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穿成首輔的極品長姐[種田]、撿來的小山匪黑化了、頂流來了也得犁地、穿成校園文女配的單親媽、穿成狀元后扶持長公主登基、穿到游戲里撿了崽崽和他爹、穿進瑪麗蘇校園文成了卷王、師父撿回個小奶娃
他總不能說這些農具都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 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宋青遠這話也算不得欺騙,這些圖紙可不就是從書上得來的? 只不過是現在沒有的書罷了。 博彥臨走前,還不忘再三詢問那樣式新奇的曲轅犁到底什么時候才能做出來。 在得到宋青遠「造出來后馬上告知他」的承諾后,博彥才帶著圖紙興高采烈地離開。 博彥走后,宋青遠便叫人把圖紙送到木匠坊。 連提給他派過來的鐵匠,也一并領了相應的圖紙,開始打制曲轅犁的鐵部件。 解決了農具一事后,宋青遠便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水泥上。 凝固水泥時,他選擇了最費時的陰干。因為陰干需要時不時地往上灑水,所以需要的時間也就多了些。 但陰干能保證表面不開裂,凝固后的水泥硬度也最高。 宋青遠思慮再三,還是選擇了多費些時間來保證水泥的質量。 不過好在澆筑水泥的地方就在燒制石灰石的隔壁。 隔壁每天生著火,這邊的溫度自然也就低不了。不過幾日,不同比例的幾種水泥便相繼干透了。 確定了最適合建筑的水泥配比后,宋青遠便命人去城中百姓家里收些煤渣回來。 雖然他與連提商議后決定將水泥廠建在提煉鐵礦石的附近,但等水泥場建成,也需要一些時日。 在這之前,宋青遠便打算先問百姓收些煤渣,制成的水泥剛好可以在軍營附近新搭幾間院子。 這樣還能給百姓也添點收入。 建成的院子宋青遠打算用作制造肥皂的工坊。 現在制作肥皂的匠人主要還是他之前從城中雇來的沒有營生的百姓。 這些人中大多是些沒有收入來源的中年婦人,讓她們一直在軍營里做工也不是什么長久之計。 于是這幾天的王庭中,街頭巷尾間便突然傳出了一個消息,說是可以拿家中的燒剩的煤渣去軍營里換糧食。 兩擔子煤渣就可以換半升粟米。若是將其清洗干凈,還能再加半升。 雖然這一升粟米不算多,但煤渣對百姓來說,可是一點用處都沒有。 現在竟然能拿來換糧,不管多少,都是一件求都求不來的好事。 冬天里百姓也都清閑,沒什么營生可做。聽到這個消息后便叫來一家老小,一起把家里的燒完的煤灰都收集起來,撿出煤渣,清理干凈。再派家中的男郎挑去軍營里換糧。 那些開酒樓飯館的,每日里更是有許多煤灰產出。只不過他們顧不上挑揀,便直接把收起來的煤灰一并賣給別人,還省了倒去城外的麻煩。 那些家中燒不起煤炭,用曬干的牲畜糞便和木頭取暖的人,便接了這個營生,每日倒也能賺個辛苦錢。 今天,蘇布丹剛挑了兩擔煤渣打算去軍營換粟米,走到城門口時,竟然看到了自家鄰居元林。 元林肩上也挑著兩擔煤渣,顯然是也要去軍營的。 正當他打算叫住元林時,對方也看見了自己。 兩人便招呼著,一起結伴向軍營處走去。 你說,咱們殿下要這些臟兮兮的煤渣做甚?元林開口問道。 路上無聊,他二人便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 你咋知道是殿下要的?蘇布丹一聽對方這話,立馬抓住了重點。 嗐,肯定是殿下啊。元林給了他一個眼神,你想想,若是人家要這煤渣沒用,肯定不會白用糧食來換。人又不傻,拿這些煤渣肯定是有其他用處的,不過咱們想不到罷了。 元林扶了扶肩上的扁擔,繼續說道:我覺得啊,能讓煤渣發揮用處的就是殿下了。其他人指定不行。 蘇布丹聽了這話,果然深信不疑,你說的有理,除了殿下,其他人哪能有這本事。 不僅是他們,其他百姓也都是同樣的想法。 大家都對這煤渣的用處產生了巨大的好奇。 城中甚至還傳出了宋青遠會拿煤渣「點石成金」這樣離譜的謠言。 軍營前,許多挑著擔子的百姓都在換糧時跟稱米的將士詢問著此事。 要在平常,他們指定是不敢和這些披堅執銳的將士打聽消息的,但架不住實在是太過好奇,于是各個兒的膽子都大了起來。 不過這個負責換糧的將士也是個人精,不管是誰過來、怎么拐著彎打聽,他都是一臉笑嘻嘻地打著哈哈,人們從他嘴里根本套不出一句有用的話來。 作者有話說: 關于曲轅犁的好處,參考了百度百科「曲轅犁」。 負責換糧的士兵:敷衍學大師,在后世指定得是個售后部門的人才。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58章 軍營中, 前段時間已經開始穩步生產著水泥了。 你要看管好營中的將士們,讓他們一定要對水泥的配方和制造方式嚴加保密,切不可出半點差錯。 宮殿內, 連提正對著一個將領打扮的人吩咐道。 屬下明白。站在高階下的人一臉嚴肅,忙不迭地答應道。 那人走了之后,鄔齊那又不知從哪里冒了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