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書迷正在閱讀:得不到反派就成為反派、[綜漫同人]以警界吸血鬼之名卷死酒廠、帝庭春深、勇敢的師尊不懼表白、亞顏、小馡總真香打臉實錄、皇叔[女尊]、清穿之四福晉不愛種田、為奴十年后她死遁了(高H)、將撿來的弟弟吃干抹凈
伏完似乎不太擅長交流,沉默地看著她走進來,等劉華說完好一會兒,才盯著她,慢慢開口道: “七娘……阿楚,多年不見,真是長大了?!?/br> 阿楚無語了。那可不是么,上一次見面還是剛出生呢,現在都會說話走路一個人吃飯了,還被年齡大了自己一倍的男人提了親,真是了不起啊。 母親算準了日子等在門前,他倒是第二日才來了,她可不稀罕。 她又不好把想法放在明面上說出來,只好不陰不陽地回道:“還要多謝父親?!?/br> 劉華有點嗔怪地看了眼阿楚,倒是沒有開口打斷她,更沒說什么來挽回局面。想來獨女當年被送走,她心里未必沒有氣。 伏完估計也知道愧疚,看了眼被陽安公主半摟在懷里的阿楚,若無其事地收聲了。 阿楚靠在母親身邊,又在父母的注視下自顧自吃了兩塊綠豆糕,感覺不那么餓了,才擦了擦手,告知他們今日的安排: “母親,父親,我準備稍后去荀府,拜訪荀彧郎君?!?/br> 劉華抽出手帕,拉過阿楚,替她拂了嘴邊碎屑,一邊說: “好。昨日你在荀府,也未執贄。一會兒讓人給你準備好了,你將見面禮帶給荀小郎君,不要失了禮數?!?/br> 伏完看著她,欲言又止。 無論是父母還是阿楚,都知道此時最要緊的事,其實是傅家的提親。無論傅氏是否有拉伏氏進來的心,此時的伏家,的確已身處局中了。 阿楚與荀彧作為事件中心者,從昨日回京到今日,已見了兩次面,讓人很難不產生些聯想。 只是兩人畢竟年幼,尤其阿楚如今才八歲,還不到父親腰高,又是從徐州回來的,對雒陽局勢未必清楚,因此才沒什么人特地關注。 “父親怎么了?” 伏完猶豫了片刻,最終還是沒有說什么: “無事,七娘去吧?!?/br> 第24章 荀府。 書房中的博山爐點起裊裊青煙,桌上小釜燒著熱茶,切片的小棗安靜漂浮在茶面上。 “阿彧今日也約了人嗎?” 荀彧放下竹簡,點了點頭:“是伏家女郎?!?/br> “伏家的姑娘啊……當年阿攸也見過。那時他回鄉吊喪,乘的正是伏家送女兒回家的車?!?/br> 驟然聽到侄子的名字,荀彧不由一頓,睫毛一顫,他接上五叔的話:“伏家女郎有才略,與叔父所說的,陽安長公主肖似?!?/br> 當年荀爽能免于黨錮而留在雒陽,除了伏完以外,也少不了劉華的周旋。 “看來,昨日伏楚與你談了不少?” 荀彧猶豫了一下,點點頭:“早聞伏家女早慧,彧昨日見過了,才知道傳言也是有道理的。 叔父說陽安長公主視野不同尋常,我見伏家娘子也如此?!?/br> 荀爽沒有多問他,只是微笑了:“伏伯敬夫婦二人都是胸有丘壑的?!彼f著,又不知想起什么,幽幽嘆了口氣,“這么些年了,最似他二人的,居然是家中幼女啊?!?/br> …… 歸家前,阿楚其實是仔細考慮過自己的六位兄長的。 母親雖是身份尊貴的長公主,也是正妻,但多年來只誕下她一個女兒,再考慮到封建社會對于“香火”的重視程度……誰知道這幾個早出生的兄長會不會有什么想法呢。 這點擔憂在阿楚見到三哥后就煙消云散了。 據府中下人所說,伏家兩位大公子如今已加了冠,先后舉了孝廉,被外派去做官了。剩下幾個年紀都不大,還在讀書,輕易是不外出的,唯獨這位三哥伏均,去年剛及冠,孝廉一直是沒舉上的,自己也沒有什么大成就,整日只知道往袁府跑。 “去袁府”說得有些太寬泛,阿楚詳細問了才知道,這位兄長原來是去見袁公路的——對,就是那位一手好牌打得比稀爛還爛、沾了他庶兄光才在史書上被人注意到的、拿了玉璽就早早稱帝的袁逢嫡次子,袁術。 而她三哥……說高不高,說低不低,人看起來也正常,只是沒什么主見,橫看豎看,也只能看出一個“庸”字。 一個平庸的人,從頭到腳、從外到內,都沒有什么特別的。 阿楚去見荀彧時,也是被這個“庸人”三哥伏均截下的。 伏均眉眼和伏完有四分相似,如果非要說,勉強也可稱句眉清目俊,只是體態不佳,常常含胸,大部分時候總是一副“低眉順眼”的模樣,其實看上去并不太像貴族子弟。 阿楚一度以為他年幼時遭受過什么苛待,問過婢女,又似乎沒有這樣的事情。伏均這樣的表現,好像只是單純因為他自己資質不行、又沒有膽氣罷了。 伏均攔下她,姿態不堅決、聲音也不是很大:“小妹,等一下?!?/br> 阿楚不明所以:“???” 伏均眼睛閃了閃,看向她:“要不要、和我去袁府做客?” 阿楚看他,發現伏均的眼睛沒有表露出任何想法,好像就是“本該如此”而已。 阿楚想了想,還是點頭應下,坐上了他的馬車。 她不是憐憫伏均。這位三兄表現得再可憐,畢竟也是成年男性了,有手有腳不止、還有門第加持,再普通,那也是相對于過度營銷的士族子女來說。站在平民的立場,伏均這樣的處境,是多少人做夢也求不來的呀。 這樣的人,何須她一個八歲的、前途渺茫的女童來心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