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理論上來說這些都建立在人機互傳的底層邏輯之上,只是目前在臨床方面大家仍然有所保留。不論把某些信息存入或是從大腦里取出,要么干脆用人工智能去接管大腦工作,這些都是可以被實現的,因為是一個絕對值的工作??扇绻尨竽X作為傳輸介質,那么即時運算的效率就要幾何倍的增長,而且人腦工作和人工智能的工作產生了大量的交叉,能量釋放過程中對于大腦的影響還是個未知數,風險性很大。我只能說我對此方向的研究很感興趣,也做過嘗試,但是動物大腦的能力遠不及人腦,所得到的結果也不盡如人意。這是一個從一開始就沒有其他試驗品可選的實驗,只是它既不能解決人機協同問題,也不能根治疾病,就像做理論基礎研究一樣,商業前景也不被大家所看好……沒有人愿意冒然嘗試?!?/br> “可是所有上層建筑不就是建立在基礎理論的研究之上嗎?要是能打通這一環節,也許會對我們有更多的幫助?!?/br> 欒彰略帶試探略帶引導地問紀冠城,“你想做什么?” “沒什么。只是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也不一定能驗證。我再研究研究看看吧,等有了階段性的成果,我會第一個告訴你?!?/br> 欒彰說:“不要學著別人做瘋狂科學家?!?/br> “當然不會?!奔o冠城踮腳親親欒彰的額頭,“你放心,我有分寸?!?/br> 現在的紀冠城看似走在欒彰安排的路線上,終點似乎也是欒彰的預設,可欒彰看著紀冠城的笑容卻始終懷有忐忑心情。他從紀冠城問他的問題中大概能猜到對方的一些想法,并且他深知紀冠城完全有能力把想法付諸于實踐。 如果讓紀冠城這么繼續研究下去,是否真的會有所成果呢?那時的紀冠城會以怎樣的姿態站在自己身邊呢? 抑或那時他已經不必隱于自己的光芒之下了。 欒彰陷入沉思。 紀冠城出入數據中心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從記錄可以得知,紀冠城在瘋狂閱讀著人機互傳臨床日志。而從實驗室的每日報告來看,紀冠城所在項目組終于攻克了眼前的重大難題,而關鍵性問題的解決方案正是紀冠城提出來的。 當天欒彰并未在場,紀冠城離開實驗室之后第一個電話打給他分享自己的喜悅心情。 “恭喜?!睓枵帽憩F得同樣開心,“接下來就要實裝并入觀云的主干了,你之前都還沒有去過主干機房吧?” “對!就是這個禮拜五?!奔o冠城激動地說,“禮拜四晚上我肯定會激動得睡不著覺的?!?/br> “那我們就做一整晚?!?/br> “我在說正經事!” “我說的也是那天晚上的解決方案啊?!?/br> “真的是嗎?”紀冠城有些無語。 欒彰大多數時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很清淡縹緲的,有時像天邊未有歸途的白云,有時像耳間四散低語的清風,有時像眼前銀撒滿屋的月光……他是個抓不住得不到的人,時近時遠,捉摸不透。 可自從那次親密之后,欒彰變了個人似的,幾乎夜夜與紀冠城纏綿入夢。在床上,沙發上,落地窗前,浴室里,島臺上……家里的每一個角落都被欒彰充分利用過,無時無刻不在施展著自己的惡劣趣味。 紀冠城不是一個扭捏的人,他既喜歡欒彰,自然也喜歡和欒彰尋歡作樂,兩個身體仿佛天然為對方設計一般,所有凹凸嚴絲合縫,水rujiao融。 只是有些情況饒是紀冠城這樣身體素質優越的人也著實難辦。比如島臺不是桌子,桌子的高度尚可爬伏上去,島臺的高度讓人連腰都彎不下,腿也沒有地方搭,最后只能是欒彰用臂彎架著紀冠城一條腿。 后來二人去逛街,偶然路過一家高級定制家私的門店,欒彰說進去看看桌子,跟店員了解一下了定制流程,轉頭看到一面巨大的雕花鏡子,那高度正好可以容下一人。 數天之后那鏡子就出現在了欒彰的家里,不出幾個小時就被污漬染臟。 不過欒彰也并非是一個絕對縱欲的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興趣度有一個曲線,剛開始曲線升高是正?,F象,小孩子拿到新玩具都要新奇稀罕幾天,何況是自己努力這么久才獲得的獎品? 他自然是要好好品嘗把玩的。 而且兩個人身體越親密,心自然而然會走得更近,有時他看著紀冠城的雙眼似乎都能摸到紀冠城內心。他喜歡在親熱時把手輕置在紀冠城的后頸,不光可以托著紀冠城,還帶著一些暗示的意味。 因為芯片植入在那個地方,所放射的信號會順著頸椎和腦干傳入大腦,與繁如星空的神經元緊緊交織成網,接管大腦的一切信息和活動。 嘴上說愛太簡單,他要紀冠城腦子里時時刻刻都是他,不可欺騙,不可隱瞞,不可背離。 他還想要物盡其用,帶著紀冠城一步一步走進觀云的世界,調起紀冠城對于神經網絡探索的胃口。紀冠城具有成為出色科學家的潛力,聰明智慧,心智成熟,渴望進步,有足夠的耐心,有對人類世界的責任感,也有面對危機時的絕對魄力,這樣一個人只需要拋給他一個足夠有誘惑力的命題,讓他親自站在真理之門面前,他便不可能保持一動不動,一定會想要親自去看門后的世界。 哪怕以自己作為代價,哪怕下一秒便玉石俱焚。 欒彰沒騙紀冠城,紀冠城提出的問題他研究過許久,確實因為種種現實情況進行了擱置。他把紀冠城帶進實驗室,幫助紀冠城構架阿基拉,甚至打算讓紀冠城接下來介入觀云核心主干的工作……故事的初因只是為了完成一個賭約,后來,欒彰發現紀冠城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在這樣一個完人身上實踐與驗證將會是多么可遇不可求的機會?