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打開信件,開頭寫了一個「三」,然后就是一堆古文摘抄。 分別是宋朝校正醫書局的文章,《宋史》片段、《夢溪筆談》、《洗冤集錄》、《三國志·華佗傳》等等片段。 僅僅兩個時辰,胤禛摘錄了不同書籍的諸多片段,但沒有一句別的話。 他非常謹慎,哪怕這封信不慎落到了旁人之手,也絕不會看出此信有任何傾向性觀點。 此信何解? 洋洋灑灑寫了很多,乍一看怎么沒頭沒尾,且沒有任何分析批注。 武拂衣若有所思,很快淺淺笑了。 又迅速收斂笑意,將信上所有內容速記下來。將信藏于書房暗格,就抓緊時間入宮了。 * * 乾清宮外。 武拂衣帶著十四與兩個孩子到了,胤祺也帶著弘昇來了,都是等著向康熙請罪。還有保泰與李衛都是候在宮外,隨時等待傳召。 幾人耐性等待著,只是等啊等就不見皇上來。 辰時已過多時,通常早朝應該結束了,今天卻比平日晚了好久。 難道朝會上出了什么變故? 又等了一會,沒等到康熙下朝,反而梁九功親自來了?!皞骰噬峡谥I,著雍郡王立刻往乾清門外走一趟?!?/br> 發生了什么事? 朝會竟然延遲了,還讓雍郡王去早朝上走一趟。聯系到昨夜發生的事情,在場的誰都知道情況不妙。 “梁總管……” 胤祺眉頭緊蹙,正欲問一問梁九功乾清門外的早朝情況。 “五貝勒,您別為難奴才?!?/br> 梁九功可不能等胤祺把話說完了,要是聽到令他難以回答的問題豈不是麻煩?!盎噬现粋髡倭擞嚎ね??!?/br> “五弟,你與十四弟、孩子們在此靜候?!?/br> 武拂衣沒讓胤祺再追問,讀了胤禛的急信,她已經對朝會的變故心有準備。 況且梁九功能在康熙身邊服侍,本不是多嘴的性格。哪怕要給提示,也不會當著一群人的面前說清楚。 她抬腳就走,“有勞梁總管了通傳?!?/br> 一前一后,這與梁九功朝著御門聽政的方向走去。 早晨陽光散落。 宮道上,靜悄悄的,似乎連鳥叫聲也沒有。 待走出一段路,四下沒有第三人。 梁九功終是低聲說一句,“朝會正要結束,三貝勒突然上奏理學院內流傳蠱惑人心的書籍,昨夜引得十四阿哥與三位皇孫前往亂葬崗,必須嚴懲?!?/br> 就一句,多的不提了。 梁九功不說錢晉錫是否與胤祉辯論,也不說康熙的態度如何。他一臉平靜,仿佛剛剛從未開過口。 “多謝?!?/br> 武拂衣也不追問,神色自若,心里卻吐出三個字——老、狐、貍。 老狐貍說誰? 當然是說胤禛。 一封信,一個「三」字。 他在不詳情時,預測到了朝會上誰會挑起變故。就是三貝勒胤祉。 武拂衣毫無慌亂,反而躍躍欲試期待著,看一看老狐貍是否料事如神? 早上胤禛送的那些古文片段摘抄,是否能精準預測三貝勒會引經據典用哪些例子挑起事端,而自己以此又能反懟回去呢? 若是真的全都對上了,那必須給胤禛一個封號了——大清·禛·狐貍精。 第八十二章 乾清門外, 每天一個多時辰精神高度集中站立運動即將結束。 絕大多數朝臣就等著康熙那句“退朝”。 只要這句話一出來,他們就能活動膊邁開腿,各回各處或喝杯茶歇一口氣,或去五谷輪回之所方便一番。 擱誰站了一個多時辰, 還要保持標準禮儀姿勢, 又一邊要謹防皇上突然發問,都會想要盡快休息。 能上朝, 代表官職夠高, 挺讓人愉悅。 卻不意味人人都是工作狂魔, 不會喜歡動不動聽誰補充講幾句。就像上課討厭拖堂, 拖延朝會結束時間會惹人厭。 原以為能到點離開,近期京城沒有大事發生。 皇上與臣子們的一問一答也結束了。 短暫的安靜出現,是進入倒計時宣布朝會到此結束, 誰想到一個人突然跳了出來。 三貝勒一句有事啟奏,截斷了絕大多數人馬上能休息的腳步。 眾人只能停在原地,倒是要聽一聽有什么大事發生了。胤祉真是夠可以的,他有事為什么之前不提??! 緊接著, 胤祉揭發了理學院的部分學生偷偷傳閱不良書籍, 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后果。 “昨天夜間, 十四弟、裕親王保泰,攜一名理學院學生, 及弘暉、弘昇、弘昐, 六人居然公然違抗宵禁制度,前往城西郊外的亂葬崗。必是受到妖書蠱惑,才會做出這等違制之事?!?/br> 什么?! 朝臣們幾乎都吃了一驚。 深夜,亂葬崗,皇室宗親去墳頭做什么?總不能是去挖寶藏的吧? 只聽胤祉繼續說, “亂葬崗上,六人與民間驅邪隊伍遇上,爆發了一場斗毆。這事簡直荒唐至極,民間必傳皇子皇孫有盜尸惡習。 汗阿瑪,兒臣懇請嚴厲懲戒涉事之人,以肅不正之風,決不能放任這股歪風邪氣蔓延?!?/br> 好家伙! 十四阿哥六人的運氣也太差了點,也就是說昨夜被逮了正著嗎? 人們把視線隱晦地投向順天府府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