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書迷正在閱讀:得不到反派就成為反派、[綜漫同人]以警界吸血鬼之名卷死酒廠、帝庭春深、勇敢的師尊不懼表白、亞顏、小馡總真香打臉實錄、皇叔[女尊]、清穿之四福晉不愛種田、為奴十年后她死遁了(高H)、將撿來的弟弟吃干抹凈
少年馬超瞅了眼面面相覷的四人,最終轉頭看向秦楚:“咦,主公在這兒啊。孫將軍和郭祭酒在尋你呢?!?/br> 秦楚千年僵尸似的轉過頭,整個人呆滯成了一根亭亭玉立的木頭人。她不抱希望地掃了眼馬超,果不其然在他……臉上,看到一圈牙印。 她恐怕真的要暈了。 “主公?” “……主公?” 一只溫涼的手探上了她的額頭。秦楚一驚,驟然睜眼,便看見荀彧默默收回了手。 “終于醒了,”他像是松了口氣,淺淺的熏香被穿堂風送入了房內。荀彧將她鬢邊的發絲別到耳后,對著臉色空白的秦楚微笑了一下,“主公睡夢中一直流冷汗,卻始終不睜眼……軍醫說是魘住了,所幸現在好了。主公現在感覺如何?” “不如何,”秦楚蒼白著臉,看了眼平靜的居室,心中暗暗舒了口氣。她搖搖頭,低聲道,“似乎做了個噩夢?!?/br> 荀彧遞給她一塊手帕,跪坐在她的床榻邊,聞言一蹙眉,似乎也有些憂心,到底沒有問出口。 秦楚對他笑了下,接過手帕,道了聲謝:“我無妨,只是——” 然而很快地,她笑不出來了。 就在荀彧廣袖外露出的那小截白皙手腕上,有一圈泛紅的咬痕。 第125章 紀靈究竟是什么水平的將領, 他們心里都沒底。 袁術雖然才能有限,畢竟也是世家名門的嫡子,手中資源遠勝孔伷之流, 他麾下的“大將”,自然也不容小覷。 依照演義所說,紀靈是能與關羽周旋三十回合不落敗象的武將, 可是在袁軍動亂時, 此人不到十回又被張飛斬于馬下, 可見他并不是什么沉穩有謀的將領。 可惜秦楚不在陽翟,無法借著這點預判選擇合適的應對方式,而孫策也不可能有什么想法, 只能將目光投向荀彧, 指望著他拿個章程。 荀彧卻沒有先管紀靈,反而看著那將士,低聲問道:“主帥也在嗎?” 那士兵先是一愣,隨即便像意識到什么似的, 忙道: “是, 紀靈搦戰前, 對身邊的黃衣男子態度恭敬稱‘主公’, 應當就是袁術了?!?/br> 孫策“啊”了一聲,下意識轉過頭, 透過鏤空的窗戶望了眼室外,遙遙看見了聳立在外的陽翟城墻。他心想:“袁術居然還在呢?!?/br> 從抵達陽翟到現在, 袁術沒有露過一次面,即使是士兵安寨扎營, 也都是麾下武將代為監察的。孫策雖然不擅謀劃, 卻也不是真的缺心眼, 多少也留意了一陣袁術的動靜,猜測他或許不在陽翟。 此時確認了他在此地,倒也是件好事。孫策剛想開口,便看見荀彧神色略微緩和了些,似乎是笑了一下:“不在荊州就好?!?/br> 袁術是從荊州借道繞過來的……如果他這時候還留在荊州,那么劉表的立場就很難說了。 荀彧低頭起身,短暫地將自己思索的神色斂下,對著孫策一點頭:“先去城樓看看吧?!?/br> 陽翟的城樓比長葛略高三尺,是六年前黃巾動亂時,縣令陳佑派人連夜修葺的。那時荀彧為了點少年禮義,勉強做了監軍,陪著秦楚往豫州走了一遭,心中亦是忐忑不安,現在想來,也有點恍如隔世了。 當時城門前的不過是群烏合之眾,他們幾個少年人擺著稚嫩的計謀,居然也擊退了敵人。如今六年過去,兵臨城下的早已成了反心昭昭的袁氏精兵,而他—— “……治中?” 耳邊一陣擔憂的喚聲拉回了他的思緒,荀彧定了定神,沖那士兵笑了一下:“無妨?!?/br> 正這時,城樓下的紀靈又舉起長刀,拍馬又走出陣前三步,刀尖直直地指著城樓上的幾人,高聲叫罵: “村婦伏楚狼子野心,潁川荀氏助紂為虐,天子時日無多,伏楚死不足惜!吾主匡扶漢室討伐不臣,今令吾來對陣,還不開城迎擊?” 他前面幾句話底氣略有不足,說到“開城迎擊”時,音調陡然抬高,想來自己也不很相信袁公路的立場動機,搦戰的那些話自己都信不過。 荀彧是聽出來了,孫策倒是沒有那么多心眼。只見孫將軍眉頭一皺,聽到“伏楚死不足惜”一句時,臉色頓時沉了下來,從周瑜荀彧身上依葫蘆畫瓢學來的“喜怒不形于色”當即碎了個一干二凈。 好在他不是呂布,沒沖動到當場發作,只是右手在腰策放下又按上,從劍鞘摸到劍柄,勉力壓下心底那點火氣,這才轉頭問道: “我們迎擊嗎?” 然而孫策嘴上是好聲好氣在征詢建議,表情卻并不怎么和善,仿佛他搖一搖頭都罪大惡極似的,想來是年紀還輕,未能學會克制情緒。 他都這副表現了,荀彧也不好再拿什么“以逸待勞”含糊應對——更何況兩軍到現在未有交鋒,此時的確是個試探的機會。 這樣想著,他招了招手,對著身旁待命的士兵低聲吩咐了兩句,看他領命下了城樓,才對著隱忍怒氣的孫策點了點頭,提醒道: “袁公路人多勢眾,伯符對陣時不宜沖動,當心敵軍誘敵之計?!?/br> “我知道?!睂O策沖他笑了一笑,一把將腰間佩劍從劍鞘抽出。鋒利的劍光在白日青空之下閃了又閃,顯得少年將軍的眸光異常明亮。他道,“治中放心,我有分寸?!?/br> 這話剛落下,他便毫不猶豫地轉過身,頭也不回地拎著劍走下城樓,只留給荀彧一個背影,堅決得堪稱凜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