕在年前就把春耕一事安排妥當。 這樣一來,等到明年再安排耕犁的租借時,也不至于手忙腳亂出了差錯。 嗯,繼續種吧。宋青遠點頭做了決定。 百姓們自己樂意在田里種點別的東西他管不著,但官府主要推行的還是得以大豆為主。 為什么不種些別的糧食呢?比如粟米或麥子一類的。博彥有些疑惑。 按理來說,粟麥一類的作物價值應該更高一點才是,而且也是百姓主要食用的糧食。 比起粟麥,大豆的用處便要低很多了。 宋青遠知道博彥心里在想什么,他搖了搖頭,解釋道:選擇作物不僅要看它本身的價值,更要看種植的地方合不合適。漠北天寒,土地也不肥沃,若是種了粟米、麥子一類的作物,產量反而不好。 博彥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又聽宋青遠補充道:如果擔心明年種的大豆我們自己消耗不掉,倒是也可以賣些出去。 什么,賣出去?賣到哪里? 博彥下意識抬頭看向宋青遠,臉上是一副震驚的表情。 要知道,大豆不論是在哪里都不是什么上等的糧食,吃多了很容易脹氣。也只有極其貧窮的人家,才會以大豆為主食。 種田時,若不是地里種不了其它作物,農人們是萬不會選擇大豆的。 市面上大豆的價格也十分低賤,頂多能做些豆腐一類的吃食,別的便再無用處了。 現在殿下竟然說要把大豆賣到別處。且不說有沒有人購買,就怕是賣豆子得來的錢,都不夠雇傭腳夫的呢。 看著博彥驚訝得連抬起的手都懸在了半空,宋青遠笑了一聲解釋道:可別忘了,大豆還能榨油呢。 博彥仍是那副迷茫的模樣,他愣著神看向宋青遠。大豆能榨油他知道,但牲畜身上也能煉出葷油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