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他經歷過真正的魂魄不穩的癥狀,那種滋味并非書上所言。 而對比來看古人記錄的失魂,更像是接觸含磷物后中毒。是會頭昏惡心、渾身無力,甚至意識模糊。 如果制作火折子cao作不當,加入白磷的計量出了錯,使用者也會出現相似病癥。所以說,鬼火與磷火有關聯。 時至南宋,依舊有部分人能夠意識到磷火不是鬼怪作祟,而是尸體某類物質演化。 陸游就在他的《老學庵筆記》中寫了,十幾歲的時候在郊野見過青色鬼火。 究其原因是因為兵亂導致死亡增多了,人血形成了磷。后來戰事稍歇,見到磷火的機會就少了,世人偶然瞧見不知其所以然才會大驚小怪。① 根據這些文獻記載,古人不是一味迷信鬼神之說,也有試圖給鬼火的形成找自然原因。 武拂衣沒有厚古薄今。 古書提到的磷是人血,卻不知而從尸體轉化為鬼火的磷化氫更多來自于骨頭。 尸體骨頭的磷酸鈣,在一系列自然反應變成磷化鈣。 磷化鈣后遇水反應成為磷化氫。磷化氫的燃點不高,夏日氣溫到了四十度左右,足以點燃它了。 本次亂葬崗鬧鬼,雖說發生在四月初的清明,但遇上了天氣溫度有異。 那幾天,京城及郊外的氣溫比往年要高上很多。頗有早早入夏的感覺,正好符合了磷火燃燒的條件。 胤禛查閱了歷代文獻,讓孩子們的實驗論證有跡可循。 武拂衣從現有材料中提供了步驟,如何用人尸骨骼與自然礦物分別制作一場鬼火。 通過對比證明,所謂厲鬼現身亂葬崗不是被找人索命,就是一種不帶愛恨情仇的自然現象。 當然,整個實驗要注意安全cao作。 古籍都提到了遇上鬼火的失魂后遺癥,說明了埋骨之地會形成對活人有害的物質,豈能不引起重視。 * * 六月初一,夏日天晴。 入夜后,在理學院的大庭院內,展開康熙朝的第一次公開實驗——人造鬼火。 由于場地限制,不是所有夫子與學生都能親眼旁觀。 圍觀名額有限,朝中大臣不乏有感興趣者,請求皇上應允批準入內一觀。 二十五天過去,關注這一事件的人差不多都心里有數了,鬼火的來源與厲鬼索命無關。聽說皇上在批準公開實驗之前,在皇宮內已經見過鬼火形成全過程了。 今夜當眾再演示一回,一來為了服眾,二來也是教育大家動動腦子,不要有的沒的就往鬼怪之說上瞎扯。 京城是天子腳下,哪怕是城郊亂葬崗也不會有什么厲鬼索命。 發生了呂家那樣被疾病纏身的情況,多是因為在墳地沾上了疾病。 那些死人生前得過哪些病也不好說,所以還是盡量避開,不要去尸體堆積處。 “瞧!真是青色鬼火!” “哇,紅色的火焰也被弄出來了?!?/br> “哎呦喂!快瞧,十四阿哥一跑起來,這火也能跟著飄??刹痪褪且驗樽邉佑酗L,把這火也給帶動了?!?/br> 室外場地空氣流通,今天負責演示的是胤禎、保泰與李衛。 早在康熙讀了六個人的研究計劃書后,顧忌到實際cao作會遇上中毒風險,沒讓三個孩子上手cao作了。 畢竟弘暉等人年紀還小,得再等一等。等到十二歲,如果他們還對做這些學問有興趣的話,再讓他們下場實cao。這次能完成前期理論部分就很了不起了。 在旁觀者們的驚訝歡呼聲中,磷火熄滅了,宣告驗鬼實驗大功告成。 這代表著大清皇家理學院的第一次公開實驗完美落幕。 理學院副院長梅文鼎,將今夜發生的事寫在了校史之中。這事不能等院長去做,因為院長是康熙?;噬蠈懖粚?,做臣子的不好逼迫。 在文章中,盡量客觀地描述了會促成這次實驗的來龍去脈,其中不免要拿兩個人出來做參照物。 三貝勒胤祉,原本被世人認為是飽學之士。 他在檢舉有人夜探亂葬崗的過程中,卻從始至終沒有提到認為鬼火是自然形成,更是質疑去證偽鬧鬼的研究沒有必要進行。 如今看來,不免讓人懷疑他的學識有所缺陷,竟然都不知道古人其實對鬼火與磷有所涉獵研究了。 這種結構性知識的不足,在皇長孫弘晳身上也發現了。 他在端午節的發言,表達了認為實驗失敗可能性較大。這人沒有用心去讀書,竟是連陸游的書也不曾廣泛閱覽,否則怎么不知情呢? 梅文鼎的文章敢批判皇子皇孫,自是暫時不會對外公開,僅僅放在了理學院的檔案室內。 經年之后,這些卻成了史料證據的重要一環,將這一夜標記為華夏開啟化學科學的黎明前夜。 眼下,人們無法去預想后來歷史書上的內容,但也能認清楚一些事。 比如認清楚籠罩在三貝勒身上的學富五車光環失效了,而還有一點就是這次賭坊有一半人要虧錢了。 實驗成功,押注雍郡王會卷包袱走人的那一批賭客是輸了。 武拂衣知道自己會贏,但贏了沒有太開心。 康熙終是給了明確答復,老四想出京調研可以有,但必須要等一等,參加了胤祥的婚宴才能走。 直至今年秋天,敏妃就去世五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