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穿成首輔的極品長姐[種田]、撿來的小山匪黑化了、頂流來了也得犁地、穿成校園文女配的單親媽、穿成狀元后扶持長公主登基、穿到游戲里撿了崽崽和他爹、穿進瑪麗蘇校園文成了卷王、師父撿回個小奶娃
除此以外,麻類植物也是普通百姓制衣的原料,若是被大量用來造紙,還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因此遭殃。 這也是他最終放棄做麻紙的重要原因。 而樹皮是比麻類植物豐富得多的原料。用樹皮造紙,可以使紙的產量大幅提高,也能降低許多成本。 但有利必有弊,樹皮中木素、果膠等含量也遠比麻類高。 木質素和果膠會使纖維膠結硬直。因此用樹皮造紙要遠比用麻類造紙難度大。 若是用樹皮造紙,他就要考慮如何脫膠才行。 使木質素和果膠分解的方法不外乎水漚、發酵、水煮幾種,但每道工序具體的需要的時間和蒸煮的程度,卻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們在漫長的嘗試中改進。作為穿越者,宋青遠唯一能做的就是替廣大勞動人民跨過了這段漫長的時間。 備料、水漚、蒸煮、漂洗、切碎,這幾個步驟都是體力活,宋青遠身嬌體弱的,自然是沒辦法親自動手實踐。只能辛苦江鐸每日往返于城郊的莊子和府上。 他自己則整日待在書房,捧著寫好的造紙流程,思考還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隨后的打漿是造紙的關鍵步驟。打漿的原理是通過舂搗和攪打,對植物纖維產生變形、潤脹、細纖維化和切斷的作用。這一步驟決定了纖維的柔軟性和可塑性。也對紙的張抗撕裂能力、硬度、透光度等都有重要影響。(1) 宋青遠不敢大意,派人將漂洗好的木料運到府中,在他眼皮子底下完成這一工序。 他現在居住的地方,是宏德帝按照親王的規制建造的。按理來說,后殿應該是府中女眷居住的地方。 但燕云三王子的王府上別說女眷,連個丫鬟都沒有。除了廚房里幾個上了年紀的嬤嬤,就只剩當初為了做枕頭找來的繡娘。本來這些繡娘也是打算在前幾日離開的。 但恰逢宏德帝送來的吉服不合身,宋青遠只好多留了她們半月,替他修改吉服。 因此他的后殿,基本被江鐸當成了府庫倉廩來用。 漂洗好的木料就這樣偽裝成蔬菜,從小門運到了空置許久的西院,倒進了早已架起的幾個大缸,由工匠晝夜不停地舂臼打漿。 這一步驟就體現出手工造紙的優越之處了。人工打漿時,紙漿中的纖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相較于將纖維打碎的機器打漿,手工紙的韌性遠遠優于機制紙。 但選擇手工打漿是因為這些嗎?當然不是啊。 要是宋青遠有的選,他一定選擇后者。畢竟用機器打漿提高的造紙的效率,可不是一點半點。 工匠們被分成了兩撥,輪流調替著休息。但宋青遠卻必須一直守在旁邊。他得隨時觀察著紙漿舂打的程度。 這種時候,他就無比懷念自己前世的身體。他前世時,當天在公司加班到凌晨,第二天還能精力充沛地坐著老鄉趕早集的三輪車,到山里實地考察。 第二天早上,紙漿攪打完成,熬了一夜的宋青遠也被扶進了臨時打掃好的廂房,一臉病色地喝著湯藥。 但好在現在就可以進行抄紙了。 對于成紙來說,在紙漿中加入不同的填料可以使制成的紙獲得不加填時難以具備的某些性質。例如在紙漿中加入施膠劑,可以使紙張具有抗水性;加入調色劑可以改善紙張的顏色。(2) 后面的幾種填料都不是現在的宋青遠可以獲得的,正當他準備放棄往紙漿中添加填料時,突然想起運營部的江晴提起過,造紙廠在制造書寫紙和打印紙時,都會在紙漿中添加滑石粉和高嶺土。 當時他正著手一個度假山莊的開發項目,負責運營的江晴恰好看到他桌上的工程報價明細表,就順嘴提了一句。 江晴家中是開造紙廠的,說的話應該不會有問題,畢竟他公司里,所有的紙張都采購于她家的紙廠。 宋青遠前世的時候還不理解,明明是富二代,為什么還要堅持每天早上六點起床上班?,F在卻無比感謝自立自強的新時代女性江晴。 現在的高嶺土中一般含有不少雜質,如果要作為造紙填料,就必須經過再加工,進行凈化。宋青遠于是果斷選擇了滑石粉?;诤芫靡郧熬捅蝗藗儼l現和利用了,《神農本草經》中就關于滑石入藥的記載。 在藥鋪就能買到滑石粉,價錢還便宜,宋青遠美滋滋地讓江鐸買了不少回來。 但馬上他就意識到了另一個問題,雖然添加滑石粉可以改善紙張的平滑度,但是他卻不知道具體添加多少合適。 作者有話說: (1)部分參考了「打漿」的百度百科。(2)來源于郭緯主編的《造紙技術(第三版)》,特此標注。 第8章 當時他怎么就沒好奇心爆棚多問幾句呢?宋青遠看著面前的大缸追悔莫及。 咨詢造紙廠繼承人江晴是沒戲了,宋青遠只好用最原始的辦法,將其中一缸紙漿分成幾份,分別加入不同量的滑石粉。 抄紙用的竹簾是提前就備好的。但是抄紙的技術他沒有。 負責造紙的人,雖然名義上是工匠,但其實只是莊子里的佃農。畢竟現在的造紙技術還被幾個世家大族牢牢把控著,嚴禁外泄。 最開始找不到相關造紙技藝記載的宋青遠,現在自然也找不到會抄紙的工匠。 他的身體狀況不允許他親自動手試驗。宋青遠只好讓幾個負責抄紙的人反復練習,浪費了小半缸紙漿,才掌握了這門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