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暴富 第99節
書迷正在閱讀:十萬個為什么[無限]、難捱、貓的旅館APP、姜六娘發家日常、樓上樓下、穿成蓮花精后、真千金考公上岸后紅炸了、女反派重生之后、非強迫寵愛、殊色誤人
c市,省政府。 深夜,張英翻著蘇葉的計劃書,一頁頁地仔細看。他放下了眼鏡,很多年前他也是提倡創新進取的人之一,可是多年下來變得愈發謹慎,日漸保守。蘇葉的提案毋庸置疑寫得優秀,今天參觀上溝村,可以發現“上溝村模式”能行得通。 放著這么一份優秀的提案張英破天荒地失眠了。他要思考太多太多……首先是如何保住蘇葉,如何讓上溝村繼續這個發展模式,最后才是讓“上溝村模式”變成試驗模式,在全國推廣。 第108章 端午節。 村里的村委挨家挨戶地發雞蛋過節, 大伙臉上洋溢著笑容,何梅梅舉著大喇叭說:“每一戶人家三只雞蛋、三只雞蛋?!?/br> 村里一共102人,每戶人家發3只雞蛋也不過是40斤的事??墒沁@40斤雞蛋卻讓整個村到處都洋溢著節日的氣氛。上下一片喜滋滋的。 端午后養殖場攢下了一批雞蛋, 蘇葉把這批新下的雞蛋送到了省委單位,作為新農村的建設成果展示。農村有了成果 蘇葉和何梅梅一大清早開著車出發去c市, 把一筐滿滿的雞蛋送進省委單位。何梅梅親熱地說:“李秘書,這是咱們村的土雞蛋,又大又香,帶一批給你們嘗嘗鮮?!?/br> 李秘書有些咋舌, 沒想到蘇葉帶來了這么多雞蛋, 他由衷地夸贊:“你們村的成果出得還挺快的?!?/br> 現在雞蛋很金貴, 市里的供銷社不常有供應, 想要搞點雞蛋吃很不容易, 何況是那么多的雞蛋?他聯系單位食堂采購了這批雞蛋, 雞蛋八毛錢一斤,他把八十塊交給了蘇葉。 這一天, 省委單位破天荒地做了雞蛋炒韭菜、雞蛋炒西紅柿、各類炒雞蛋……同志們吃得非常香,還以為單位終于發福利了, 知道內情的同志對張英微微一笑表示敬意。 “老張, 這咋回事?” 張英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這就是那個‘紅薯試驗村’的農業成果,養了幾只雞除蟲害,幾個年輕人的小打小鬧而已。下次我讓他們注意注意影響?!?/br> 同事連忙開口,“哎——老張, 你這可不厚道了?!?/br> “能有啥影響, 這些年輕人有沖勁兒、肯踏踏實實干事就是好樣的,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生活樣樣不落, 這不挺好的嗎,后生可畏!” 張英只是笑笑,不說話。 蘇葉不僅送了雞蛋過來,還特意送了一只雞給他們,李秘書按照高于市場的物價買了下來。雞rou燉成了雞湯,領導回到辦公室就可以喝上雞湯。 張英把一半分給了李秘書,兩人分食了雞湯。雞rou的滋味十分鮮美,讓人感受到久違的幸福。 李秘書頭一次感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成果竟如此香甜,“蘇同志真不錯的,很有想法,如果農村都像上溝村那樣自給自足,老百姓的日子能幸福很多!” 張英喝完了雞湯,評價道:“不錯是不錯,但不能那樣高調?!?/br> 上溝村的模式很難復制的,它的問題處理起來很麻煩,偏偏張英又是個不怕麻煩的人,他放下湯勺說:“我得想想法子?!?/br> 一周后,張英去了京城出差,找了他以前的老領導。 …… 六月份,炙熱的夏風送來谷子的清香。 三月份的時候,蘇葉向機械廠訂購了一批農業生產機械,包括收割機、拖拉機、推土機。這些機器花了近伍萬元。附近十里八鄉也僅有上溝村有這樣的經濟條件,買得起這種大型機械。 夏天雨水豐沛,五天一場大雨、三天一場小雨,何梅梅慶幸地說:“還好咱們村買了收割機,要按去年那個速度,恐怕要被折騰得夠嗆?!?/br> 一旦碰到糧食豐收季,收割機的作用尤為凸顯。原本需要1000個人干的農活,一旦用上收割機只需要原先十分之一的人手配合就可以收完谷子。剩余的勞動力可以繼續照顧養殖場。 收割機第一次下田干活的時候,全村人都圍在田埂稀罕地看著這個大家伙,心中充滿了驕傲。 “我們村是全縣第一個有收割機的村子吧?” 其他人紛紛點頭,不用說那肯定是,清溪縣的財政困難,哪里有錢買這些農業機械? “我活了那么多年都沒見過這樣的東西,今天算是開了眼界了?!?/br> “爸,媽,你們看它還會給谷子脫粒,收得好干凈呀!” 收割機所到之處谷子唰唰地被吞沒,而在另一頭收割下來的谷子有序地脫粒,這個大場面看得大伙連飯也不想吃了,一整個中午光蹲在田埂看收割機工作,場面竟是熱鬧非凡。 那一雙雙濕漉漉的好奇的眼神,黝黑又閃亮,投向收割機的時候充滿了向往。 “有了收割機,以后咱們搶收莊稼豈不是不費一點勁兒了?” 那可不是?馬根生點點頭,上溝村趕在夏天暴雨季來臨之前,收完了稻谷。谷子收完后附近幾個村都來借收割機,蘇葉以每天五十塊的租賃價格把它租了出去。 幾場大雨過后,干癟的河流漸漸變得豐沛。馬根生不知從哪里搞來了一堆魚苗,放了上百斤魚苗到河里。 馬支書喜意盈盈地去數魚苗,數來數去都數不清,“人老了,看不清了,我不數啦!” 去年如果能在河里摸出一條小魚,能讓全家人高興一整天。以后這魚塘養起來了,隔三差五吃頓魚還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日子真的在慢慢變好了!馬支書上了年紀,牙口不好了,沒鬧饑荒前最愛吃魚。 馬根生鄭重地地叮囑著大伙,“現在開始誰也不許下河摸魚,這條河就是咱們村的共同財產,我們全村人齊心協力、其利斷金,養到冬天大伙都有大魚吃!” 他受到蘇葉的啟發,專門派了兩個隊員養魚每天負責喂養、看守。那兩個隊員特意去阮儒良老師那仔細地聽了一周的課,學習養魚的文化知識。 …… 五月下旬,村里開始陸陸續續采收玉米、花生。 阮儒良的玉米、花生也陸續傳來了喜報,它們比普通的玉米、花生增產了10%,這個產量拿到縣里開會也是一筆很不錯的成績,不過出于謹慎的緣故,他想增產30%之后再把成績報上去。 阮儒良給高產的玉米、花生分別取名“富裕一號”、“富強一號”。 蘇葉被阮儒良這波扎實的技術炫到了,原以為隨手揀了一個騙子,沒想到卻是一個大佬。他極其勤奮,今年每天至少工作12小時,工作結束后偶爾還會給學生上課,難以想象他之前默默無名地教了幾十年書。 收割花生那天陸廠長親自下鄉察看了花生采收情況,他把花生捧在手心里,小心翼翼地剝開殼。藕粉色白胖的花生籽粒飽滿圓實,一株根系結了很多花生。 “比我們工廠收的花生油料質量好,阮老師辛苦了!” 他嘗了幾顆花生,嘴里的花生十分清甜、香脆。 他望著遠處一望無際的原野,目含喜悅地說:“我們油廠會跟政府申請,優先采用上溝村的花生作為油料?!?/br> 這雖然不會給上溝村帶來實質性的收益,卻證明了富強一號質量很好、適合用來榨油,對花生的肯定比對他說上一萬句稱贊還要來得實際,阮儒良心里甜滋滋的,他黝黑的臉露出一口潔白的牙。 “好!以后就用上溝村的花生,明年我讓村里的生產隊多種幾十畝?!?/br> 在大伙千盼萬盼,“豐實一號”紅薯終于迎來了豐收。 張英、徐愛華以及若干領導都來親自觀摩了豐實一號的豐收,村里人從來沒見過那么多的領導,緊張卻又熱情。 一大清早,壯勞動力們就忙碌在紅薯地里,馬根生原本很緊張紅薯的產量,擔心它不如去年好。畢竟去年是十幾個學生精心照料一畝地,今年村里種了一百畝的紅薯,由社員們集體料理。 不過當第一株紅薯被連根挖起、露出全貌的時候,馬根生打消了這種擔心。 新出土的紅薯無論塊莖個頭、還是一根藤上結果率的都比去年強,全村人都都下地挖了紅薯,在大家齊心協力之下一畝紅薯很快采收完成。 馬根生把一捆捆紅薯放上地磅,周毅負責統計數字,最后他震驚地把本子和筆一扔,抬頭高興地說道: “豐實一號畝產7501斤!” 這個恐怖的數字震驚了所有人,大家的目光唰地投向阮儒良,去年六千斤的紅薯產量已經足夠嚇人,但今年又再次刷新記錄。 “阮老師辛苦了!希望明年研究順利,再接再厲,早日突破萬斤紅薯?!?/br> 蘇葉隔著人群沖他豎起了大拇指。她提前讓人做了大紅花紅綢帶,親手把它戴在了阮儒良的身上。 在過去無數個日日夜夜中,他沒有睡過一天的整覺,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泡在田里、實驗室。在此之前他研究紅薯已經研究了十年,手稿寫了厚厚的幾麻袋,饑荒的出現更是堅定了他培育高產紅薯的決心。 阮儒良反而把身上的紅綢帶摘下戴在了蘇葉身上。 他碰到了蘇葉,有了一塊地,從此有了栽種夢想的溫床。她替他奔赴海峽彼岸,漂洋過海地弄來了一臺顯微鏡,她給他弄來了一個實驗室。 阮儒良微笑地說,“小蘇,謝謝你?!?/br> 在場的所有農民都在歡呼,畝產增產一千五百斤意味著平均每一畝地可以多養活四個人,全村種了一百畝紅薯,可以多養活四百口人,這幾乎是全村一半的人口。 壯勞動力們跑過去簇擁起阮儒良,高高地把他舉到半空中。 張英、徐愛華是第一次參觀紅薯采收。張英嘴角盛滿了滿意的笑容,“上溝村工作做得很不錯?!?/br> 原先以為這個村子太高調了,現在發現它確實有高調的資本。 紅薯能達到畝產七千五百斤,在如今全國糧食短缺的情況下,它的意義絕不僅僅是增產,它能養活很多人口、挽救老百姓的生命! 徐愛華笑得合不攏嘴。 去年,他疑心紅薯產量虛報,現在親眼觀摩了豐收的場景,摻不了半分假。他心里的疑慮是完完全全打消了。去年徐愛華把數據上報省里,省里出于謹慎的態度把這件事壓了下去,報道不見一點水花。只等它試驗成功,秋薯再推廣全縣。而現在——徐愛華想著馬上就請市里報社的記者全方面報道,要熱烈地報道,沒有幾個版面的刊登都不夠鄭重! 這件事傳出去多光榮! 馬根生笑瞇瞇地調侃,“去年咱們村太窮,殺不起豬,今年看來不殺都不行了?!?/br> 只可惜大隊豬場里豬仔還沒長大,烤個乳豬應該也不錯。 這么重要的日子,還烤什么乳豬?劉剛聞言馬上去宿舍的后山牽了一頭大肥豬下來。 他們去年秋天養的豬已經喂得很肥了,白白胖胖的,通體肥膘,足足有三百斤重。他讓村里的壯勞力殺豬、放血,烤了半扇的豬rou、半扇留著做酒菜。 村里專門做紅白喜事的廚子用它做了十桌菜,在村里擺了流水喜宴。 蘇葉趁著氣氛正好,同領導說:“今年的糧食交夠了往年的份額,剩下的我們村要留著用在生產和發展上?!?/br> 家禽家畜光喂草喂不肥,前段時間村里養起了魚,哪哪都需要糧食。 馬無夜草不肥,交夠國家的糧食剩余的部分歸自己,意味著村里有更多的糧食用于養殖。交夠國家的糧食,剩余的留給集體這樣才能調動勞動積極性。 過了一會,張英終于說,“好?!?/br> “蘇葉同志,今年的糧食批給你們,我要求你們村明年糧食產量是今年的兩倍,你敢接受這個任務嗎?” 蘇葉爽快地答應,有什么不敢?今年村里的情況稍稍好轉,但勞動力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再不濟他們還能領著大伙去開墾荒地! 第109章 秋收完后上溝村上下沉浸在一片豐收的喜悅中。同時學生們進入最后的復習沖刺階段。 四月份蘇葉動員所有學生報名61年的高考, 不僅僅限于她下鄉的一中學生,村里念過高中、中專的社員都被她鼓舞去參加高考。 馬根生和何老師提著喇叭一路叭叭地喊著:“知識就是力量,參加高考光榮!” “只要考上大學, 村里每個月將會補貼10塊生活費?!?/br> “一人考上,全家光榮!” 馬根生想:有文化人領頭就是不一樣, 以前哪里敢妄想這種事? 他們祖祖輩輩住在深山里,上溝村這個窮地方就沒有出過一個秀才,傳到了這一輩一個大學生也沒有。每個大學生每月補助十塊錢,馬根生以前連想都不敢想, 但現在雖然想著rou疼, 卻也敢妄想妄想了, 因為他已經見識過十幾萬的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