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頁
橫豎都不虧。 贏,能正大光明去閱覽英吉利各類科學前沿著作; 輸, 就把人拐回去做理學院老師,為科學教育事業發光發熱。 胤禛早就盯上了英國皇家學會成立。 1660年, 在學會成立的那個時代,科學仍是少數人認同的詞匯。學會提倡促進自然知識,倡導進行科學實驗。 1665年,學會秘書亨利·奧登伯格以私人身份創辦了《自然科學會報》, 聲稱此刊物先給皇家學會。 主要是刊登各國自然科學的研究發現,論文、觀察數據、書信摘編等等。 例如有羅伯特·胡克對行星的觀察動態、牛頓對光線色彩的研究、荷蘭顯微鏡學家安東妮·列文虎克的來信等等。 奧登伯格去世后,期刊的發行費用難以由個人負擔, 最后被歸為皇家學會出版的特色項目。期刊登載的內容不分國籍, 而還有大量沒被登載出來的實驗與研究藏于學會儲藏室。 由此可知,皇家學會所蘊藏的時下最前沿科學知識之豐富。 武拂衣對此樂見其成,立刻贊同胤禛擅于薅羊毛的舉動。 “威廉先生,解剖何時開始?具體又怎么判定輸贏?不讓您為難,我方親自去說賭約?!?/br> “一個小時后就開始?!?/br> 威廉倒沒覺得提出賭約有何不妥,但他也實話實說。 “倫敦距離廣東太遠了, 牛頓爵士已經六十七歲,哪怕他愿意也很難進行遠途旅行。海上的風險,你們都懂?!?/br> 這真是不能更現實的問題。 遠渡重洋的出行難度,對于六七十歲的老年人雖然不是完全無法克服,但那是用命在賭一成的生存機會。 威廉想了想,提出一個好意見。 “不如換個賭注,輸了的話,你們給皇家學會投些錢?最近學會正面臨搬遷買房的問題?!?/br> “學會本來租用格雷沙姆學院的房子,但四十多年前的倫敦大火燒毀了很多建筑。 格雷沙姆學院是少數免于火災摧毀的建筑,它的樓房變得搶手,市政當局征用了部分?!?/br> 威廉說皇家學會不得不讓出部分場地,而近些年格雷沙姆學院非常想要重修學校,勒令皇家學會速速搬遷。 “在倫敦找合心意的場地不容易,好地方很貴。早幾年,學院儲藏室部分區域對外收門票營業創收?,F在,正愁搬家經費?!?/br> 因此,財大氣粗如牛頓也不會拒絕一筆對皇家學會的捐款。 皇家學會本來就接納外國會員,不存在不與東方人比試解剖的說法。 胤禛與武拂衣對視一眼,都贊同這一筆投資。 哪怕不能把年事已高不適合遠行的牛頓給拐回去,但打入學會內部悄悄廣撒網招攬人才也很好。 那還等什么,除了去交易所的胤禟,考察隊一起出發。今天還帶上了隨行大夫廖杏。 一行人乘坐馬車,前往了希臘咖啡屋。 18世紀初,倫敦至少有五六百家咖啡館。 與后來的那些連鎖店不同,此刻每一家咖啡館都有自身的特殊氛圍。有的齊聚學者,有的是花花公子聚會地,有的是新聞工作者交換一手情報的前站。 即便不喝咖啡,交納1便士的入場費也能入店。 后來的人很難想象此刻的咖啡館有多熱鬧。 店內,素不相識的人忽然問你最近有什么新聞嗎?那是非常正常的事。 桌邊,突然有一個人站起來發表他對一件事的看法。完全不會被當做瘋子,而是會引來一群陌生人的熱烈討論。 醉翁之意不在酒。 咖啡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有了交流信息的據點。 選對咖啡館變得重要。 威廉帶路去的希臘咖啡屋,最初以討論古羅馬、古希臘學識而出名。 “小道消息,皇家學會希望能搬到這附近,以后估計會有不少自然科學家來此咖啡館?!?/br> 解剖海豚比賽,借用咖啡館的后院場地進行。 靠近就聽到鬧哄哄的議論聲。 不少人聽說有倒霉海豚游入泰晤士河死亡了,一些人群情激奮地批評糟糕透頂的倫敦環境問題,而另一些人開了小賭局賭今天的解剖結果。 勝負評判很簡單。 誰解剖得快,誰將海豚解剖得骨、rou、臟器等解剖得樣樣清晰分明。 “聽說,參賽另一方是清朝人,這次來歐洲游歷的?!?/br> “我相信牛頓爵士派出的人馬一定能獲勝。雖然東方有很多精美商品,但這不是比制作茶葉,是要解剖海豚。你們聽說過東方醫生有很厲害的解剖術嗎?” 眾人都是搖頭。 提起東方的醫術,很多人想到了扎針,但沒有一個能講出誰會開刀。 “東方懂解剖學嗎?是不是我們一樣很難合法弄到尸體?聽說他們的頭發都不能亂剃?!?/br> “呵!勝利必將屬于皇家學會一方?!?/br> 武拂衣帶頭進入咖啡館,立即感覺到四面八方投向考察隊的目光。 有好奇的,有善意的,同時也有不可一世的鄙夷。對此,她都一笑而過,徑直前往后面的小花園。 臨時解剖臺已經被搭建好,空氣里飄著以一股腥臭味,兩只海豚尸體分別裝在大號木盆內。 牛頓帶人先一步到了,他沒有與任何人交談,而站在木盆邊翻動著海豚尸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