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書迷正在閱讀:得不到反派就成為反派、[綜漫同人]以警界吸血鬼之名卷死酒廠、帝庭春深、勇敢的師尊不懼表白、亞顏、小馡總真香打臉實錄、皇叔[女尊]、清穿之四福晉不愛種田、為奴十年后她死遁了(高H)、將撿來的弟弟吃干抹凈
漢代的母系遺風再盛、婦女地位再高,也是比不過男子的。就像孫堅絕對不會帶著吳夫人去捉拿典韋,哪怕吳夫人的馬術比五歲的孫策好一萬倍。 婦人不議政,但是母親……阿楚不知道這話是對長公主不適用呢,還是因為,母親只是單純地不想遵守? 只是,不管是因為哪一項,對于現在阿楚來說都是好事。 她覺得,此時比起談論自己在荀府的見聞,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可以詢問。 她低頭思考了一會兒,問: “母親剛才與我說‘清流’派,那就有與之相對的集團了,那些人是宦官嗎?” “如今宦官勢大,七娘如此理解也不差。那些閹黨啊,”母親冷笑一聲,從桌上端起水杯,輕輕呷了一口,“多少人抱成了團,朝堂下禍國殃民,朝堂上,專挑著反對他們的賢臣下手?!?/br> “宦官們只侍奉皇上嗎?” “皇上啊……不錯。他們原先還和太后虛與委蛇,可惜當年竇氏兵敗,竇武竇游平將軍因此被梟首……如今連太后都被迫遷入南宮云臺?!?/br> 漢代雒陽的南北兩宮間,橫亙著一道洛水。歷代帝王居所在南北二宮間不斷變化,到了靈帝劉宏時,南宮已成為后宮妃嬪的主要居所,而南宮云臺,更加是與世隔絕。 阿楚注意到,母親提到皇帝時,臉上短暫地顯露出一絲不屑。 她知道是為什么。東漢的皇帝一向短命,二三十歲就斃命的不在少數,漢桓帝總共也才活了三十幾歲想,還沒留下子嗣,就去世了。 母親是桓帝長女,對此再清楚不過了。當年桓帝沒有留下子嗣便撒手人寰,太后竇妙又不得寵幸,便與父親竇武商量,從宗室中過繼了一個年幼而愚笨的,正是當今圣上,劉宏。 真正流有天家血脈的公主劉華當然看不上過繼來的傀儡劉宏了。 只是劉宏雖然愚笨,但也不是真的蠢到什么都看不出來。竇氏要扶持傀儡皇帝,做掌權外戚,也要看傀儡樂不樂意呀。 于是,喊著“張讓是我父,趙忠是我母”,把宦官當親人的當今圣上,通過宦官把權勢漸漸收了些回來。 只是,素有清名的輔政大將軍竇武,早就下定決心,要將宦官誅盡。 他與女兒竇妙商議,趁早廢除宦官,竇太后卻猶豫不決,最終被宦官尋了機會,挾持靈帝,下詔殺了竇武及其親信。 外戚與宦官的斗爭就此落幕,猶豫不決的太后最終也被關入南宮,不得見人。 母親身為先帝長女,卻因為早早嫁人而遠離了皇室斗爭,如今冷眼看著這場鬧劇結束,宦官、外戚、世家你方唱罷我登場,最終也只能冷笑一聲了。 阿楚聽完,滿腦子卻只有一句話: 這個局面……漢朝是真要完啊。 第23章 母親又和她聊了一會,見阿楚有瞌睡的模樣 ,叮囑她好好休息,又喚來幾個婢女耳提面命,說務必照顧好娘子,才放下茶盞,站起身準備離開。 阿楚拉住陽安公主的衣擺,抬頭望向她。 “母親,我會嫁給傅公明嗎?” 阿楚在心里補上后半句,你們想不想沒關系,反正我不會嫁的。 劉華摸了摸她溫暖的小手,微笑了。她輕聲說: “不會的。 ……無論他人怎么看,你父親如何考慮,阿楚是我唯一的女兒,我都是不會應的?!?/br> 她第一次沒有叫“七娘”,而是直接叫了阿楚名字。 阿楚一怔,半晌方道:“……謝謝母親?!?/br> 她是單方面和這世界的母親不熟,可劉華卻真心將她視作女兒。劉華無條件的溫柔好意讓她有些無所適從,阿楚最后只能閉上嘴,目送著母親拉上門,從走廊遠去。 送走了母親,阿楚想了想那鋪天蓋地的信息量,又覺得不困了,命人取了紙筆,一骨碌爬起來,撲到案幾上,拿她熟悉的簡體方塊字寫寫畫畫。 她現在已經對雒陽的局勢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一,雒陽三方勢利角逐,分別為士族、宦官、外戚。 第二,閹黨勢大,多次發起黨錮之禍,在官場排擠士族,兩方間有深仇大恨。 第三,外戚已垮,曾經與士族聯手除宦,失敗。因為竇太后的猶豫,外戚竇氏一蹶不振,士族也受到第二次黨錮的摧殘。 伏氏本也算是士族一派,但由于母親劉華是如今的陽安長公主,父親伏完又不輕易表露立場,因此伏家處境才算安全。 十常侍之一的高望想將女兒許給士族,這又是什么信號呢?難道是宦官希望借助士族的力量,提高自己的聲望? 傅公明拒絕了高望,轉頭與伏家議親,看起來反復無常,拒絕宦官倒是好說,清流們一向如此??烧疑戏?。難道……? 阿楚心里一驚,不由坐直了身體。 她晃了晃腦袋,咬住了下唇。從立場來說,有比伏家更傾向士族、拒絕宦官的家族,從相性來說,更有眾多女兒適齡的世家??墒歉倒鳌?/br> ……他想拉伏家下水?! 她越想越覺得不是沒有可能,只是眼下沒有人可以商議,她心里實在沒底。 阿楚心里七上八下,只覺得這些政客的想法九曲十八彎,太深不可測了些,連忙提起筆,給荀彧寫了封短信,提前告知他今明兩日或許登門拜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