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四哥……” 胤禟有一肚子勸說之詞,但話到嘴邊發現講不出口了,因為冷靜思考發現四哥的決定很對。 尤其是弘昇,自己也要把他按時帶回京城,才能給五哥一個交代。 四哥也是敢作敢當。意思很明確,千錯萬錯他一個人的錯,而陸路之行走定了。 時至今日,胤禟心甘情愿站隊四哥。除四哥之外,其他兄弟繼位對大清對他個人都不是好事。 明知勸不了,也就不勸了。省點力氣想一想怎么哄康熙開心,讓康熙的怒意越淡就對晚回家的四哥越有利。 想到這里,胤禟陷入自我感動。 瞧瞧他,這番做派真能評選大清第一好弟弟,十四也別想與他爭。 考察隊最后一次小組會議結束。 武拂衣宣布了分別啟程時間,又與每個人再單獨談了話,著重是與弘暉說起兩個人。 一個是沙俄的彼得一世。 根據倫敦咖啡館的小道消息,彼得一世早些年喬裝化名游歷歐洲,學習各種自然科學知識。 另一個是前明的朱允炆。 朱元璋的太子不幸去世,是改立孫子繼位。 分別在即,陸路風險尤為可知。 此時,提及這兩個人物不是沒事說閑聊。 沙俄在大清之側,彼得愿意臥薪嘗膽地喬裝闖蕩歐洲,其野心之大豈能不引起重視。 再提朱允炆,更是讓弘暉以史為鑒。弘暉沒有退路,老四若是不幸死在旅途中,他作為四爺嫡子就要去爭皇太孫的位置。 擺在面前的困境勢更甚朱允炆,而他到了必須獨當一面去應對朝廷紛爭的時候,不可能一直在老四的庇護下生活。 最后強調:“作為父親,希望孩子一輩子平平安安,但是身在宮廷與復雜變革時代更要面對現實。記住,此次回京,你不再是一個孩子了。 人,都要學會長大。為父希望你也不要似你二叔迷失本心,但愿這輩子我們都能先是父子?!?/br> 先是父子,后是什么? 沒說完的那一句「后是君臣」。 而今,四阿哥能否繼位尚且是未知之數,所以有的話不能明說??山洑v了這么多事,看到了世界之大與外部發展,怎么可能沒有奪嫡想法。 弘暉聽懂了阿瑪的臨別囑托,心情無法不沉重。此刻,并沒為自己被選定為繼承人而有幾分愉悅。 更為擔憂是這一別能否再順利平安見面。如果阿瑪不幸遇難,自己則要擔起責任去完成阿瑪未盡心愿。 * * 該走時,沒必要過度不舍眷戀。 武拂衣經過了太多生離死別,送走考察隊商船時之后,很快就調整心態進入新旅程。 她瞧著胤禛表面上沒有情緒低落,但是壓縮了所有娛樂休閑抓緊搜羅各國發展情報,便知這人是用工作來排解愁緒。 這樣做也不錯。人忙,就少有時間七想八想。 時光會匆匆如流水過去。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 考察隊離開京城兩年又八個月,大部分成員按原計劃時間回到了京城。 乾清宮內。 康熙臉色非常黑,收到了一則好消息,一則壞壞壞消息。 好消息,二十人的隊伍有十六人成功返回。 壞壞壞消息,大事不好了,老四居然真的先斬后奏逃家了! 古有《西游記》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 今有老四帶上側福晉、大夫、火器學者,四人從西向東橫穿歐亞大陸,這是妥妥地譜寫《新·東游記》的架勢。 康熙:他怎么就選了一個不回家的兒子繼位! 能怎么辦?當然是原諒他。 然后把龍袍什么都給做好,乘其不備,在人回京后立刻綁人上皇位。他還就不信邪了,老四做了皇上還敢逃家嗎! 第一百二十五章 西域之地, 大漠孤煙直。 康熙五十二年深秋,武拂衣與胤禛等四人在長途跋涉兩年半后,終于重返大清境內。 恍如昨日, 原來離開大清已經四年。 先從京城到廣州走海路去倫敦,再從倫敦一路向東走陸路從西域入境。 回首旅程, 絕無可能一帆風順,從互換發生的次數就能窺探一二, 已經打破了事不過三定律。 第一次是在法國遇上了連環殺人狂作案。 第二次是誤入神圣羅馬帝國爆發的小規模軍事沖突, 燧發槍攻擊形成槍林彈雨。 第三次橫渡黑海,快要接近陸地時, 遇上船只年久失修的漏水事故。一船人整整游了十二個小時才上岸。 這還不包括非互換狀態時的各種小事故。 而能夠活著重新踏上大清的土地, 真是歷經艱難。與《西游記》師徒四人的差別, 就差沒遇到真妖魔鬼怪了。 不過, 遠沒到放松的時候。 因為說是說回到大清境內,但事實上所在的西域部分區域還在準噶爾汗國治下。 提到準噶爾, 容易讓人聯想到康熙三次親征剿滅準噶爾大汗噶爾丹。 噶爾丹雖死,準噶爾汗國未滅。十五年前, 三十三歲的策妄阿拉布坦繼承準噶爾汗位。 噶爾丹與策妄阿拉布坦是叔侄, 但不意味著兩人關系和睦。 在清軍平亂噶爾丹時,策妄阿拉布坦曾經與康熙搞了里應外合,而他繼位后向康熙示好稱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