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三月會試,成績一出,緊接著四月殿試。殿試之后,皇上會從榜上有名者中選取合適人才,授予官職與安排差事。 今年,有一個人出名了。 不是因為考中榜首,而是因為破格錄取。 “陳兄,你聽說了嗎?何焯那廝……” “噓!高兄,這事可不興議論,何焯、王灝、蔣廷錫都是圣上欽點的進士,俱是學問優長。其實說句實話,你我也讀過何焯的文章,寫得也著實不錯?!雹?/br> “哎!話是如此,但……” 但文章不錯,名落孫山的學子豈止一個兩個,憑什么何焯三人竟然兩次被優待? 沒通過鄉試,皇上賜他們舉人頭銜。會試落榜,皇上又破例給他們進士頭銜。 這樣豈不是壞了科舉取士的規矩? 兩度破格讓一些舉子想不通,也讓部分朝臣想不通。 朝臣們瞧不懂的不是康熙的破例行為,而不懂熊賜履等一眾考官怎么想的? 皇上特賜了三個舉人頭銜,三人一起參加今年的會試,考官們居然一個都沒給通過,這不是把康熙的臉給放在地上踩嗎! 康熙破格賜予何焯三人進士頭銜之際,立刻調取他們的試卷,把復制版張貼在國子監之側的墻頭公示給眾人。 幾份答卷引起舉人、貢生等讀書人圍觀,隨后議論紛紛。 十天之后,京城內基本達成了共識,這樣的答卷不敢說進入前十名,但入榜絕對沒問題。 那說明了皇帝不是恣意妄為按照喜惡定成績,而是何焯三人確實有真才實學,不忍他們被埋沒。 壓力就給到了熊賜履等考官一邊。 既然何焯三位考生有才學,也頗得皇上看中,為什么在考官們批卷時讓他們全都落榜呢? 這種行為豈不是與皇上對著干? 一些朝臣看不懂了,熊賜履等南黨一眾是覺得索額圖、明珠等不在朝中了,日子太平地想要找些事情做嗎? 哪怕何焯與南黨里的幾位有仇怨,那么也不至于讓其他兩人也都落榜吧?好歹留一個,給皇上些面子。 這下好了,主考官批出不及格,但康熙反手來一回特招取士。 隨后的殿試是皇上閱卷,結果不言而喻,何焯三人被錄取了。何焯被安排了距離康熙很近的差事,南書房兼武英殿編修。 酒樓內,保泰與胤禟兩個人在雅間喝茶。 包廂里聽不到外面的議論聲,但也能猜到這群考生湊在一起會議論些什么。 “要我說,還是八貝勒慧眼識人。早在何焯去年進京時,就看出了他必有作為,還與我阿瑪也提過此人的學問不錯?!?/br> 保泰夸贊著,而他的阿瑪正是裕親王福全。福全是康熙同父異母的哥哥,也就是順治帝的第二子。 按照親戚關系論,保泰該稱呼皇阿哥們為堂兄弟。 他與胤禩卻沒有太過親近,哪怕是背后提及,還是稱呼其八貝勒。但對于比他小一歲的胤禟又是不同,兩人從小一起招狗逗貓。 保泰瞧著胤禟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樣,直接問:“九弟,你今個兒是怎么了?是有什么煩心事,說出來一起解決?!?/br> “沒事,昨晚睡得晚了些?!?/br> 胤禟避而不談,他要怎么說出門喝茶前正好收到消息,去年秋冬的海上遭遇有后續了。 去年十一月,考察隊匆忙離開無人島,經過琉球國入大清的福州閩海關。 為了求證無人島是否真的會有火山爆發,給琉球國的商人留了一筆打聽消息的錢,如果新動態讓人把消息遞來京城。 時隔五六個月,有信從琉球來。 上面寫得清楚,去年冬天,無人島一帶有過火山噴發跡象。 濃煙遮天,地動海嘯。至于島嶼上的情況如何,為了安全考慮,沒有船只靠近,不知道近況。 原來真的差點被閻王抓走! 胤禟立刻將這則消息抄送去北郊莊子讓四哥知曉。更不免慶幸當時四哥當機立斷,否則這會都是黃土一抔了。 出行東瀛是秘密行動,哪怕保泰已經是裕親王府的世子,卻還是沒資格知道這些秘密。 此刻,聽保泰說起何焯之輩,也沒產生什么興趣。這感覺就是經歷了生死刺激,對新鮮事的閾值被拔高了。 其實對八哥看中何焯一事早有耳聞。會試前,八哥還陪何焯去買了筆墨,就是在胤禟自己開的店里,掌柜豈能不上報。 這些不重要了,至少沒有思考下次如何安全出海重要。 既然出海有危險,是不是以后不去就行? 哪怕胤禟在船上曾經萌生退意,但因四哥的堅定毅力而改變了心態。 成大事,必然要經歷一番磨難。他說著喜歡經商,想要以自己的本事名垂青史,總不能連闖蕩的勇氣也沒有。 當下,胤禟瞧著保泰。 這廝現在能精力充沛地看科舉考試的熱鬧,真是小日子不夠忙碌而閑得慌。 “伯父的身體怎么樣了?去年給你請封了世子,接下來去哪里做差事,你有想法了嗎?” “阿瑪的身體還是老樣子,湯藥一天都斷不了?!?/br> 保泰心里明白福全的身體怕是好不了,去年王府請封世子,也是把承襲爵位的人給定下來。 “至于我以后的差事,按照阿瑪的意思,八貝勒性情溫和,頗為照顧人,我去他那邊總沒錯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