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撇除老四,只有堪堪五人成績尚可,胤禟、胤禎、胤祥、胤祐以及納蘭富森。 其余六十七人,比如老三胤祉、比如佟家的慶復是勉強達標,而更多人都是滿分一百只取得三四十分的水平。 令人最失望的是太子的答卷,盡然勉勉強強才三十分。 胤礽不該只有這點分數,他年少時課業優異,也深入學習過數理之學。 康熙記得清楚,自己所著的數理論述都教過太子。 胤礽不是毫無基礎,但凡稍許上心,去年拿到牛頓《原理》后認真讀一讀,他就不會給出這份答案。 讀書不用功,奢華無度的享受卻是一天不停。 從內務府調取的記錄,毓慶宮的吃穿用度堪稱整個皇宮之最。 瓷器、皮草、綢緞、茶葉、首飾等等,太子及其女眷的花費遠超皇上與太后加起來的開支。 這些奢侈品絕大多數都從江南采買運來。 都說上行下效,胤礽使用這些物品據說是效仿汗阿瑪的喜好。 康熙不否認近些年偏好江南之物,但太子要學習父親,為什么不把自己喜歡數理的一面也學了去?太子憑什么不學不了,老四就能學呢? 說到底都是借口! 太子在享受時,說在效仿皇上。當要他苦讀了,就不記得父親的殷切期盼。 這事越想叫人越氣。 康熙不得不承認,哪怕愿意一而再再而三給胤礽機會,但現實情況讓他接連挫敗?,F在只要一遇到與太子有關的事,就沒一件讓他順心的。 虧得還能轉移注意力,一堆孩子中也不全是生來氣他的。 這次摸底考,有一個人的進步最快。 不是別人,正是本來被康熙痛批為不務正業的胤禟。 去年,胤禟上交的讀書心得不說慘不忍睹,也是不得要領。時隔一年,這份考卷竟是能拿到八十多分。 一年時間,胤禟之所以能發生變化,他在年初的請安折子里提到了原因。去年出海在外的幾個月,四哥有空就帶著他一起學習,絲毫不曾荒廢時間。 康熙非常欣慰,由衷感嘆是老四教得好。 老四是用了心的。即便他與老九以前有過不合,能通過實際行動看出來,兩人已經修復了兄弟情,并且是把弟弟往好的方向引導。 兩天后公布摸底考成績。 康熙給眾人留了臉面,沒做具體排名,也沒點名誰誰誰特別差。 就把批改好的試卷給往各考生的父親手中,哪怕那些宗親朝臣讀不懂數理題,但總能看得懂明晃晃的考分。 差的不當眾批評,好的卻必須獎賞。 給前十名送了賞賜,沒公布具體誰是榜首,卻也能從賞賜中窺見一二。 康熙給老四的實物賞賜不算太厚重,但給了他之后免聽課的權力。 外界不知道是雍郡王搞出試卷,只當場他獲得不必上課的特權是因為考得最好,好到不必去補習了。 然而,雍郡王有此成績不是最出人意表的。去年讀牛頓《原理》,皇上就表揚過四阿哥學得不錯。 叫絕大多數人意外的是九阿哥。 皇上竟然是給了他貝子的封號,以而表彰他的學習進步之迅速。 這消息一出來,直教人瞠目結舌。 九阿哥府內,胤禟接此圣旨時,保泰正好來此蹭飯。 等到目送傳旨太監離去,保泰再沒能忍住,上上下下地打量胤禟。 沒想到,真是沒想到,從小一起混日子的狐朋狗友居然出息大發了,一不留神就脫離了差生的隊伍。 保泰酸溜溜地說,“九弟啊九弟,你這是悄悄學習,然后驚嚇所有人??!” 胤禟捧著封詞爵位的圣旨,這會他本人都沒能回過神來。 距離上次康熙大封皇子已經過去了五年,那次封爵從大哥到十弟,汗阿瑪唯獨跳過了他。 在五年內,康熙沒有再輕易封爵的動作。只有四哥與八哥因為牛痘實驗有功,更進一步被加封郡王。 萬萬沒有想到,這次臨時搞出的突擊性考試,居然讓他得了貝子封號。 胤禟被這個天降大餅給暈了。 當聽到保泰的話,他忽然百口莫辯。 該怎么說呢? 能考這個成績是四哥在海船上每天逼他看書的結果。當時,他真的沒得選,不看書就是看海。大海都是水,看上兩三天就膩了。 如此解釋,仿佛像是他萬般無奈被逼著學習,然后就非常幸運地被賜予了貝子封號。 這話能說嗎? 一出口,是不是顯得他長了一張欠揍的臉? 第六十六章 胤禟被封貝子, 竟然是因為在他在一場考試中取得的成績。 人們自然而然去打聽這究竟是什么樣的考試?考試的內容、都有什么人參考,以及其他人考分如何? “真是沒想到九弟也出息了?!?/br> 郭絡羅氏聽到胤禟進爵,很難不與胤禩的成績做對比。 胤禩對于數理格物沒有興趣, 他并不是鉆研苦讀的性子。這從他的一手毛筆字在眾兄弟之間吊尾車可見一二。 毫無意外, 廉郡王考得并不怎么樣, 獎勵榜上沒有他的名字。 對自己的成績, 胤禩沒有太在意。 因為直郡王與太子也沒考好,說明平時有差事要做的人沒有多余精力去搞額外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