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兒帶女去逃荒 第53節
原本沉重的氣氛被宋陽一句話打破,就連宋王氏也撐不住笑了。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 云初也不希望大家都這么傷心,順勢說道:“好啊,咱們現在就打開看看,這攢盒里面都裝了什么?” ? 第063章 吃席 云初還抱著全哥呢, 宋王氏當然不能讓她動手,便把安安遞給宋白氏抱著,自己小心地揭開了盒蓋。 “嚯, 這盒子做得又結實又精巧,只怕只這大盒子也能值一兩銀子了!”宋王氏見了攢盒里頭的樣子, 不由得嘖嘖稱贊。 隨著宋王氏將各色菜肴一件件拿出來, 大家都看見了攢盒的真面目。 這大攢盒足有兩尺多高,分了整整六層, 里面又放了花瓣形的白瓷攢盤,放上各種精美的食物, 十分好看。 只見九熱菜分別是紅燒rou, 五香雞,鹵鴨子,糖醋魚,燒鵝, 小酥rou,炸豆腐, 燜香菇, 炒時鮮。 九涼菜則是紅油鵝掌, 醬鴨頭,糟鳳爪,小炸魚等物,居然還有一份鹽水蝦。 這個年代運輸極不方便,能有蝦吃屬實不易。 四色湯是兩熱兩涼,兩咸兩甜, 再挑剔口味的吃客也能找到適合的湯品。 至于糕點, 果子, 零嘴等物,更是琳瑯滿目,幾乎都是宋白氏等人見都沒見過的。 這桌子太小,幾個熱菜涼菜拿出來就擺不下了,云初看了看就讓宋王氏別再往外拿了,直接帶回車馬店去大家一起吃。 她們帶著五個孩子,再拎著攢盒就有些不方便,宋王氏便叫宋白氏出去叫人,很快宋白氏就把宋貴給找來了。 于是女人們或抱或領著孩子,宋貴提了個大攢盒走在一旁,一行人回了車馬店。 此刻外頭的天氣漸漸熱了起來,其他人也都接連回來了。 進了房間,大家看到桌子擺著滿滿的幾十個盤子,都十分驚訝。 宋王氏笑道:“這都是云兒買的,請咱家吃席呢!” “吃席???”宋大莊一臉茫然,“今天是啥日子啊,就吃席?” 在他的印象中,只有逢年過節或是紅白喜事這樣的日子才能吃席。 宋周氏和宋柳氏等人看著這么多精致吃食,看哪個都喜歡。 “這是啥點心???紅綠黃粉的這么多顏色,可真好看!” “人家師傅是咋做出來的啊,看這些糕點都跟花似的,我都舍不得吃了!” 就算是是吃席,她們也沒見過這么漂亮精巧的席面呀! 云初抿著嘴笑道:“爹,哥哥嫂子們,你們快點兒來吃飯吧,等會兒菜就涼了!” 大家這才回過神來,連忙去洗了手坐在桌旁。 宋王氏算是家里頭見過世面的人了,見大家看著滿桌子攢盤卻不知道如何下嘴,便指著挨個介紹起來。 “這是燒鵝,那是蝦,得剝了殼才能吃的……你們也嘗嘗人家這湯……多吃點兒菜啊,別只顧著看那些糕點!這一桌席面值三兩銀子呢,你們可得好好品品!” “三兩銀子???” 不出所料,一聽說這個價格,大家紛紛發出了驚呼。 這一桌子菜居然這么貴??? 云初笑道:“咱們一家好不容易到了這兒,正該吃些好吃的,娘就別提什么銀子不銀子的了,咱們一家都好好的,比什么都強!” “對對,云兒這話說得是!”宋大莊連連點頭,“只要咱一家人都齊全,比啥都強!” 宋剛看著這些精巧的菜肴,再看看云初不過略動了幾樣便放下了筷子,一副不以為意的樣子,越發低下了頭。 自從茶花死后,他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一家人體諒他長這么大都沒吃過這樣的苦,也都不約而同地從不提茶花的事,由著他自己慢慢消化。 不過短短的時間,宋剛的心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他有時候會想,他為什么要違背全家人的意愿,非要帶上茶花?是因為他見不得人受苦嗎? 可是在興陵一路逃難過來,他也見過許多人忍饑挨餓,受了傷甚至奄奄一息,但是心里并沒有對茶花那樣的憐惜。 或者是因為茶花是他們宋家的親戚?宋剛仔細一想,也否定了這種想法。茶花雖然跟宋大莊有血緣關系,可是他在此之前卻從沒見過茶花,茶花對他來說,跟一個陌生人沒什么分別。 那他為什么會救茶花?宋剛思來想去,覺得自己只是覺得她弱小,保護不了自己,就像一只落在水坑里的小貓小狗,他若是見了,也會拉上一把的。 想通了茶花的事,宋剛又開始想云初。 他最初是為什么會喜歡云初的?是不是也是因為憐惜她孤單一人,落難在他家,所以他才會覺得云初可憐,便想要保護云初呢? 可是后來茶花在山匪面前背叛了大家,出賣了云初,讓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錯了。 茶花其實并不像他想象中那么軟弱。 后來這一路,他默默地看著云初,越看越是發現云初也根本不是像他之前想象得那么柔弱。 云初面對山匪卻依然鎮定自若,甚至會當機立斷地在糧食中下毒。 即使面對著大家血淋淋的傷口,云初也是面不改色,一雙手穩穩地給大家上藥包扎。 此刻,看著這一桌子他從沒見過,甚至連聽都沒聽說過的精致席面,云初也完全沒放在心上。 他終于意識到,云初和他,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 就在這一刻,宋剛終于丟下了他的少年情懷,看清了現實。 他后知后覺地意識到,宋王氏說得沒錯,云初,的確不是他這種愣頭青能肖想的人。 宋剛埋下頭,沉默地吃起飯來。 云初并不知道宋剛的心路歷程,她正在跟宋王氏和三個嫂子說這些攢盒的事。 “娘和嫂子走了這一上午,也看到這集市的情形了,我聽說這幾日因為過節,所以出城的人格外多,不過聽茶館小二說,即使不過節,這集市也是很熱鬧的,所以我想著,如果咱們進不了城,也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生意,我買了這攢盒回來,也是想給家里人一點兒啟發?!?/br> 宋家年輕人多,無論是男人們還是女人們都可以做點兒事,男人們可以做力氣活,宋大莊還可以做點兒木匠活計,女人們則可以支個茶水攤,或者賣些小吃。 宋王氏這才知道云初買這個攢盒還有這個用意,頓時眼睛一亮。 “云兒說得有理,現在眼看就是八月份了,地藏節過后就是中秋節,等秋收之后,進城出城的人更多,還有重陽節,寒衣節,臘八,過年……” 只要人多就有生意,這買賣可以做得! 宋大莊吃得高興,也大聲說道:“我和老大去打聽過了,這里短工的活計好找,到秋收的時候,一天至少有一百五六十文呢,我和四個兒子都能干活,干上十幾天那可是不少錢!” 等秋收結束,他還可以擺個木器小攤,編點兒竹筐,做點兒小凳子,癢癢撓之類的木器賣。 宋家人之前還是莊戶人家的思維模式,只以為種地才能有糧食吃,到了冬日就沒個賺錢的營生了,如今在集市上逛了半天,給他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女人們聽說男人們能做工賺錢,已經先放了一半的心,再聽云初和宋王氏說她們也能做點兒小買賣,都高興起來。 平日里養家賺錢的都是男人,她們主要是帶孩子做家務,現在有了機會,當然都想把握住。 于是幾個女人湊在一起,看著攢盒這些樣式商量著能賣點兒啥。 雖然她們做不成攢盒里頭那種精細吃食,可是反過來一想,這集市上的人有錢,連三兩銀子一個的攢盒都有人來買,她們做點兒小吃難道還賣不出去? 云初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得熱鬧,不禁笑了起來。 昨兒大家見進不了城,都十分茫然,她雖然有銀子養得起宋家人,可是卻不希望他們就這樣失去了生活的目標。 人總是要有點兒事情做,才會積極起來。 現在大家都有了希望,生活就更有奔頭了。 到了下午,朱長順和朱王氏讓他們二兒子朱慶來找宋家人。 朱慶本不知道宋家人住在哪里,不過這集市不大,就這么一個車馬店,宋家人又牽了驢子,所以一打聽就找到了。 朱慶見了宋家人,便說起朱家如今的情形。 那馬主簿倒是個和氣的人,看了他們的路引后并沒有難為他們,給他們挨個登記上冊,到天快黑的時候朱家村民便和一群逃荒過來的百姓跟著馬主簿去了一個叫平村的地方。 這平村離縣城約莫十幾里地,好處就是臨近昌河,吃水并不是問題,只是這里有山,地面不平整,不適合大范圍地耕種田地,因此之前并無人居住,這次為了安置災民,縣里才撥了這塊地方,專門安頓逃荒而來的百姓。 縣里對災民都有統一的賑濟,按人頭每人每日發二兩口糧,兒童減半,又分了臨時搭建的棚子或者帳篷里住,另外縣衙還號召大家建房開地,只要跟馬主簿那里登記一下就行,縣里免費提供種子,新開的田地三年內免租,若是種滿五年,開的田地就歸自家。若是肯出力建房或者修路,縣衙還管每日兩頓飯,另加一百文的工錢。 有這些政令幫扶,平村的災民們干勁十足,朱慶說,他們來得晚,先到的百姓有人靠著短工賺了幾吊錢,已經開始建自家房子了,入冬之前就能住上新房子。 而平村也在短短時間內就聚集了上千的村民,儼然成了附近的大村子了。 聽說平村那邊管吃管住,干活還給工錢,宋家人都很羨慕。 ? 第064章 胭脂 不過他們現在也有了賺錢的目標, 便覺得去不了平村也沒什么。 朱慶這次來,主要是告訴他們一個好消息。 因為興陵大亂,從興陵跑出來的災民著實不少, 即使是昌高早早封了城,依然有災民通過各種方式進了昌高, 就像宋家和朱家這樣。 為了安撫流民, 避免興陵的災亂再次發生,朝廷已經撥了銀兩, 下令讓興陵附近的縣城負責安置從興陵跑出來的災民,所以像宋家人這樣沒有路引的百姓, 過幾日應該也可以安頓下來的。 聽說這個消息, 宋家人自然都無比高興,心里的大石頭終于放下了。 只要朝廷肯管他們,誰愿意顛沛流離? 災民需要得其實很簡單,有吃有住, 能夠平安度日就足夠了。 朱慶把他爹娘的話帶到,還要趕著天黑之前回平村, 便回絕了宋家人留他吃飯的好意, 匆匆要往回趕了。 云初見他不肯吃飯, 趕緊讓宋王氏給朱慶帶一些午間攢盒剩下的吃食,讓他帶回去給朱家人解解饞。 平村那里一切都是從頭新建,糧食還要縣衙統一發放,雖然不至于再餓肚子,可是要吃到菜和rou卻也不容易。 朱慶走了十幾里地趕來給他們送消息,這個人情他們可要記在心里。 送走了朱慶, 宋王氏看著城門的方向, 喃喃自語道:“也不知道葛家現在咋樣了……” 畢竟一路共患難過來的, 宋王氏得知朱家已經無事,便又惦記著葛家了。 宋周氏聞言笑道:“娘,葛家在城里有親戚,肯定沒事兒的?!?/br> 葛家人已經順利進了城,又有親戚投奔,若無意外,這會兒應該已經安頓下來了。 宋王氏聽了還是不放心,說道:“那他們咋不來給咱送個信呢?” 平村離著這里十幾里地呢,朱家還想著派朱慶來送個消息過來,怎么離得近的葛家反而沒消息? 這話宋周氏就不知道咋說了,倒是云初安慰道:“娘,這城里跟城外不一樣,出一趟城不容易,再說他們剛到,總要休整幾天再說?!?/br> 宋王氏聽了這話,方才不言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