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書迷正在閱讀:得不到反派就成為反派、[綜漫同人]以警界吸血鬼之名卷死酒廠、帝庭春深、勇敢的師尊不懼表白、亞顏、小馡總真香打臉實錄、皇叔[女尊]、清穿之四福晉不愛種田、為奴十年后她死遁了(高H)、將撿來的弟弟吃干抹凈
荀彧來的正是時候。劉辯在朝堂上見過他,此時有了董卓做對比,心中自然親近些,又被剛才那氣氛整得一個頭兩個大,一見他橫插進來,立刻道: “荀卿快請起!” 董卓看了眼他身后的隊伍,覺得此人一介文士,就憑身后百來個人,也鬧不出大動靜,因此也就沒再說話。 只有秦楚眼神閃了閃——荀彧身后的,分明是她城南軍營里的騎兵。 她與董卓的交鋒因他這茬被打斷,此刻也不是再提的時機了。眼看著荀彧自然地馭馬跟到她身側,身后的騎兵也自行融入了隊伍,秦楚只好轉而去看劉辯,問道: “陛下,不若臣等先護您回宮,剩余事宜之后再議?” 董卓厚顏無恥道:“亭主說得沒錯?!?/br> 劉辯轉頭看了眼劉協,兄弟二人飛快地交換了一個“早點回家洗洗睡吧”的眼神,兩秒間就達成了共識。 劉辯終于不結巴了:“好,有勞諸卿了?!?/br> 該分的羹也已經到了手,董卓見好就收,帶著西涼軍拍馬向隊伍后方走去,路過秦楚時,還對著她遙遙一拱手——也不知是在表達感謝還是在挑釁。 荀彧一見董卓志得意滿的模樣,心下已猜了個七八分,待隊伍再度開始緩慢前進時,才駕著馬又靠近了秦楚幾分。 他上一回與秦楚打馬并行在郊野還是在五年前,今夜又是雒陽北宮火光沖天、又是率軍疾行前來接應,好不容易安頓下來,人都有些恍惚,無端又回憶起當年潁川退敵的景象。 那時候的秦楚遠比現在活潑,喜怒哀樂都在臉上,心里最大的煩惱也不過是“將士不聽話”之類的雞毛蒜皮,等行到陽翟才有所好轉。 不想眨眼過去這么些年,再次同行時,她已經成長為這樣一個藏鋒斂銳的成熟將領了。 然而心里再多感慨,他還是一如既往的從容,面上依然擺著一副八風不動的平和神態。荀彧低頭看著秦楚被月光照得微亮的睫毛,忽然輕聲問道: “異人為什么想讓董仲穎加入?” 這問題乍一聽還有些奇怪,畢竟真要從現狀來看,那也應當是“陛下想讓董仲穎加入”才對。 秦楚一愣,即刻裝傻,不明所以似的答道: “文若說什么呢,是陛下想要董卓啊?!?/br> 董卓手上的兵馬千人,是她的好幾倍,又懂得挑重點對她施壓,秦楚接受與他“同行護駕”實在無可厚非。 她抬手一指,盡頭恰好是黑壓壓的西涼軍: “董卓之勢遠大于我,陛下當然會接受他了?!?/br> 荀彧順著她的目光望過去,有點無奈地蹙了下眉。他伸出手,輕輕觸碰到她的手背,微一使力,壓下了秦楚伸著的右手。 “小心被看見?!彼f著,身上的微苦的熏香很快被風帶起來,混著夜間的青草氣傳入秦楚鼻腔中。 她聽見荀彧微不可聞地嘆了聲氣,低低道:“異人……不愿意與我說實話嗎?” 第69章 秦楚差點沒被他這聲輕嘆給嗟得頭皮發麻。 她本也沒想著能瞞過荀彧——以荀文若那般縝密的心思, 就算秦楚對著董卓的西涼軍多看兩眼,他都能猜到南營的兵馬數量不及北營,更何況現在? 少帝被秦楚的軍隊圍護在中間, 董卓帶著一千將士,卻要退幾步與她對望,此外又有劉辯那滿臉驚惶作證,荀彧大概一眼就看出來秦楚是最先尋到少帝的人,而董卓出現在這里,不過想要瓜分功勞而已。 可如果真要追究的話, 荀彧出現在這里,本就是很奇怪的事情了。 秦楚想了想,覺得他既然把話問出來,便是“愿意交談”的意思, 總歸是件好事的。 “文若果然明白我,”她偏過頭,對著荀彧一眨眼, 余光看著馬匹上顛著腦袋瞌睡不已的少帝, 半是玩笑半是無奈道: “我說董仲穎勢大, 那是實話??砂⒊男乃家仓挥卸↑c大,全都系在西涼了, 因此才不愿與他在雒陽交鋒,只得暫避鋒芒了呀?!?/br> 荀彧默了默,不知相信了沒有,垂眼看了她片刻,忽又嘆息似的問: “所以異人才要將‘護駕之功’相讓嗎?” 這像一句不太高明的試探, 可他的神態語氣又格外真誠, 讓人一時有些捉摸不定。 “……我要護駕之功做什么呢?”秦楚睫毛一顫, 最終說道。 她策馬上前,與荀彧拉開了幾步的距離,忽然回過頭,對著他露出一個有些含糊的笑容: “文若,我雖有心向上,但囿于京城爭權奪勢并非我想做的。這些功勞,若是董仲穎想要,就給他吧?!?/br> 言罷,又轉回身,拍了拍照夜玉獅子的腦袋,不管不顧地行至隊伍最前端,只留給荀彧一道赤色的背影。 盛世的漢祿該食,亂世的漢祿卻只會引火燒身。 荀彧一怔,隨后莞爾,輕輕搖頭。 “前半句似有隱瞞,后句卻是她一貫的作風?!彼南?,“罷了,我既然已經跟著到了這里,還能怎么樣呢?” 當時郭嘉接到北宮消息,前往南郊軍營前,曾派人給他傳過話,大意是北宮生變,詢問他可愿前往南郊相助。 和聰明人交往,有些事情不必多談。此信背后意味,荀彧與郭嘉之間心照不宣——荀彧此前在外戚宦官之爭中,始終沒有表露出任何傾向,此時局勢有變,郭嘉以秦楚謀士的身份向他送去口信,含義便顯得格外明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