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皇上玩了一招制衡,康熙三十九年的選秀就在平靜中開展了大半個月。 胤禎本來也關注自己的未來福晉會是誰,奈何他最近被數學搞到焦頭爛額,壓根抽不出時間去想旁的。 有了康熙金口玉言,上書房的夫子們在給十四阿哥進行數學加長版授課時要求更加嚴格。 外加四貝勒提供給十四弟的定制版題庫,每天多一個時辰的數學課,讓胤禎有苦說不出。 整整一個半月,胤禎覺得自己都可以減少剃頭次數了,因為真的被數學題搞到掉發。他憋了又憋,終于忍不住想找人訴訴苦。這事不能隨意對人說,能體會到的人不多。 十月末,終是在下課后,找胤祥說被數理題支配的可怕。 胤禎噼里啪啦說了一堆,最后總結,“四哥居然給夫子捎話,說是題集做完了就找他去要,他保證管夠。十三,你說這是親哥該做的嗎!” 胤祥耐著性子聽完,并沒有與胤禎同仇敵愾,反而覺得十四在偷偷炫耀。四哥要不是十四的親哥,能在政務繁忙中抽時間給他出題? 到底沒道出有這種小心思。 胤祥好言勸慰,“既然是汗阿瑪口諭讓你好好學習,十四弟,你就多用心些吧。這樣的好機會旁人也得不到?!?/br> 好機會? 胤禎早起瞧著銅鏡,認為自己的模樣都開始變得憔悴,這是哪門子好機會?! 一股郁悶直沖腦門,他直接就問了,“這機會給你要不要??!” 胤祥真誠點頭,“當然要?!?/br> “嘶——” 胤禎瞧著十三居然一臉的真心實意,心里正憋悶著的那股郁氣再沖腦門。一氣得連話沒說出來,咬到舌尖了?!笆?,你,你可真是好樣的!不和你說了?!?/br> 胤禎被氣成一團球,掉頭就走,非常懷疑十三與四哥串通好來整治他。 他卻明白不可能,因為自己與胤祥相處的時間更久。同住阿哥所,每天上下課,了解胤祥的行程無法與四哥見上幾面。 事實上,武拂衣確實沒有與胤祥多聯絡。 她只按照胤禛小抄的標注,對十三弟給些生活物資上的幫助。 冬季來了,盡管康熙關注著阿哥所的生活環境,但也無法面面俱到。胤祥的母妃去年病逝,他難免過得不太如意。 太監與宮女不敢明著克扣皇子的吃穿用度,可是按照標準給也就意味著踩著最低線度。比如炭火的數量、棉衣的優劣、吃食的口感等等,那里面門道太多。 胤禛從去年就開始照顧十三弟,沒有大張旗鼓,說起來就是生活細節上的一些照拂。 武拂衣秉著合作精神,順手小事就幫胤禛做了。她的主要精力還是用在政務上,多聽多看少言。 盡管康熙派阿哥進入六部歷練,但沒有放出太多實權,如今不似清初。在入關之前與入關之初,清朝宗室王公影響力頗大,組成了議政會議的成員,決定各項政務。 隨著時間推移,決策機構不斷發生變化。 順治朝正式組建內閣。等到康熙即位,議政大會的重要性逐年降低變成主要決定軍事行動,而由內閣大學士負責協助皇上決議其他一切朝政。 六部是行政機構,最高長官可能有內閣大學士兼任。 由此可見康熙的意愿,他進一步淡化宗室影響力。對于兒子們是給出處理政務的機會,但又不給過大權力。 于是,皇子進入六部理事,有點類似編外人員或像是臨時協查者。 臣子們要顧忌其皇室身份,可又不完全把皇子當做頂頭上司,親疏遠近的尺寸如何拿捏真是一門學問。 感謝胤禛曾經樹立的冷面形象,讓她能不去應付大多官員,不把時間浪費在引來送往上。 一個半月,不只將胤禛列出名單上的人物都認全了,將那些堆積在書房的卷宗都查閱完畢,也把京城里其他人認了七七八八。 十月末,京城第一場雪散落。 武拂衣對于社會現狀有了更深認識,窺見了藏在刑律里的暴富姿勢,也列出了一些必須去處理的事。比如她曾經想過以武氏之身詐死,為了不做黑戶是要搞一份新戶籍。 如今,總體來說分兩種不同戶籍。 旗籍,是孩子一出生就要登記在冊,歸八旗管理。 民籍歸戶部管理,其中還有幾個特別分類。像是軍籍歸兵部管轄,灶籍是專門從事鹽業生產,商籍尤指鹽商,在科舉上有能夠在非監所在地行進科舉考試的特權。 如果想搞些以假亂真的戶籍,普通民籍是最大隱隱于市的做法。 戶碟能造假,而籍貫檔案存放在戶部,一般人當然沒權力接觸,但以四貝勒的身份就不同。以配合刑部查案為借口能借來檔案,也就有機會加塞進一份或是幾份身份履歷。 戶籍能夠完美搞定了,但不知道有沒有換回身體的那一天。 如今以四阿哥的身體活著,想要活得暢快自在些,偏偏遇上康熙那種父皇。 皇上希望兒子們各個有用,又不能有太多爭權奪利的欲望?;首右宫F自身價值,又要顯得心思純正,要求是有點多的。 第一步要怎么走? 武拂衣在刑部卷宗中找到了方向,剛剛審閱到一起死刑案例。 大致是說去年年末,廣粵發生了一樁大戶人家謀殺案。為了爭奪財產,兇手動用了大殺器,讓府里的有力競爭者被感染天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